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日本动漫研究综述*
2023-04-02许岚清徐姝宁
徐 园 许岚清 徐姝宁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北京 100872)
日本的漫画和动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日本的近代漫画自20世纪初开始发展,动画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二战之后,在手塚治虫的影响下,漫画中开始加入电影式表现手法,动画也有许多改变自漫画,因此漫画和动画的关系日趋紧密。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第一部日本动画片,自此日本的漫画和动画如潮水般涌入我国,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21世纪以来,日本的漫画和动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和高超的表现力成为独树一帜的日本文化代表,我国也出现了“动漫”一词,多指日本的漫画和动画。
随着日本动漫热的兴起,动漫研究也成为大众文化领域的新兴学科,是一个涉及社会学、传播学、艺术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我国近年对日本动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国家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查阅近1500篇论文,总结出我国近年来对日本动漫的研究成果的六大类别,分别是:一、创作与表现(约占41%),二、社会与文化(26%),三、产业与运营(22%),四、教育与学习(6%),五、历史与综述(3%),六、政策与外交(2%)。
一、日本动漫的创作与表现
日本动漫由于其自身的成功发展,使得我国对其创作方面的研究多呈褒扬、借鉴之势。此类文章可细分为主题·题材、叙事手法、角色形象、作家论、美术·音乐表现、中国元素等6个方面。
1.日本动漫作品的主题、题材
日本动漫主题涉及战争、哲学、自然、环保、人文精神、民族、宗教、体育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大多是依托一部动漫作品来论述某一主题。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各不相同,其中围绕宫崎骏作品主题的研究数量最多。例如翟硕指出,宫崎骏作品中人与自然共生的环保题材、向往和平生活的反战主题成就最为突出。[1]
与作品题材相关的研究,内容囊括建筑、妖怪、恐怖、武侠、科幻、文化景观、穿越、吐槽、舞蹈、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王治国指出,日本动画片题材的创意策略有三个鲜明特色:一是行业故事与知识普及互为依托;二是前卫思索与商业元素完美融合;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角深度结合。[2]
2.日本动漫的叙事手法
围绕作品叙事手法的研究,多从动漫的叙事策略、模式、架构等方面展开。比如“日本京都剧集动画《冰菓》叙事策略分析”阐释了悬疑推理动画《冰菓》所运用的以少胜多的叙事手法。[3]“《夏目友人帐 缘结空蝉》的叙事策略分析”剖析了动画《夏目友人帐》剧场版的散文式叙事方式。[4]“中日动画电影叙事空间比较:谈动画电影假定性空间构筑的真实世界”则从视觉空间、听觉空间、心理空间这三个角度对中日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假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5]
3.日本动漫的角色形象
这类研究从作品的角色形象、造型设计展开论述,内容包含女性形象、热血形象、妖怪形象、机器战甲、中国人形象等多个方面。其中关注女性、机器战甲和中国人形象的论文较多。例如“日本动画中的魔法少女形象分析”分析了魔法少女形象由“传统型”向“非传统型”转变的过程。[6]“恐怖谷现象与日本动漫中的机器人形象”探究了日本动漫作品中的机器人形象是以人为模板,但不完全像人类的一种状态,还停留在恐怖谷之前的状态。[7]
日本动漫中的中国人形象是国内对日本动漫角色形象研究的一大切入点,大多着眼于日本动漫中中国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和多样性,积极评价了这类形象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并由此对中国本土动漫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而像“日本动漫对中国形象的丑化及其危害”则指出了日本动漫也有“丑化中国形象”的现象存在。[8]
4.日本动漫的作家论
关于日本动漫作家,研究的对象包括宫崎骏、手冢治虫、新海诚、高畑勋、今敏、押井守、细田守等。其中尤其以宫崎骏为对象的研究最多,占作家论相关论文的40%以上。可见我国关于作家论的研究多集中于日本特别知名的动漫作家,而对于小众的动漫作家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5.日本动漫的美术·音乐表现
动漫美术表现方面包含视觉艺术、美术、审美、色彩、风格、符号、场景设计、技术技巧等多个内容。例如“中日影视动画美术风格比较研究”中提到,日本动画主流的美术风格是写实、细腻、唯美、阴柔、精巧等,充分体现出日本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色是艺术发展正确的选择。[9]配乐也是动漫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看,这类研究多以久石让在宫崎骏作品中的音乐为主,分析其特点以及它们在动漫作品中的功用。
6.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符号”,为日本动漫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研究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成为中国学者独特且擅长的视角。例如“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及其启示”从美食、名著、阴阳五行、封建宫廷四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动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指出日本动漫影视剧运用我国文化元素是创新自己本土动漫的重要途径。[10]日本动漫对中国四大名著的改变创作受到关注较多,比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漫画的再创作现状剖析——以日本‘三国’故事漫画发展为着眼点”[11]“中日韩动画版《西游记》比较分析”[12]“日本首部漫画版《红楼梦》改编策略刍议”[13]“中国水浒连环画与日本水浒漫画比较研究”[14]等。
