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视角的公立医院风险管控
2023-04-04付彦鑫
付彦鑫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速度逐步加快,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应主动适应新变化,处理好医院内部财务管理问题,正视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鉴于此,公立医院应积极进行防范与管控,确保医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1.风险控制目标较低
公立医院在经营管理以及资金筹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社会以及政府方面的援助,能够借助政府方面的财政拨付实现资金支持。由于公立医院承担着服务大众、提供医疗支持的重要公益职能,因此受到了政府资金与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内在的经营管理风险较小,极少出现破产等情况。但是公立医院如果危机意识较低,无法根据外部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就有可能因经营不善而产生诸多财务风险。不同地区的公立医院整体的运营规模与当地的人口数量、人民大众就医需求等因素有着较大的关联,同一地区公立医院也较少存在恶意竞争等情况,因此医院内部往往会忽视自身管理工作的隐患,内部制定的风险目标也较低,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2.风险管控内容较为特殊
公立医院实施运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尽可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较之其他营利组织,公立医院在经营范围、产品销售等方面,均有着自身的经营特点。当前,上级部门还未明确划分公立医院相关财务风险,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参考其他行业的财务风险划分标准,将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种类归纳为内部运营不畅导致的财务风险、资源筹集渠道有限导致的财务风险以及拓展运营规模与相关维护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无论是药品采購或是医疗服务过程等不同环节均有可能产生一些潜在风险要素,最终导致财务风险产生,这一风险也可看作是运营不佳造成的财务风险。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地方医疗事业的有序开展,往往会拨付一定量的财政资金协助公立医院更好地开展工作,然而由于资金的支持力度往往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诉求,公立医院资金来源渠道过窄就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公立医院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各种新的情况,而医院内部由于投资不当或是过度投资,都可能造成内部固定资产的严重损失与浪费,加大了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
3.风险管控方式有待提升
近些年,我国公立医院在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较为薄弱,风险意识欠缺。部分公立医院从上至下未能形成统一认识,也没有建立系统化的内控体系,缺少专业化人才进行参与,致使公立医院内部容易产生廉政风险,针对内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忽视了财务风险管理有可能产生的危害,与之有关的工作研究也较少开展,加之同等水平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成本样板较少,无法及时进行学习与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意义分析
为了确保公立医院实现长足的发展,医院工作人员应对内部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了解,公立医院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管理层在对风险进行管控的过程中,势必需要相应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与判断,工作人员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进行集中汇总与整理,可以及时掌握现阶段的工作情况,全面提升医院内部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立医院的长足发展,工作人员在对内部财务风险进行集中管控的过程中也可以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统筹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针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也可以委派专业人员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协调管理。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内部财务人员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精准把控,从而全面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最后,公立医院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全面实施可以帮助医院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升管理效果。当前,公立医院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医院若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针对这一风险问题,管理人员应究其根本,积极寻求解决路径,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诉求变化,助力医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公立医院基于财务视角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欠缺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政策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而公立医院作为与医疗改革联系紧密的组织机构,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如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成为了内部管控财务风险,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医院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构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模块搭建出完整的职能系统,具体包含组织结构、分析评估、报警与管理等多个部分。然而现阶段,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相关工作人员在预警机制运转、风险信息传递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风险,有些人员由于专业能力缺失,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以及主观判断参与风险的评估。而不同公立医院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大数据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综合运用程度等,都会给医院风险预测、监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控制人才不足
目前,部分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工作的主要部分往往放置在核算、账务处理等多个阶段,工作人员无法从单位层级以及业务层级出发,客观、全面地对于各种风险隐患进行全方位评估,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大多是基于定性判断,专业化人才缺失严重。由于专业人才不足,就无法对现有的财务数据展开量化分析与定量统计,无法对医院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形成全面的认知,更认识不到财务风险的特殊性与危害性,因而加重了医院后续管理监察财务风险的难度。较之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各业务科室对于具体业务活动以及业务情况较为熟悉,但是财务数据反映出了当前的经济业务活动,财务部门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不同财务环节以及具体操作有可能产生的相应风险,更注重从专业化技术维度进行分析,未能从公立医院整体的战略规划以及财务前端业务流程风险点进行识别与评估。
(三)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亟待完善
