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认同视角下的雷锋精神传播路径创新
2023-04-01周雄艳周彩萍
周雄艳 周彩萍
[摘 要]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受众认同是实现其广泛传播和代代传承的重要方面。文章借鉴受众理论,分析雷锋精神在传播过程中其传播内容、方法、方式、载体、结果应具备的特点的基础上,从传播内容生活化大众化、建构科学的传播方法体系、细化受众差异性需求提升精准传播、彰显时代性的新媒介融合、建构传播实效性评估激励机制,来推进雷锋精神传播模式路径创新,对切实提高雷锋精神传播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雷锋精神;受众认同;传播模式;创新
[基金项目]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2F4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培育新时代‘雷锋气质大学生的路径研究”(21C0921)
[作者简介] 周雄艳(1989— ),湖南株洲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學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彩萍(1989— ),湖南邵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36-37。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应继续弘扬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雷锋精神,这是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需要,也是对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提出的新要求。从受众认同视角探析雷锋精神的传播情况及路径创新具有一定意义。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并通过雷锋的言行事迹表现出来的,以雷锋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伟大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自1963年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人们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一直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坚定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雷锋是党的忠诚战士,始终秉承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原则,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雷锋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热爱党的事业,学习党的理论;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毫无保留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要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加速度,离不开伟大精神的强力驱动”[2]。新征程上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致力在新的历史舞台追求崇高的人生,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
(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国家不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离不开无私奉献的人,离不开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同志曾说:“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3]43这表现出他的崇高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雷锋对自己有明确的价值定位,用相应的道德标准践行自己为人民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奋斗心愿。“服务人民、助人为乐”成为雷锋精神的标识,这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高度责任担当。新征程上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始终关心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对人民有用的人,在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推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文明风尚。
(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当过书记员、通信员、推土机手和汽车兵等,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踏踏实实、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出色地完成每一项交办的任务,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雷锋能够甘当“螺丝钉”,与他把自己的前途置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之中分不开。他深知,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党,离开了人民,离开了社会主义事业,将一事无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千千万万平凡的工作相联系的。新征程上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无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党为党、勤奋工作、竭尽所能,在本职岗位发光发热,将自己的贡献做到最大,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四)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雷锋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刻苦读书,不断钻研,为生活和学习提供思想和物质保障。他在焦化厂工作中发明了“横杆吊斗”运泥,在当汽车兵时和战友一起组装了一台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雷锋始终保持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状态,敢于直面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开拓创新,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升华人生价值。雷锋精神中蕴含着敢为人先的闯劲、顽强斗争的勇气、勇往直前的胆略,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新征程上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干事创业,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发扬了艰苦朴素、不畏艰难的革命作风。他曾写道:“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3]30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雷锋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仍然顽强不屈,力争上游,充满斗志,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他的事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精神和物质支撑。雷锋精神就是不受物质利益所惑,为了理想先苦后甜,不断创造人生价值的创业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拼搏的精神。新征程上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一样以朴素艰苦的行为应对现实条件的约束,也要以居安思危的态度应对新征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二、受众认同是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19。这体现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满足物质层面的需要,还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放到雷锋精神传承弘扬上,从受众的视角看,将受众认同雷锋精神的过程视为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过程。