二、日本动漫的文化与社会
日本动漫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社会方面的研究,可分为日本文化、社会现象、跨文化传播及影响、文化软实力4个研究方向。
1.日本动漫中的日本文化
这一类别的研究以动漫为载体研究日本文化。其中包括神道、物哀、义理、忍者等日本传统文化,也包括对日本民族精神、世界观、审美观的文化解读,还包括鬼神、妖怪、剑、猫等具象的日本文化。研究方法多是通过对动漫中的情节架构与台词文本进行分析,选取其中体现日本文化的意象进行探讨。比如“探析‘义理’在日本动画中的表现”[15]、“从动画看日本神鬼文化”[16]、“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17]等。这类研究好似给传统的日本文化披上了一层新衣,带来些许新意。动漫不仅是脍炙人口的大众流行,而且成为传播日本文化的媒介。
2.日本动漫带来的社会现象
此类研究关注动漫带来的社会现象以及动漫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如御宅族、萌文化、声优、动漫展馆、圣地巡礼、流行语、弹幕、字幕组、二次元粉丝等。比如“打破次元之壁——日本‘圣地巡礼’的行为方式及成因研究”探究了“圣地巡礼”对日本的地方经济带来的影响力。[18]“字幕组与日本动画跨国传播:受众主动性的悖论”从传播学的角度,指出字幕组这种主动的受众并没有完全逃离资本的控制,并且加剧了信息跨国流动的不平衡。[19]
3.日本动漫的跨文化传播及影响
跨文化传播重点分析日本动漫在我国的传播策略和特点,同时关注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例如“浅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略”从中日两国的文化接近性和差异性分析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成功原因。[20]“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产业的大众化转型与跨文化传播——以日本新海诚动画为例”探讨了网络时代新海诚动画在我国的传播特征。[21]此外,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心理健康、行为方式、职业选择、社会化、国家认同感、审美等方面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有助于全面认识日本动漫的影响。
4.日本动漫的软实力、文化霸权
这一类研究将日本动漫作为日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有的从正面分析日本动漫所蕴藏的影响力、国家形象建构,有的从反面揭示其造成的文化霸权现象。“软实力视角下日本动漫与国家形象的实证研究”指出动漫作为日本提升“软实力”的一个有力工具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其受众。[22]“日本文化霸权渗透的现象解析——以动漫媒介为例”则指出动漫作为日本文化渗透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其影响力和控制力值得警惕。[23]
三、日本动漫产业与运营
21世纪以来,动漫产业研究吸引了大量关注,其侧重点可分为产业链、市场运营和出版发行等三个方面。
1.日本动漫产业链
将动漫及其相关领域作为一个可以盈利的整体,研究整条产业链或其中的某一环节,主要以日本动漫产业的模式、特征、成功因素和对中国的启示为主。这类研究大多从宏观的角度解析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例如“日本动漫产业探析”[24]“日本动画产业链结构分析”[25]“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驱动因素及现实困境”[26]“‘失落的十年’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27]“日本动漫产业链探析”[28]等。也有的研究侧重于一个侧面,例如“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产业战略”[29]“从一部漫画到一个产业——日本刑侦类动漫品牌《名侦探柯南》浅析”[30]等。
这类研究数量庞大,角度多元,从中可以看出对日本动漫产业成功发展的全面肯定及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殷切期待。
2.日本动漫产品的运营与市场
此类研究主要从运营、营销角度出发,研究包括动漫周边衍生品的开发、动漫产品的消费以及动漫广告等。比如“日本动漫产业化经营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指出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要素在于完整的产业链,精细的产品分类,运用产销分离的经营模式,积极进行的衍生品的销售及源源不断的创新。[31]“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分析了日本动漫企业用通过动漫获得的资金来支持动漫创作的“以动养动”的特色。[32]“论日本角色市场营销策略的实践与创新”阐释了角色市场经营模式和商品营销策略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是动漫角色市场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33]
3.日本动漫的出版发行
此类研究关注日本动漫的出版、发行、版权等问题。“日本动漫出版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指出动漫强国必然先是出版强国。[34]“日本动漫数字出版的版权运营经验与启示”探讨了在信息传播技术与数字消费需求的双重影响下日本动漫的版权运营新措施。[35]
四、有关日本动漫的教育与学习
这类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动漫本身的教育,包括动漫教学、人才培养等。二是利用动漫对其他学科的教育,比如思政教育、自然教育、地理教育等。其中,我国将动漫用于日语教育与学习的研究也成为一大特色。
1.日本动漫的人才培养