受到自身管理水平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公立医院在管理意识与管理方法方面较为保守,一些管理人员很难接受新的管理思维,对于内控建设工作的关注程度较低 ,他们往往将内控当作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无法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针对本院的内控体系建设做出优化。部分医院虽然已经构建了内控体系,然而在真正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医院实施的内控工作大多是由财务部门带头开展的,然而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较窄,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之公立医院内部尚未形成良性的内控氛围,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医院内部职工的重视程度较低,一旦实际情况与既定流程产生冲突,出于各种客观因素的考虑流程与制度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就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与防范工作。
三、公立医院风险管控的财务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有可能存在于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多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夯实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已经成为了公立医院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现有的风险预警流程进行规范。医院财务人员可对内部出现的筹资、投资活动等进行集中监测并采集数据,通过全面排查与监控,及时将风险点进行上报,在对预警级别有了清晰的定位后可汇集专业人员对相关风险进行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已经确定的风险等级应策略性地进行风险防范,通过一段时期的跟踪汇总整理出经常出现的财务风险,努力探索风险源头尽可能地消除风险隐患;其次,结合现代智能化数据库优势,全面提升数据信息利用率。医院内部全流程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的构建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系数,工作人员可对一段时间内与医院相关风险预警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观察风险预警历史结果,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转化,最终成为结构化数据,确保医院内部数据信息的高质量使用。该数据库可涵盖风险预警对象、应对方案、分析结果等不同模块,以便高效实施信息数据的云计算与存储,可就当前情况查询关键风险预警指标,最终实现自动分类与识别预警领域的风险类别;再者,使用好与医院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以及其他运营活动中产生的非财务情况信息,如运营管理、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等,结合医疗行业中的定量指标,从药品使用、试剂供应等方面入手对不同经济活动进行评估,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物资管理系统分析等不断拓展财务风险预警维度,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
(二)积极开展内部财务人才建设工作
时代在进步,公立医院也需积极适应新环境、新模式带来的挑战,不断推进医院财务工作职能转变,将原先单一核算的方式调整为精准管理、科学预算与分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就要打破人才管理的局限,从内部构建完整、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制度可以为人才建设服务,通过不断夯实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优质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内部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管理人员应以医院发展战略为契机,鼓励经济管理人才主动发挥创造力,促进医院业务活动质量提升,并初步形成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体系化培养,积极吸纳人才,使更多优质的复合型财务会计人才可以为公立医院的创新发展提供力量,严格控制好各项财务风险,并为管理层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财务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觉悟,努力探索自身工作职能的转变,由传统的财务处理人员转变为价值管理人员,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升级为专业化的会计思维,不断提升医院内部的风险防控意识。财务人员可充分利用管理会计专业特长,融入业务层面,借助管理会计的各类工具与措施,分别从成本管控、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财务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势全面剖析医院现有的财务与业务数据、仔细甄别并全面管控财务风险,真正发挥好服务职能,以便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院领导与不同科室同事、職能部门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全面提升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分配资金占比,促进本医院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全面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达到理想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公立医院应从多个维度对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业务活动进行管控,从上至下拧成一股绳,更好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在优化内控体系的过程中不应忽略以下方面:第一,医院内部相关负责人应成为内控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将内控管理当作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加以实施,全面协调内控建设中的突发情况以及重点问题,最终形成科学决策;第二,医院其他管理层人员应积极配合负责人部署的各项举措,认真执行内控制度。不同部门之间应积极进行沟通协作,明晰相关人员在内控建设中的具体职能,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化宣导与培训,确保医院内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提升人员的信息敏感度与专业能力,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信息数据的具体情况区分风险等级,精准评估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第四,深入落实评价与监督工作,结合工作实情对医院内部的财务风险类别与种类进行全面总结,不断优化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第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坚守资金安全底线,使全员都能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监管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实现内部动态财务风险监管
公立医院内部实施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应立足长远,不应只停留在某个特定阶段,因此管理层应将财务风险控制看作一个动态运营的全过程,不定期展开财务风险排查,针对差异性较大的预警信息,应不断夯实已有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工作人员应强化自身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合作,使内部审计的各项功能可以充分运用于工作本身,基于风险导向全面挖掘财务管理漏洞,针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积极进行弥补。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速度,还关系着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与切身利益,随着全社会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公立医院的改革建设受到了多方关注。公立医院应尽可能地控制好医院运营成本,不断强化财务工作的内部管理效力,从多个方面入手规避与控制好有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