(一)雷锋精神受众认同的概念
实现雷锋精神广泛传播和代代传承,需要重视传播对象——受众的认同。作为信息接收者,受众在宏观上是个大集合体;在微观上则表现为社会上丰富多样的人群,包括书籍、报刊的阅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电影的观众以及广大的互联网网民。“认同”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有认可、赞同之意。在传播活动中,受众认同是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呈现,体现为受众在接收相关信息后接受与否的过程,以及受众对某种事物及思想的贊同及践行程度。雷锋精神的受众认同,即受众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接受、情感认同和践行自觉。具体而言,在雷锋精神传播过程中,受众接收雷锋精神传播内容的解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思,开始情感上接受雷锋精神的熏陶,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选择,最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雷锋精神形成稳定认同乃至上升为信仰,将其转化成为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认同及行为习惯,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雷锋精神传播目的,根本上讲就是为了获得大众的认同,进而实现传承及弘扬。
(二)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的前提在于受众认同
受众在接收信息过程中呈现出选择性特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传播信息真正能进入受众大脑记忆的只占少部分,因为受众会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认同范围的信息。一般来说,“主流价值的认同需要经历‘经验感知—情感认同—理性领悟的复杂过程,而情感认同是其中的关键一环”[4],雷锋精神传播能否获得受众认同,是雷锋精神传播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实效性又称可行性,包括模式或者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操作等方面。综合传播过程分析,传播者首先是雷锋精神传播的受众认同者,只有自身高度认同雷锋精神才能保证传播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而受众认同是检验传播活动实效性的基本前提。没有受众认同的传播活动,最终是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受众认同也是雷锋精神传播效果的体现和弘扬发展的动力。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要重视受众心理需求,使受众在观念、情感和行为上形成认同。
三、受众认同视角下雷锋精神传播的特点
雷锋精神传播路径的创新是新时代保持雷锋精神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受众认同视角创新雷锋精神传播路径,意味着要把受众的利益和需要摆在重要位置,把受众认同作为雷锋精神传播路径创新的逻辑起点。据此,传播内容富有真实性、传播方法具有科学性、传播方式具有针对性、传播载体彰显时代性、传播结果富有实效性已然成为受众认同视角下雷锋精神传播路径的特点。
(一)传播内容富有真实性
真实性是雷锋精神传播内容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特征,体现在雷锋精神传播内容与受众所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既不神圣化也不歪曲。雷锋精神传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传播雷锋精神,不能为了所谓的效果而拔高雷锋形象进行虚假传播。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传播内容富有真实性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认同。保证雷锋精神传播内容真实性,需满足如下几点条件: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雷锋精神传播者在筛选、制作雷锋精神传播内容时,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第二,使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不同受众的理解能力是有所差别的,这要求雷锋精神传播内容需要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当然,也不能为了语言简练而削弱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第三,媒介传播技术具备保真度。媒介的技术水平和保真性对雷锋精神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提升技术水平和媒介转化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持雷锋精神传播媒介的保真度。第四,根据受众反馈,及时优化雷锋精神的内容体系,让受众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雷锋精神。
(二)传播方法富有科学性
雷锋精神传播方法是传播者在雷锋精神传播过程中采取的操作程序和手段,是传播者为传递雷锋精神信息、实现传播雷锋精神目标而对受众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雷锋精神传播方法的科学性,即雷锋精神传播方法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与实际的雷锋精神受众及产生的效果具有一致性。科学的传播方法是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的保证。在雷锋精神传播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选择传播方法,而要紧紧抓住受众和雷锋精神传播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这两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判断雷锋精神传播方法的科学性,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了解受众的实际,注意“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受众在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广泛性、使用媒介的不确定性等显著特征。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也是多种类、多层次的,他们往往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等不同而对雷锋精神传播方法有不同的需求和评价,同一种传播方法在他们中间产生的实效会有所不同。了解受众的实际,注意“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是雷锋精神传播方法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二是注意灵活多样,不能把某一方法当作教条套用在雷锋精神传播的全过程。雷锋精神传播方法有理论教育法、隐性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舆论引导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是来源于历史实践,也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的永恒的科学方法是不存在的,雷锋精神传播者应该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传播方法,才能保持科学性。
