APP下载

景气回升信心增强 工业有望加速企稳回升

2023-04-04董静媚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企稳工业消费

董静媚

一、工业经济有望加速企稳回升

2023年开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我国市场开始呈现新气象,结合当前政策和一些经济先行指标分析来看,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有望加速企稳回升。

(一)从先行指标看,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

今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个、12.8个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由之前的收缩区间升至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从制造业来看,景气度回升呈现几个特点:一是供需两端同步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个和7.0个百分点,由于春节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二是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均有回升。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高于上月4.0个、2.2个和2.5个百分点。三是重点行业景气水平不同程度改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52.5%、50.7%、50.9%和48.6%,高于上月5.1个、4.7个、4.0个和1.2个百分点。从市场需求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5.6%、52.3%和52.4%,高于上月11.2个、10.3个和8.5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

(二)从发展环境看,消费复苏叠加政策加力,市场主体信心逐渐恢复

随着新冠感染人数达峰后回落以及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开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复苏趋势,与此同时,投资项目掀起开工热潮,稳外贸政策陆续出台,市场主体信心逐渐恢复。消费方面,春节假期,旅游景區摩肩接踵、车站机场人流涌动、电影院线又见火热、餐饮小吃重现排队……国内消费回暖态势明显。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分析显示,国内零售企业经营信心明显增强,1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CRPI)达到50.3%,较2022年12月回升1.6个百分点,结束之前下跌的态势,实现企稳回升;2月份CRPI与1月持平,且其分指数走势表明零售业运行逐渐回归常态,预期2月份传统消费淡季不淡,经济复苏持续升温。投资方面,1月初以来,各省市投资计划密集亮相,聚焦先进制造、新型基础设施、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掀起开工热潮。外贸方面,近期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则提出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运成本,各地也纷纷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将“稳规模、优结构”摆在外贸工作重要位置。随着节后各地陆续出台提信心、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政策充分激发市场潜能,有利于促进工业领域投资和产销等良性循环。

(三)从发展趋势看,在疫情高峰再次出现前,工业经济将加速企稳回升提质

展望今年上半年,疫情对生产的负面影响快速解除,各地促增长扩投资的政策全方位加力,工业经济增速有望加速企稳回升。具体来看,中央政策层面,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地方政府层面,各地铆足劲“拼经济”,如上海召开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江苏、山东、浙江、重庆、江西等多省份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重点,确保一季度经济加快回升,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景气问卷调查显示,在政策持续发力作用下,企业用工投资意愿有所恢复,2023年一季度用工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投资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因此,尽管2022年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的单月同比增速呈下滑趋势,但随着生产和消费逐渐回归正常,同时中央和地方加大促增长促消费扩投资推进力度,经济循环将更加畅通,工业经济增速将实现企稳回升,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提升。

二、影响工业平稳运行因素依然较多

当前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问题主要是需求拉动乏力,同时企业经营面临原料贵、用地缺、招工难招工贵等难题侵蚀正常利润,且中小企业由于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等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弱,生存困境尤为突出。

(一)从需求环境看,内外部双向需求拉动仍较乏力

国内需求方面,消费市场受疫情扰动明显,尽管今年年初消费回暖势头显现,但当前阶段与以往年份比较来看,还未完全恢复和稳定。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同时,2022年第四季度的消费支出数据明显同比下滑,因此,当前国内的消费带动仍处于较为不足阶段。同时,房地产作为对很多行业增长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的行业,近年来市场趋于饱和,走势低迷,“爆雷”频出,2022年投资累计同比下降8.4%。在住房不炒政策大基调下,当前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对支撑带动国内需求作用有限。国外需求方面,由于受地缘冲突、能源危机、全球通胀等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外贸出口增速放缓,2022年,以美元、人民币计算我国出口金额增速分别比2021年下降22.62个和10.49个百分点。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2年的全球增长率约为3.4%,2023年将降至2.9%,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将更加明显,预计将从2022年的2.7%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1.2%。因此,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前景影响,外需对我国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可能进一步趋弱。

