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推动事业发展

2023-04-04贾志强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发展

贾志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革命的出现加速实现人类进步。依靠前几次科技革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抓住了发展机遇,完成资本积累,形成领先优势。而中国却从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流血牺牲,为了民族独立尝试各种救国运动,最终还是依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人民走上了民族解放之路,逐步缩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们把握机会,实现超越,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一、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

回顾过去五年,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在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对科技事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部署,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航向。

当今,世界局势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两个确立”就是要用最大的确定性来应对一切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坚持守正创新,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人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要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才是人类发展进程的排头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第一座南极科考站建成、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海……每一个第一都凝结着无数个团队的坚持和付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风云激荡,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说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我们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国目前有门类齐全的学科种类,有完备的教育体系,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在世界上的广泛影响力,出国留学和来我国留学的国外学生都在逐年增加。人才的双向流动促成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技术交流,中国开放的发展环境为人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我国在人才规模和人才环境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在人才投入、人才效能、人才质量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党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意义,为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企业正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私营企业,科技企业汇聚成强大的创新力量,为我国各领域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航空工业、中国电科、中芯国际、华为、字节跳动、国盾量子、大疆……除了这些大众熟知的知名企业外,我国还有很多重量级的独角兽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医药、移动通信等领域都有深耕多年的创新成果。我们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将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集中起来,发挥出最大效能,将研究成果产品化和市场化。

虽然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已经得到大幅提升,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科技原创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然有短板和不足。近年来随着经贸摩擦加剧,我们被“卡脖子”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在俄乌冲突中,受到美国为首的北约制裁,俄罗斯被断网、断供芯片,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为了遏制大国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阻挠我们,企图延缓甚至是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我国能否在民生、金融、科技等各领域依靠自身力量维持好现状并谋求进一步发展,关键取决于我国的科技创新是否自立自强。俄乌冲突中,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网络为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提供了重要指导信息,可见卫星互联网不仅是民用通信的需要,在战争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低轨卫星互联网虽然在网络规模和在轨卫星数量上目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在太空资源争夺中我们依靠国家力量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落地,做好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在卫星互联网赛道快步追赶。此外,高端芯片制造、激光雷达、核心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很多关键技术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共享,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四)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

创新需要人才,需要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究、试验、产品化落地,这些都离不开创新体制机制的支撑。对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要有顶层设计,强化整体协调和政策支持。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首先要保证人才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在待遇、评价、激励等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要体现出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人才能力体现的具体要求。我们需要科学家,需要科技领军人才,需要理论研究专家,也需要大国工匠,我们要坚持全球视野,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同时企业也要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企业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根据项目大小不同投入的人力、时间、金钱成本也有很大差异,有些研究成果可能需要十多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在企业税收管理和财政补贴等方面要细化制度。企业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前用惯了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苹果这些国外手机的国人,有多少人能想到当年刚进入手机市场的华为会有今天的市场占有率。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更优质的产品,满足了人民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美好生活向往,这是需要社会良性反馈和静待花开的过程。现阶段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国产操作系统与成熟的微软、苹果系统相比,在性能和功能上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我们加大推广力度,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去优化和改进,优秀的民族品牌一定会引领世界潮流。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约束,要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大循环利用的力度,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强度,努力营造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氛围。

(五)以胸怀天下的担当加强国际创新合作

科技向宏观和微观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对于宇宙探索、暗物质暗能量研究、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都是为了造福人类。

人类一直在进行外太空探索,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了新的辉煌。2022年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我国首次实现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外太空的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在坚持航天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国际组织及航天机构共建共享科研成果,通过推动太空技术发展来造福人类。同样,深海深地探测领域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对新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带来新的原料。在生命健康方面,脑科学研究、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精准医学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互通有无,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二、科技创新在新华社事业发展中的思考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从延安的一部半电台起家,跟随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中寄语新华社,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华社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和新闻舆论阵地的主力军,在媒体格局发生巨变的今天更需要创新,构建适应全媒体发展格局的新闻采集及传播手段,坚持“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创新之路,加强国内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党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要素

新华社正在落实《新华社“人才强社”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坚持求贤若渴选人才、海纳百川揽人才、知人善任用人才、德才兼备育人才,通过社会招聘和海外专场招聘等方式,引进了很多事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人才。通过成立个人工作室、“揭榜挂帅”机制和《新华社百名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举全社之力给人才提供人员和经费支持,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热情。将优秀人才放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同时在人才成长方面给予足够的空间,真正留住人才。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还要结合现阶段及未来工作规划加强培训,持续获得最新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在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下,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坚持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相结合的模式

媒体融合发展,内容建设是根本,技术创新是推动。我们要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采编赋能,创新新闻生产和呈现模式,增强用户黏合度。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联合创新,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课题研究,孵化出人民喜爱、传播能力强的新闻产品。机器人写稿、AI主播、“较真”智能检校、多模态检索……技术推动创新的新闻产品,在生产和传播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时效性,扩大影响力。在向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目标迈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加快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融合创新,努力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耳目”“喉舌”“智库”职能。

(三)坚持基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种种打压,我国必须提高关键技术自主掌控能力。我国的各生产领域、各行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新闻媒体行业同样如此。新闻采集、编辑、发稿、供稿是新华社的核心业务,哪些环节目前重点依赖国外系统或平台,哪些环节能够实现自主掌控,这是对于技术发展路线的新要求。必须坚持基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用科技创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新华社技术局)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