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
2023-04-03关雪梅
关雪梅
(盐城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对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以期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准,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相互融合促进,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一、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水平测度
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估概念框架与指标体系构建
创新价值链是通过探究创新活动的内在作用机理,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形成最后的价值增值。已有文献对创新价值链的分解过程主要运用两阶段划分法(创新研发和创新应用)和三阶段划分法(创意的产生、相关研发过程、创新应用或者创新研发、创新应用、销售实现及价值转换)。在创新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高校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创新主体,其创新过程也可以分为前期(创新投入)、中期(知识凝结)、后期(成果实现)。因此,一个完整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是从科研要素投入到成果转化的一个多阶段、多要素的价值链传递过程,即包括前期的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阶段,又包含了价值转化的环节。参考杨俊(2022)[1]和李胜会等(2020)[2]的研究,本文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与人员投入,进行研究开发知识的初级阶段获取,此阶段的产出主要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专著等形式;第二个阶段为技术创新过程,以第一阶段的产出进一步重新作为投入,进行应用型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本阶段的产出主要是以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申请量和授权量等的呈现;第三个阶段为价值转化过程,高校将上一阶段的专利和试验发展经费以及人员等应用技术作为投入,用于试验发展研究开发,这一阶段产出主要有专利许可收入、从企业获取科学经费、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签订合同数等。
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参考罗茜等(2018)[3]、赵敏等(2020)[4]的研究,选取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高校合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考虑到样本数据获取时间的完备性,且2016年之前部分数据缺失,统计资料显示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因此,时间序列确定为2016—2021年,共计6年,31个省份,186个样本。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运用MaxDEA软件,按照上述SBM超效率模型进行测算。
3.实证分析
(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运用MaxDEA软件进行SBM超效率模型分别测算31省高校2016—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获取效率、技术创新效率、价值转化效率。纵向和横向比较不同地区高校之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差异和趋同性,提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具体效率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6—2021年各个省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六年间,我国各省高校的知识获取效率、技术创新效率和价值转化效率均逐年上升。说明样本期间我国各省高校论文和学术著作产出数量逐年增加,专利、新产品或者科技发明等逐年增多,高校专利许可收入、从企业获取科研经费、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签订合同数等也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我国各省高校总体上在创新价值链视角上实现了三阶段的递增态势,在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三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
在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知识获取效率均值最高,为0.930;其次是第二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0.751,第三阶段价值转化效率均值最低,为0.668。说明在基础研发阶段投入一定的前提下,论文和学术著作产出较大,应用型研究开发阶段投入一定时,专利、新产品或者科技发明等产出水平有限,而到了第三阶段在投入不变前提下,高校专利许可收入、从企业获取科研经费、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签订合同数等产出能力则相对变弱。体现了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真实状态。
大多数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过程呈现直线或波动下降态势,迫切需要加强最终阶段的校企结合的科技成果的实质价值实现。在同等技术创新投入的前提下,北京、辽宁、上海市、青海、四川和重庆市、山西、河北和黑龙江等地均需要加强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产出的转化。从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来看,江苏、浙江、重庆市、福建和天津市等地排名靠前,新疆、西藏、宁夏、云南和内蒙古等地表现较差。
(2)分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演进分析。2016—2021 年分区域视域下的样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 分地区高校知识获取效率演进分析及排序
表2 分地区高校技术创新效率演进分析及排序
表3 分地区高校价值转化效率演进分析及排序
由表1可知,2016年—2021年,在知识获取阶段,除东部沿海其余地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获取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知识获取投入产出效率前三位的是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西北地区高校,而长江中游、北部沿海以及东北地区高校在同等基础研究科研人员和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专著表现相对较差。
表2显示,在技术创新阶段各地区按时间序列纵向对比来看,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余地区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靠前的分别是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高校基于上一知识获取阶段的产出,在同等应用研究科研人员和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的转化水平较弱。
表3显示,在价值转化阶段,除西北地区我国其余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转化效率均波动上升。价值转化效率水平较低的是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东北地区,说明这些地区高校基于上一技术创新阶段的产出,在同等试验发展R&D经费和人员投入的前提下,高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收入水平较高,从企业获取更多的科学经费和合同签订数量。
结合前面的表2可知,在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三个阶段对比来看,我国各地区高校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三个阶段均呈现下降趋势,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创新阶段出现洼地,明显低于知识获取和价值转化两个阶段。从综合效率来看,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排名靠前,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高校科技成果投入产出水平偏低。
二、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化对策
1.知识获取阶段的优化对策
由前面分析可知,在知识获取阶段,六年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获取效率虽然逐年上升,但各地区发展情况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高校近年来知识获取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长江中游、北部沿海以及东北地区高校应当合理安排高校基础研究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教学与科研人员、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R&D全时当量人员的配置,增加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专著等产出。具体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是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首要措施。第一,高校应强化对科研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人员。其次,高校应该注重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严格审核和监督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成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的成果。此外,高校还应该鼓励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项目的跨学科和跨领域合作,提高科研项目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后,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后期管理和跟踪,及时评估项目的成果和效益,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2)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这样,科研人员就能更好地掌握前沿技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其次,高校应该注重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高校还应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保持联系,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根据科研成果的质量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合理评估和奖励科研人员的工作,这样,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和主动性、创造性,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5]
2.技术创新阶段的优化对策
在技术创新阶段,六年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效率也是逐年上升,但在知识获取阶段投入产出一定的前提下,应用型研究开发阶段投入较多,专利、新产品或者科技发明等产出水平下降,没有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递进。近年来北部沿海、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高校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迫切需要找到制约因素并进行优化。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高校技术创新发展能力较弱,应当基于上一知识获取阶段的产出合理安排高校应用研究R&D经费、优化应用研究R&D人员投入数量和结构,增加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等。具体主要措施有:
(1)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机构建设。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其次,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最后,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科技成果转移机构应积极与产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技术转移与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同时,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推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运作。首先,高校科技转移机构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对科技成果进行精准的市场化定位。其次,高校科技转移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提高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另外,高校科技成果转移机构也要成立保护科技成果的健全机制,将完备的技术转移奖励激励政策以制度化,最大力度调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科技转移机构应提高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市场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和市场化运作。[6]
3.价值转化阶段的优化对策
在价值转化阶段,六年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转化效率逐年上升,但在技术创新阶段投入产出一定的前提下,试验发展型研究投入较多,高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收入、从企业获取科学经费、签订合同数等产出能力则相对变弱,体现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最终环节的弱化。
(1)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扶持。特别是要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应用。同时,还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申请专利,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提高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这需要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定向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同时,知识产权的交流和保护也不容忽视,使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和应用得以实现。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首先,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以适应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其次,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包括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保障知识产权持有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诉讼机制,以提高维权效率和降低维权成本,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7]
总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科研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国内科技创新领先的主力军,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如何进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最优对策和路径,将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与科技强国目标结合起来,深入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