(三)传播方式具有针对性
雷锋精神传播方式的针对性,是指雷锋精神传播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应该与受众的需要和特点、与时空条件相契合。传播者无论采取哪一种传播方式,都要努力对受众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传播,实现雷锋精神传播模式效果的最大化。为此,应从如下方面努力:第一,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雷锋精神包括丰富的内容,不同内容的特质不同,受众的反响可能不同,其传播方式也应该不同。第二,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传播者根据受众的接受水平、心理特征、社会背景等,合理调整传播方式和形式。第三,结合时空条件对同一受众采取不同传播方式。雷锋精神传播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同一种方式在受众的此时此地可以用,到了彼时彼地就可能不适用了。第四,对同一受众在其不同的情绪下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实践表明,受众对雷锋精神的情感认同会受其情绪的影响,受众在接受传播信息时,喜欢能引起内心共鸣的方式。若传播方式能够恰当地投其所好,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四)传播载体彰显时代性
雷锋精神的传播载体是雷锋精神传播整体风貌的集中展示。彰显时代性的传播载体,是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保持雷锋精神强大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彰显时代性的雷锋精神传播载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第一,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内涵。雷锋精神既是永恒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其内涵应随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拓展,应该把雷锋精神植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为其添加营养成分和时代性元素。第二,雷锋精神的时代性传播工具。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工具的人群越来越多,但互联网空间各种思想文化良莠不齐,甚至有人利用网络异质化雷锋精神,宣扬雷锋精神“过时论”等。彰显时代性的雷锋精神传播应与时俱进,采取“互联网+雷锋精神”,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澄清歪曲雷锋精神的网络谣言,不断扩大受众群体。第三,雷锋精神传播模式的时代性创新。结合时代特点创新雷锋精神模式是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生活化的关键一招。依托新媒体、大数据等具有时代性、影响力大的平台,是满足受众对雷锋精神日益多样化的不同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雷锋精神传播模式时代性创新的关键。
(五)传播结果富有实效性
雷锋精神传播的目的就是达成传播结果的实效性。影响传播结果实效性的因素有颇多,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法、传播方式、受众等。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法、传播方式和受众等要素,如果相互配合协调,长效性就会越强。反之,若其中的某一或某些要素出现了问题,长效性也随之变弱。因此,传播雷锋精神,要注重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尤其要注重受众需求和受众认同。引导受众长期性地从思想和行为上高度自觉认同雷锋精神,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办实事、干好事,这也是雷锋精神传播实效的最好体现。
四、受众认同视角下雷锋精神传播路径创新
受众在传播中处于信息接收的主体地位,因而受众认同视角对于雷锋精神传播模式不可或缺。新时代的改革创新需要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传承也需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及呈现方式。契合受众的认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推进雷锋精神传播路径的创新,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里永放光芒。
(一)推进传播内容的生活化大众化
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的正能量人物,雷锋精神是特定时期应运而生的思想精神产物。在这背景下,雷锋精神要获得更好传播效果,“必须融入社会生活, 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5]。因此,要推进雷锋精神传播内容生活化大众化转向。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播内容在不背离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前提下,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做到生活化、大众化,方能使受众乐于接受和认同。
在雷锋精神传播大众化进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雷锋精神不再显得过度“高大上”,改变受众对其刻板印象。要回归生活,让雷锋的形象展现有血有肉的一面,逐渐生活化。一些传播者在宣传内容时,不要照搬照抄各种文献宣传资料以及粗略地把官媒的学雷锋模范人物进行介绍,更不要把雷锋精神虚化和宣传内容夸大,以避免受众陷入雷锋精神的认识误区。另外,传播内容要契合受众所处环境,应尽量从受众关心的角度和离受众最近点选取雷锋素材,让宣传内容更接地气,更加拉近雷锋精神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就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6]
(二)建构科学的传播方法体系
科学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科学信息的传递、接收和交流。雷锋精神传播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是要从受众认同视角建构科学的传播方法体系。在新时代,把雷锋精神与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合创新,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重新演绎创新,阐释雷锋精神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再结合学习阵地的建设,彰显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培养相对稳定的雷锋精神传播队伍,不断提高传播者的思想觉悟和认同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传播雷锋精神正能量;从受众身处的实际环境出发,创新丰富雷锋精神的传播方式,学会用生动有趣的宣讲方式代替枯燥的说教灌输方式;学校作为雷锋精神学习传播的主要阵地,要通过学习实践考察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拓宽受众学雷锋的渠道和路径,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避免走形式过场的现象;要开展多类型的雷锋精神题材文艺活动,定期举行有关雷锋精神题材的歌曲合唱比赛、学雷锋征文比赛、学雷锋戏剧表演、雷锋题材电影电视展播、身边的“活雷锋”评选等活动,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动员群众学雷锋、树新风;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传播雷锋精神,拓展受众接收信息渠道;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组织社会大众共同参与雷锋精神系列文化的学习研究,开拓学雷锋文化的新视野,营造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社会氛围;创新雷锋精神传播模式,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学雷锋活动把道德建设作为重点,突出雷锋精神的道德价值取向。
