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区规划及户型设计方面的几点认识
2023-04-03常慧娟
常慧娟
(太原星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1 户型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出现了“绿色住宅”“智能住宅”等许多新概念。当然,在建筑行业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只有根据人的基本要求设计建筑,合理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才能提高建筑的价值。在户型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户型设计方案往往是影响人们选择建筑产品的主要因素,优秀的户型设计往往引人注目。目前,在许多住宅设计过程中,过多的无效空间和公共设施占据了主要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宅产品的选择。根本原因是设计师在设计房子的时候没有把现实生活带入设计过程,而是设计出来完成设计。
2 居住区规划
2.1 基本原则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但要合理布局各种辅助功能区。结合居住区规划标准和实践经验,居住建筑投影面积(建筑密度)所占土地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在35%以上,要尽可能扩大,部分高档小区达到50%以上。绿地的分布要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让居民近距离使用,科学布局不同区域的中心公园和中小型公园,例如,公园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规模。中心绿地、主题公园和绿化是主要领域,此外还需要注意绿化的统一性,所有群体都要享受绿化。在分析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定位,在这个社区的特色部分做出一个或几个亮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水文环境较好的居住区规划中,附近的水系可以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赋予设计产品一定的文化意义。
2.2 道路系统设计
交通要合理分类,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必须有明确的等级和结构,主干道宜采用迂回形式,为景观设计提供拓展空间。道路区域内的内部道路主要是僻静的道路,应减少交通和噪声,保持空气清新。人车分流是极其必要的,作为居住区外的主干道,景观展示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考虑。例如,在小区的设计中,把南面相邻的道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来考虑,尽管主要人口不在居住区南部,但降低建筑高度,扩大建筑间距,设计景观视觉通道,满足开发商事先的市场考虑和城市示范居住区的形象要求。
2.3 景观设计
空间设计还应考虑增加绿色空间的可用性,因为它解决了不同类别的中心和绿色空间的正确分布。此外,景观的设计也必须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在如今的社会秩序中,大家庭等社会结构逐渐被越来越少的家庭所取代。传统的居住空间已从现代住宅计划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室内和室外空间,向建筑师展示了建筑的外观和开放性,不仅改变了居民的生活,还让人们有机会更好地相互了解,并使整个社区变得越来越强大。景观设计师根据自身的主题和各个园林的季节,设计出优秀的植物,让居住区的居民看到,过上丰富的生活,对加强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联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植物和水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缺水城市还盲目设计居民区大水系。运行成本高,管理不善,水系统难以充分发挥设计意图。景观面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多利用季节适应性强的植物和绿地,回归自然,最大程度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4 智能化管理
居民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安全与和谐,智能化的管理方式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设计时普遍采取封闭的管理方式,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和优越感,还必须按照不同级别进行封闭管理,有大单位和小单位之分,组团分区要合理,普通户要沟通,高档社区可以相对封闭,管理严密。根据需要出售房屋的价格和面积,将社区人员区分开来,分为高端社区和普通社区,普通社区可以更加重视便利性[1]。
3 住宅户型设计要点
3.1 平面布局合理性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小型住宅时,首先要考虑平面布局问题。合理的布局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提高了居住者的舒适度,这样的户型设计更加受到居民的喜爱。首先,适当区分房屋不同区域的功能,明确动静区划,让住户在不影响他人和自身放松的情况下享受舒适的生活,减少户型带给住户的消极影响。其次,室内布局节省空间,允许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的房间,使室内活动更加方便。
3.2 户型面积要适当
中小型户型的面积一般在90m2以下,一房型如图1 所示,如果面积减少,可以节省更多的土地资源。因此,在设计户型时,应在不影响居住者舒适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这也是房屋设计和建造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合理的设计,让住户即使面积不大,也能体验到更舒适的生活。如果房子的室内空间设计过于拥挤,居住者会感到很压抑,而如果室内空间的设计过大,则会感觉太空虚,使得家庭缺乏应有的温暖和舒适。因此,在设计中小户型时,要充分考虑住户的感受,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尽可能小的面积为住户提供最佳的体验。
图1 一房型
3.3 确保朝向和通风的舒适性
住户在选择户型时最看重的是空间各部分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是否方便。为达到中小户型方位、通风舒适的原则,尺寸单元不仅要考虑房屋本身的面积,还要考虑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等环境。此外,应彻底检查周围环境,确定是否有其他建筑物。楼层高度也会显著影响照明和通风,对于普通住宅卧室设计,应尽量采光通风方便,主卧朝南,南北通透,保持居室明亮清新[2]。
3.4 单元组合多元性设计
