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不等像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尝试
2023-04-03张际平
文 张际平
不等像是指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主要是由光学因素和神经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剩余不等像、原始不等像理念。剩余不等像是指屈光不正矫正状态下的不等像量值,原始不等像是指屈光不正未矫正状态下的不等像量值。笔者研制的不等像测量工具现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可结合专业的近用偏振对齐视标,根据原始不等像、剩余不等像理念,利用工具检测不等像量值,再根据原始不等像量值来设计定制镜片的前表面屈光度、镜片的中心厚度。目前,该镜片设计方法已进入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期,此方案为屈光参差者验配单焦点眼镜,已有超过百例的实际成功应用。本文讲述其首次被应用于为屈光参差不等像的顾客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过程,供业内同仁研究、探讨。
1 不等像定量测量工具
不等像定量检测工具由10片不等像定量检测片与2片线性偏振片组成,与偏振对齐视标配合使用。定量检测片属于一种无焦放大镜,又称为尺度镜,是根据眼镜放大率的计算公式“Ms=1/1-(t/n)F1推算(t为镜片的中心厚度,单位为米,n为折射率,F1为镜片前表面屈光度)”选择指定的折射率基片,再选择合适的镜片前表面屈光度、指定中心厚度定制而成,检测片屈光度为零,表面做镀膜处理。
2 不等像定量检测方法
2.1 剩余不等像检测方法
屈光参差者在完成常规的验光后进行剩余不等像的检测,方法如下:
a.使用偏振分视方法,选择线性或圆性偏振片,先利用垂直对齐视标,再用水平对齐视标,依次进行不等像的定性检测。证实有不等像时使用不等像定量检测片,无不等像则中止检查,进入常规配镜流程。
b.使用不等像定量检测片时,凸面向外。
c.不等像定量检测片放在对齐视标偏小的一侧眼前,通常是在近视度数高的一眼前,远视则相反。对齐视标大小一致时,所用的检测片上标示的数值即为不等像的量值,例如1.5%。
d.比较加检测片前后受测者的试戴情况。若加上后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或者立体视有改善时,说明镜片需要做不等像处理。
e.使用无偏振视标的液晶视力表时,建议使用红绿分视方法。
2.2 原始不等像检测方法
当剩余不等像检测后确认需要进行不等像的干预时,则进行原始不等像的定量检测。
a.屈光参差者戴上无屈光矫正镜片的试镜架,按方向要求放置好线性偏振片,注视眼前40cm处的近用偏振对齐视标,具体检查距离以受测者能看清楚对齐视标为准。
b.按先垂直后水平的顺序,让受测者注视视标的固视点,比较对齐视标的大小,若大小一致,则结束检查,并建议验配角膜接触镜。若视标大小不一致,则进行原始不等像的定量检测。
c.检测片凸面向外,将不等像定量检测片放置在受测者认为视标偏小的一眼前,通常是近视度数低的一侧,直到视标大小一致,此时检测片上标示的数值即为原始不等像量值,如1.0%。
3 案例
赵某萍,52岁,律师,2021年11月19日首次来工作室验配眼镜。有近视,双眼度数相差较大,且兼有老花症状,曾经验配过两副中老年渐进多焦点眼镜。由于配戴严重不适,改为交替使用近视眼镜和老视镜。因双眼光度相差较大,为保证配戴舒适性,在配镜时降低了右眼光度,但易产生视疲劳现象。顾客希望能重新验配一副渐进多焦点眼镜,满足出庭或接待当事人时远、近交替用眼之需。
3.1 检查情况
OD:-3.00DS/-0.50DC×90=1.0
OS:-0.25DS/-0.75DC×105=1.0
ADD:+1.50D,左眼为优势眼。
原始不等像:3.0%
剩余不等像:1.0%
加不等像检测片后,没有之前的不适症状,立体视从400弧秒提升到了100弧秒。
3.2 解决方案
为顾客设计并定制一副附加不等像矫正功能的渐进多焦点眼镜,与镜片生产商沟通后,确认了双眼镜片可选择的前表面屈光度规格,结合所选镜架的镜眼距、镜片的折射率,根据眼镜相对放大率计算公式等最终确定前表面屈光度为+3.77D,中心厚度分别为2mm与2.5mm,渐进通道为10mm。
眼镜制作完成后,顾客试戴情况良好,视远、视近皆清晰。半月后反馈,开车时视觉状态也明显有所改善,清晰度得到提升,视物距离感明显改善。
3.3 总结
用于解决不等像时,框架眼镜称为等像眼镜,其镜片的设计参数变化主要在于通过前表面屈光度、中心厚度的调整来达到眼镜相对放大率的变化。同时,存在一个未解决的难题,即如何减少屈光参差引起的差异三棱镜,这需要验配人员、生产厂家共同努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此案例虽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意义,但有一点提示,即在为屈光参差不等像者验配中老年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时,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从而满足特定人群的用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