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施展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2023-04-04薛桂玲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调韵律语感

薛桂玲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都语言凝练、立意深远,表现力强、感染力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展现朗读的魅力,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读代教,以读促教。教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领略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朗读手段,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同课异构《土地的誓言》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蜻蜓点水般朗读了一段内容,之后便对课文进行全方位剖析,单一枯燥的讲授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另一位教师则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交织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直接手段。课堂上,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熏陶情感,体味意蕴,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渗透语感训练,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是增强节奏感、韵律美。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扣准韵脚,把握重音、语调,读出节奏感,品味韵律美。比如,在执教《黄河颂》一课时,教师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运用朗读法,指导学生伴随着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韵律读得铿锵有力。

四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和目的,营造浓郁的朗读氛围。或激情朗读,或闭目浅吟,学生就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文所展现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文章意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朗读教学的实施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朗读信心为重点,以点拨朗读技巧为抓手,做好示范引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文章的要义就会渐渐显现出来,教学目标也就自然完成了。

一是树立学生朗读的信心。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朗读文段、展示自我预留充足的时间。对于普通话标准、敢于表现的学生,在其朗读后,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朗读评价,如字音、语调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自然、得体等,促进其朗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成就感。对于内向型和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朗读难度不大的任务交给他们,勤表扬、多肯定;也可以和他们共同朗读,从而营造出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开口朗读,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心理,树立朗读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铺好示范朗读的路基。学生朗读能力的强弱与教师的范读密不可分。课堂上,教师或精彩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读,模仿他们的语调、语气、表情等,可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诀窍。这样就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的效果。例如,在《行路难》的教学中,学生听完我的范读后,马上就捕捉到了诗文的感情基调。在深情的吟咏中,学生仿佛看见了诗人处境艰难的画面,又感受到诗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是做好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讀水平有限,朗读中难免会有各种不足。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做好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时使用普通话,吐字要清晰,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正确处理重音、停顿,准确把握语调、语气,以声传情。

四是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在强烈的声音刺激、视觉冲击下,课堂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才能彰显出语文的魅力。课余时间,教师要经常开展讲故事、诵读经典、表演课本剧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语调韵律语感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