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个个貌美如花,经销商如何智点秋香?
2023-04-02海游
海游
经销商能否赚到钱与经销商的产品组合有直接关系,不求组合利润最大化的选品和不求带领自己团队奔小康的经营都是“耍流氓”。那么,经销商该如何选择产品呢?
我曾经服务的一个经销商,是当地实力数一数二的大型商贸公司,其产品结构就很科学。他只代理4个产品,即农夫山泉、当地一款方便面、六个核桃、一款学生豆奶,年销售额1.5亿元。夏季主营农夫山泉,秋冬季主营方便面,中秋节、春节主营六个核桃,学校主营学生豆奶。
很多经销商在选品方面喜欢多吃多占,恨不得将所有品牌都揽到自己名下,但最终哪个产品也做不好。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品牌商和经销商是互利共生的,任何一个厂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在经销商那里是附属品,一旦品牌商施加压力,经销商只能筹钱、租仓库、招人,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
经营的目的是赢利,和多接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但和优化产品结构有直接关系。在产品结构上我给出以下几个建议。1.季节互补:如果你现有的产品旺季是夏季,那就选择旺季是冬季的产品来平衡不同季节的利润。2.渠道互补:经销商服务的市场容量有限,要尽可能多地让自己的产品覆盖市场上的所有渠道。3.品项互补:如农夫山泉的经销商可以代理一款气泡水,以满足部分终端店对不同品项的需求。4.重大节日送礼产品:中秋节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节日,这两个特定时间点内人情走动带来巨大的市场,可能忙碌两个月的利润比一年中其他时间加起来还多。
我们习惯把产品分为一线产品、二线产品、三线产品几种类型。一线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带货,三线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利润,二线产品起承上启下作用。
一线产品
利润方面:投资回报率低,综合毛利率低于10%,扣除仓储配送成本、人员工资、损耗及税金后,纯利所剩无几。
经营目的:一线产品通常在渠道上是非卖不可,可以借助它带货,快速建立自己的渠道网络系统,同时可以承担企业基本运营成本,保证企业正常生存。
二线产品
利润方面: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综合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是一般经销商利润的贡献主体。
经营目的:经销商在一线产品面前很少有话语权,一旦失去经销权,为一线产品配置的人员、车辆、仓库等就是沉重的负担,此时二线产品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存,增强经销商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线产品
利润方面:投资回报率最高,综合毛利率达30%—40%。
经营目的:实行“短平快”操作模式,阶段性增加经销商和员工的收入。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案例一:一个农夫山泉的专营经销商,计划再接一款三线功能性饮料。
案例二:一个康师傅方便面专营经销商,计划再接可口可乐系列产品。
案例三:一个经销商为了满足利润需求,经营产品均是三线产品。
案例一的经销商从利润结构上来看没有问题,但是一线产品农夫山泉的销量增长要求比较高,经销权一旦丢失,三线产品如果扶不上来,生意将会面临巨大困境,同时在经营过程中也会受到品牌商各式各样的“威胁”。
案例二的经销商经營的都是一线品牌,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虚胖子”,是微利赚吆喝,年销售额大得惊人,利润低得都不好意思和同行讲。
案例三的经销商是典型的“狠利型”,但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现所有产品都得硬推,没有流量产品带货,铺货成本太高,动销缓慢,最终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选择产品要注意利润结构和经营目的,切不可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迷失自我。