日本动漫的成功离不开该领域的人才培养,研究日本动漫人才培养方式对我国有借鉴作用。“日本动漫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育”通过考察发现日本的动漫人才培养收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具有注重实践教育,强调学习者对动漫事业的热爱,不过于追求学历教育,重视新人培养等特点。[36]
2.结合动漫的学科学习
日本动漫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利用动漫作品谈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自然教育、地理教育、外语教育等。特别是随着日本动漫日益成为日语学习的绝佳素材,因此动漫与日语教育学习的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例如“日本漫画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列举出漫画作品中的日本政治、妖怪文化、敬语自谦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的实例,指出日语教育者应积极尝试将其运用在日语教学上。[37]
五、日本动漫的历史与综述
1.日本动漫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这类研究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关注日本动漫的发展。例如“日本动漫文化的流变与发展”指出日本动漫文化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日本漫画作者对文化本源重新认知的特性,也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38]“战后日本漫画恶书追放运动及其引发的漫画论争”则从一场运动出发,展现当时的漫画论争史。[39]
虽然目前对二战之前的日本漫画史涉及较少,但在漫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战前阶段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报纸漫画”[40]“美国漫画影响下的中日连载漫画的开端”[41]是国内为数不多关注二战之前日本动漫历史的研究。
2.日本动漫综述与评论
当前有关动漫综述的文章数量较少,视角较窄。例如“日本2009年动画电影特征及文化背景”是对某一年情况的总结。[42]综述类文章如“国内外动画研究现状述评”总结了国内外动画专著的特征。[43]
六、日本动漫的政策与外交
1.日本动漫政策研究
在有关动漫政策的研究中,一方面是专门研究日本动漫政策并从中借鉴经验的,另一方面是从比较的视角出发,为中国动漫的发展建言献策的。例如“新媒体环境下日本动画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探讨了日本政府与业界采取的拓展产业规模、创新IP运营、培养数字动漫人才等举措。[44]“中日两国政府动漫政策比较”对比了在美国动漫的冲击下,中日两国政府的不同应对方式。[45]
2.日本动漫外交研究
这类研究大都着眼于日本的动漫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与启示。例如“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指出动漫作为大众文化,为构筑跨国界的世界观和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日本在推行动漫外交的过程中仍有深层的问题需要解决。[46]
七、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中国对日本动漫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成果层出不穷。综合这些成果,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有6个大类的23个小类(表1),研究内容全面,覆盖面广。
表1 日本动漫研究的类别一览表(该表由笔者整理制作)
从大类来看,创作与表现类的论文数量最多,可见国内对日本动漫的主题设定、叙事方式、形象设计、视觉表现等创作方面格外关注,同时由于主体性的原因,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从小类来看,动漫产业类的论文数量独占鳌头,这是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后的一股跟风热潮。另外,对于动漫与日语教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的研究也是中国的日本动漫研究的一个特色,这为中国的日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我国的日本动漫研究尚有一些不足。首先,历史研究过少。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梳理历史,目前对于日本动漫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21世纪,少量涉及20世纪4、50年代之后,而对于二战期间和之前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正确认识日本动漫的历史,把握其发展脉络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对动画关注多,对漫画关注少。这与我国动漫发展的时间切入点有关。我国是在动画技术相对成熟的时期开始大力提倡发展动漫产业的,因此国内的动漫多从动画起步。但在日本的动漫产业中,漫画是上游起点,是根基,为全面了解日本动漫,应更多地关注日本的漫画研究。第三,作家作品论相对局限。目前对日本动漫的作家及作品研究多集中在手塚治虫、宫崎骏、新海诚等特别著名的作者及其作品上,对其他更多的作家和作品仍需进一步扩大视野,深入研究。总体来说,我国对于日本的动漫研究呈现出“重动画、轻漫画,重产业、轻历史”的特点。因此,作为日本动漫文化基础的漫画领域,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研究仍值得加强。
目前中国的动漫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朝阳时期,对日本的学习与借鉴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国家大力倡导、作者奋发创作、学者潜心研究、民众喜闻乐见的多方合力下,我国的动漫研究定会愈发完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