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而不泥古,温故而知新
2023-04-02林钊勤
林钊勤
国画一直是我国历史几千年以来迁客骚人喜爱倾衷之物,而其中以花作画更是很多画家平生喜爱之事,例如“画圣”吴道子,宋朝画家李唐,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笔墨为花留下传世之美,而我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刘海霞。
刘海霞,祖籍山西,现居北京。清华美院高研班,美术教育专业。现为中国扬州八怪研究院秘书长,荣宝斋画院刘曦林工作室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画家。2015年作品《曲涧流秋》入选北京奥运精神中国画作品展。2016年作品《翰墨凝香》入选万年浦江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并被主办单位收藏。2016年作品《清风》入选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习近平引经据典主题展。2016年作品《幽鸣图》入选“百花迎春”山西省花鸟画作品展。2017年作品《秋香》入选第四届山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获奖。2018年作品《静夜思》入选“金城流韵”21世纪新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清韵》入选“惲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2019年作品《和谐家园》入选全国工笔画大展。2020年作品《憩》入选“画者文脉-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21年被世界和平国际教育联合会和中国教育基金会联合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刘海霞的画风淳朴恬淡,她没有将牡丹花的气焰完全地迸发出来,也正是说明了作者沉稳低调的性格和对于作品调度的把控。在海霞笔下的牡丹,能够让色彩和线条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她也极为擅长运用色彩的渐变性和交融性,相信只有在对一幅作品极为认真,绘画能力极高的人才能到达这样的成果。
有一次,在我亲眼看到海霞在画人物时,两道似毛笔抹上去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水晶般的炯炯有神的,一张粉红色的嘴里蕴藏着丰富的表情和让人琢磨不透的内涵。之所以有着一手好画艺,是因为她热爱作画甚至痴迷于作画。无论在暴热的夏季,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在开开心心地玩的时候,她总待在狭小而又闷不透风的屋子里专心致志地作画,坚持不懈地反复临摹。
海霞知道人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努力更加重要,如果只有好的天赋,却没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无论你多么有天赋,最终也肯定会“泯然众人矣”。她的天赋也许没有多高,但一直以来她都非常努力。一个人如果选对了方向,只要真的热爱并努力坚持,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正是海霞有着一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不断地前进,不断地飞跃,练造了一手非同一般的画画功底。至今,她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画画奖章。
还有一次,我接着海霞去给一位首长补画。首长从画柜里拿出一幅江南家乡美景图让她补。他拿起笔,想了好半天,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但只见她仔细酝酿了一会儿,就轻松而又充满自信地微微笑了一下,一看就知道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图已经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了。她和首长娓娓道来该如何补景,首长连忙点头称好。随后,她提笔熟练地在宣纸上“龙飞凤舞”起来,她是那么地胸有成竹,神情是那么地专注,真像一位满腹学识、画艺高超的老画家。不一会儿,一幅趣艺盎然、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画立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看着她的画,使我们展开了无限的遐想,我们就像插了双翅,飞向美丽的江南,感受那诗意般的,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那新鲜的空气……首长仔细赏读画作后,啧啧称赞,还给她竖了个大拇指呢!这是多么来之不易的评价呀!
那天首长还不停拿出不少绘画作品让海霞补。她都是仔细思考后才动笔,从下午三点补到晚上十点钟,其中晚饭只吃了四十分,剩余六个多小时都是认真在补画。首长看了所补之画后,都很满意。她在补画时不觉得累,但等她一上车就睡着了。蚕儿有废寝忘食的专注,才能破茧成蝶。溪水有勇往直前的专注,才能汇成浩瀚的海洋。她不但勤奋又刻苦,更可贵的是,她不论做任何事情,一旦投入,就能够迅速地不受干扰。
海霞的山水、人物、花鳥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不但擅长绘画,而且书法也极其浑厚呢。
难怪很多年前,她的恩师刘曦林给她作序是这样写的:予自古稀之年作书画渐多,并带了些弟子。谓之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为人师者总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此,颇注意学生之个性与才华,依其性而导之,并不要求学生像老师。
海霞来工作室晚,年龄也小,但人却机灵,平时少言寡语,动起笔来,却有板有眼,有理有法,对笔墨有感觉。近见其习作,时有妙笔扑面而来,颇有些被古人称为“丈夫气”的力与势,又或者泼墨写意与青藤相共鸣,可谓才华初露也。海霞有才,她有篇《学画心得》,深谙画理精神,学养认识颇到位,但也有些看不清路的彷徨,让我指点迷津。其实素未见得能预见一位艺术家的未来,我只是建议她首先要自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是难免困惑,“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必然明朗。其次,又要喜于把握自己。艺术家的一生,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把握自己,高扬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的个性所长的同时,亦知自我之弱项而补正之。再者,当不急功名,心态稳定,踏踏实实读书、写字、临摹、写生,走好每一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尤其写意艺术是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所以吴昌硕一方面夸奖潘天寿“年仅弱冠才斗量”,也曾真诚提醒他,“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避免江湖气,遵从艺术规律,是需要严格把握的事。于此,致海霞及各位青年朋友以文养心,以心养眼,心眼高引领手高,路子走对了,方能走向艺术高峰。
刘海霞深知近几年来的“中国元素”“民族风格”等名词频见于报端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一要素。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传统形式的复制、搬用与仿造。当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走向成熟时,技术层面的能力反而退向次要的方面。我想,这和传统文化思想中强调“技近于道”的理念很契合。当然,对文化价值的判断,个性语境的生发都应从人文生态层面去思考,艺术是“生活中”层面的假设和总结。要确立的不只是绘画延续的本身,而且是一种艺与术交合的共融状态。任何艺术的创造只有亲临其境,身体力行,潜心经营,方能丰衣足食,硕果累累。
刘海霞对我说:“我更偏爱如今这条与古人和而不同的路子。不流连于极度成熟的传统笔墨及意境当中,将传统经典视为延续中国画的路径之一,而非唯一。让我们放下一些传统笔墨固有的套路与程式,弘扬传统绘画艺术的笔墨精髓,将其吸古之所得,铺陈成贯通古今的津梁!学古而不泥古,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柔化于无形。这便是传承绘画艺术之大道也!”
——选自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