(二)从企业经营看,原料贵、用地缺、招工难尤为突出

当前,工业企业在运营中面临原料涨价、用地稀缺、招工难招工贵等难点问题对企业造成较大困扰。一是部分原材料价格高企。受国际形势影响,近年来一些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材料行业的PPI单月同比、环比涨幅曾一度分别高达25.7%和4.4%,尽管近期不少品种价格已经回落,但目前走势仍然不确定,部分产品的价格仍然在快速上涨,中下游企业的原料购进价格和产品出厂价格走势“剪刀差”仍然侵蚀着企业正常盈利。2022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累计增速不断下行,至12月已降至-4.0%。二是用地稀缺。当前阶段,东部省份工业用地供应趋紧成为普遍制约因素,很多地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一地难求”。在项目入驻、产业加速提升的大背景下,解决用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三是招工难招工贵。不仅是东部地区存在这个问题,而且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不少地区用工需求增大,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用工紧张问题。当前“80后、90后”群体作为我国主要劳动力群体,在就业选择上更倾向灵活、自由、相对轻松的外卖、服务行业,而较为抵触建筑工人、制造业工人等这种枯燥又辛苦的工种,尽管工资已经在水涨船高,但企业仍然存在严重的招工难困境。

(三)从企业表现看,中小微企业恢复元气仍有难度

遭受三年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群体生存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回血之路不易。尽管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轮疫情已快速过峰,但当前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性扭转,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振、现金流不足、还本付息压力大、各项成本高等实际负担仍构成较大压力。从制造业企业PMI来看,2020年1月—2023年1月这37个月中,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各月的PMI数值低于50荣枯线的次数分别为5、15、30次,小型企业在2022年全年的PMI都低于50,景氣水平的低迷反映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生存压力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危机,部分处于停摆状态。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在传统行业领域数量较多,其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中的能力相对较弱,资金和资源实力方面相比大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也更弱,因此,在当下的发展环境中,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活力相对更加艰难,需要稳预期、提信心和相关助企政策继续精准加码。

三、政策建议

下阶段,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内外需求,加快经济正向循环,通过更加精准有力的助企举措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提质增效。

(一)全方位稳预期扩需求促循环

要持续推进稳增长系列政策来稳定市场主体投资预期和发展信心,千方百计促消费扩需求以带动居民就业增收,通过正向的经济循环提升工业增长的需求动力。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持续提升“内循环”。继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和各类消费节活动,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加大政策采购向中小微企业倾斜的力度,简化中小企业参与方式,避免手续壁垒。二是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着力对接“外循环”。强化工业和贸易联动,支持工业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重点包括新能源产品的出口等。开展跨境撮合活动,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更多市场,创造更多商机,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机遇。

(二)深入推进保供稳价助企纾困

一是持续推进保供稳价。推动建立原材料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长协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保障链上中小微企业原材料需求。强化大宗原材料供需和价格变化监测预警,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二是创新优化工业用地供给。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亩均产值,以及“腾笼换鸟”、优化产业结构以盘活低效用地的方式以外,可借鉴深圳“用地上楼”方式,结合各地实际将研发、办公、生产等环节化零为整,集中到高层楼宇垂直化空间中,以更好节约土地资源,促进产业链协作。三是工厂园区要提升配套能力来提升招工吸引力。通过做好交通、就医、就学、生活等相关配套,提升产城融合的水平来更好满足求职就业年轻人的需求。四是深入落实已出台的各类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稳增长政策。

(三)助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提质

一是发挥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协同带动作用。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展携手行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发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二是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增效率、提效益。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一批“低成本、轻量化”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要通过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生产管理全链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拥抱发展新机遇。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培育工作。通过分层分类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打造更多创新强、效益高、抗风险的中小企业精兵强将。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企稳工业消费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药材价格企稳回落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10月汇市述评: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企稳
40年消费流变
工业人
多重利好袭来 股指震荡企稳
新消费ABC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