一般来说,一梯两套的组合能够使居住者获得更大的采光面积,也有利于房间通风等,让住户进入更理想的自然环境。但是对于中小户型来说,一梯两套组合需要占用更大的面积,增加了负担。一梯多套可以有效减少公摊面积,但会使住户的居住条件变差。因此,在进行户型设计时需要改变建筑物内的单元组合,并允许住户选择最适合他们的组合。
3.5 具有技术性和科学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保温、隔热、隔尘、防水、防盗、节能等,在户型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房型设计在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以后,还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3]。
3.6 增加高层住宅建筑的可变性
户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对高层住宅的需求。因此,在高层住宅的设计过程中,要保持住户定位,努力实现住户对高层住宅的居住需求。但是,由于不同的居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高层住宅的需求也不同。然而,高层住宅并不能充分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通过适当提高高层住宅的可变性,可以吸引住户,增加波动性。主要方法有两种:①在设计高层住宅户型时,设计师确保当住户想要改变室内布局时,他们可以快速、顺利地进行更改,而无须进行重大更改,并为居住者提供足够的空间。②增加了平面图组合的波动性。在建造高层住宅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对每个相邻单元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将高层住宅投放市场,通过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可以有效解决市场调研不足的问题。
3.7 节能优化设计
在现有的房屋建筑中,不仅保温层的设计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建筑的规划和布局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够科学合理。创新户型设计在室内空间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节能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保证质量,减少房屋内部热环境的影响。内外热交换供暖热源日益合理消耗。内部布局优化完善。首先,使用体形因子的公式S=F0/V0 计算房屋的形状因子。其中F0 是与大气接触的房屋外露外表面,V0 是建筑物。建筑物的形状因素与其节能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物越大,它损失的热量就越多。因此,优化和创新布局设计的第一步是分析建筑系统模数和窗墙比,以设计合适的开间进深比。房屋平面图中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应为方形,这样可以提高寒冷季节室内供暖的效率,减少热源消耗。如果开间过大,容易使屋内的热能迅速流失,不利于房间的保温。如果开间太小,会影响房子的采光。以体形系数3.0 为例,最佳开间进深比为1:1.5。基于此,户型设计应通过采暖系统的室内空间布局和分布,实现对采暖范围和设计温度的分户管理功能。
4 发展趋势
4.1 适应性与可变性
户型设计赋予了房子适应性与可变性,让它成为一个成长中的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和多样化,人与家庭的时间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在有效期内充分发挥房子的作用,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在住房空间本身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适应不同的家庭生活模式和不同的家庭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往往不能提供多种户型,同一户型是否波动性更大也是急需考虑的问题[4]。
4.2 个性化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住宅产品呈现多样化和品质化的趋势,满足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突出时代的家庭观念,体现现代都市人的居住文化。住宅空间包括个人空间、外部空间和视觉空间。其中,个人空间当然是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住宅不仅要有传统居住场所的功能,还要有办公和休闲场所的功能。
4.3 住宅节能是户型设计中的政策导向
我国住房建设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低生产效率的普遍发展模式尚未消除。考虑到建筑物的容积率,结合住宅的节能、省地审查计划,需优化空间布局,减少对土地和空间的占用。因此,提高户型的设计水平是住宅节能的重中之重。户型设计严格按照国家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控制造型因素,优化平面空间,避开东西向的房间,适当控制外窗面积,利用热能逐步减少热桥等能源损失,达到年节能50%的要求。在节能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光、声、热等物理环境以及通风对建筑整体节能的影响。例如,影响光系数的因素有窗户与地面的比例,还有反射系数、遮挡系数、透光系数、污染程度等。在合格的声学环境中,应注意家居墙壁、房间墙壁、地板、门窗隔音以及各种房间设备和管道噪声,综合考虑房屋通风、通风和排风流量、通风装置3 个方面的影响,要求房间内没有通风死角或机械排风换气条件,以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气体污染发生[5]。
5 结语
我国住房的面积和标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设置走廊空间和门厅。而这种走廊空间和大厅在各种行动空间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为各种行动空间的衔接带来了很多可能性。同时,随着住宅配件品种的大幅增加,住宅配件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功能空间不需要硬墙相互隔离,避免生活行为的相互干扰,造成生活中相互启发的缺失。21 世纪将是人类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及其建成的环境是自然再生装置,人类成为主体,在这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居住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需求。居住区规划应树立“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观点,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模式,采用现代智能管理系统,重视居住区户外空间的系列化设计,并以此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优化人的居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