我走访了几个雪花啤酒的经销商,他们有一个特性:啤酒厂家将市场细分切割,分为餐饮和流通两个板块,经销商只负责固定区域和固定渠道。拿其中一个餐饮经销商为例。他经营雪花啤酒5年,合作餐饮网点200个,这5年服务的网点很稳定,年销售额大约15万箱。开始两年他专营雪花啤酒(啤酒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买店的形式进行),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费用越来越高,新增网点投入大、产出低,后来干脆放弃新开网点,只维护现有网点,对合作的餐饮店进行全品项供货,又代理了椰子汁、矿泉水、苏打水以及果汁饮料、白酒、牛奶等,甚至还有部分调料,承包了200家餐饮店所有的产品。一年下来,这个经销商的利润翻了好几倍,费用降低了三分之一(因各厂家都有费用投入),并且这200个合作客户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网点增加起来费效比低,那么可以考虑如何将现有网点的利润最大化。要从自己的经营状况出发去选品,产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小米公司CEO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经销商选择产品时,也要看产品是否站在风口上。例如,2011年以红牛、脉动、尖叫等为首的功能性饮料强势崛起,当时一个经销商并没有选择这些名牌产品,而是选择了刚刚上市的黑卡,仅仅一年利润就超过50万元。他的话我记忆犹新:“现在流行喝功能性饮料,只要口感不差,把货铺上去都能卖,是赚快钱的最佳时间。”他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由批发商升级为商贸公司,现在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
风口产品必须代理。那么,怎么确定风口产品?留心观察一线品牌的动态。风口不是随机产生的,是市场造就的。我认为苏打水可能就是2023年的一个风口产品,因为农夫山泉、今麦郎、娃哈哈、统一等巨头今年都布局了苏打水,如果没猜错的话,风口正在制造中。
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研究竞品是如何操作的。建议拿着样品走访终端售点,拜访堡垒客户,和团队一起利用营销4P和SHOW分析法进行研究。
1. 产品: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主要竞品有哪些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产品力和品牌力相比较如何。2. 价格和利润:关注竞品各个销售环节的价格和利润,如分销商接货价和利润、批发商接货价和利润、终端店接货价和利润等。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中低端产品价格因素还是很重要的。3. 渠道:主要考虑自己产品和竞品的厂家支持,咨询清楚两者支持的力度、形式、时间节点等。4.促销:这个不用多说,从渠道促销、终端店市场促销、消费者促销相比较即可。
接产品前要详细了解品牌商的运营能力,了解市场主竞品的运营能力,充分分析产品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甚至可以到其他市场考察一下。打款之前对比研究可能痛苦一阵子,懒得对比研究可能痛苦一辈子。
任何一款产品均有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是产品的市场法则,不可避免。前三个阶段的产品均可考虑接盘,进入衰退期的产品,即使厂家开出再好的条件,个人也强烈建议不接盘。生意有生意经,有规则,违背规则就要付出代价,也是对公司营销团队的不负责任。
经销商在确定代理一款产品前,要先了解生产厂家的经营状况,最好去厂家实地考察一番。考察的项目有:1.生产商和品牌商是否一家。如果是贴牌产品或者皮包公司,就要慎重考虑。2.产品库存情况(生产批号、库存数量、库存管理等)和工厂门口物流车队情况,有排队等着提货的情况最好。3.设备运营情况。如果设备停止生产时间比较长,你也就明白产品的动销情况了。4.公司综合管理团队及运营团队的精神状态。如果不方便实地考察工厂,最好了解一下目标产品在其他市场的运营情况,也可以从其他市场的经销商那里多了解一些厂家的操作模式、代理要求、市场口碑等,从而综合判断该厂家实力。
在经销商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选新品是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新品导入不理想,几乎没有经营成功的可能。许多经销商老板新品引进失利,往往把责任推到产品或者市场环境上。其实,产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经销商的经营体系,是否适合当地市场。
与正规企业决策形式不同,经销商老板决定是否承接某个新品时很少进行系统研究与专项分析,更多是依据个人的操作经验和阅历,再融合一些个人对新产品的直观感觉来判断。
实际上,对比近几年经销商承接新品的成功率和品牌商上马新产品的成功率,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原因不是规模和资金的区别,而是判断方式的不同。理性而系统的分析判断自然要比感性的个人判断准确得多,作为商业中间流通体的经销商,绝大多数只能跟随潮流,但很多经销商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认为自己能够洞察市场,结果常常是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