(三)细化受众差异性需求提升精准传播
受众更易选择与自己性格特点、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相同的信息,拒绝选择与受众自己不相符的信息[7]。雷锋精神传播要在符合受众人群的认知水平和选择需求上进行推送,而非让受众被动接受。雷锋精神的受众群体具有多样性,若对受众群体都使用千篇一律的传播模式,而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播内容和形式将是枯燥无味的,传播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我们在雷锋精神传播过程中,要对受众进行差异化需求分析,针对各类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历、收入的不同来选择雷锋精神的适配话语和形式。
在大数据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还可以像新闻传播那样逐渐打破固化的单向传播模式。根据受众有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运用通信智能技术创设一个场景,是经过特定加工的,在整合优化各类数据的基础上,为受众提供个性智能化的体验服务,使他们置身其中体验模拟的场景,尽量滿足不同受众各种层次的传播内容需求,提升雷锋精神精准对接,进而给受众带来归属感和满足感,提升受众的认同感。
(四)推进彰显时代性的新媒介融合化传播
在网络时代,应把新媒体平台作为雷锋精神传播的重要阵地,有效利用媒介融合来推进彰显时代性的新媒介融合化传播,使其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介在雷锋精神传播中有实现内容精准传播的优点,但在传播效率、相关性、内容表现形式上比起新媒介来有所欠缺。以“两微一端”“易班”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接收、交流速度快和用户群体庞大的优点,能够实现雷锋精神的广泛传播。推进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大大提升受众认同度。
新媒体提供信息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多元化信息容易对受众的注意力产生干扰。在雷锋精神的传播中要把多种媒介结合运用,以融合联动的方式引起受众的注意,以更好地推动雷锋精神全方位并持续有效的传播。如电视媒体可以开设雷锋精神传播系列栏目或者综艺节目,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吸引受众眼球,同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保持和受众的实时互动,进一步提高传播的效果;各学习雷锋活动单位、组织、学术研究会开通各自的官方微博、公众号,并及时更新内容,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线上设立留言区和投稿区,鼓励受众关注,并对推送内容进行留言评论,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合改进;动员受众多留心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活雷锋”素材或者与雷锋精神相悖的反面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看法,给公众号投稿。公众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受众也参与到雷锋精神传播的过程中,增强受眾的获得感。
(五)构建高传播实效性评估激励机制
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评估激励机制,包括实效性评估机制和实效性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其中,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评价机制是指政府和社会机构对雷锋精神传播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认定雷锋精神传播工作是否实现既定目标。雷锋精神传播的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对传播者、传播工作承诺的最大化过程,它要求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固定化。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并对后者进行评定,后者以前者指标体系为标杆。而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雷锋精神传播实效性。
雷锋精神的传播要构建一套系统、精准、健全的评估激励机制。第一,在雷锋精神内容宣传及传播模式实效性上采用传播者、受众以及群众参与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雷锋精神宣传内容的制定,应该是传播者在调查社会受众基础上,经仔细斟酌和大数据精准分析而确定。对传播模式实效性进行评估,受众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传播者要善于听取受众心声。各地学雷锋模范的推选,可广泛征求受众意见,借助传播组织机构进行筛选整合,通过多方评价选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第二,定期进行信息反馈,不断创新优化传播工作。对已展开的传播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适时调整传播模式和策略,构建传播实效性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不断创新传播模式,大力彰显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针对日常雷锋精神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应主动开展深入调查,全方位了解受众认知程度以及态度行为,完善宣传和教育方案。传播活动也需持续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明确传播群体的分工,加强传播团队的组织制度建设。建立雷锋精神传播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形势,定期对传播人员开展培训,让传播者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明晰传播模式流程,把握传播过程中情况应对的方法技巧。第三,针对受众认同需求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学雷锋褒扬制度。可以设立“好人奖”“奉献价值奖”“助人为乐奖”等激励名目,为促进雷锋精神传播模式取得良效提供有效保障,使传播者在保障制度的规范下传播雷锋精神,在付出的同时也能收获回报。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罗心欲.对中国共产党铸就伟大精神的百年审思[J].传承,2021(2):26-31.
[3]雷锋.雷锋日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4]周宣辰,程倩.注意力经济下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江海学刊,2022(3):144-150.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36.
[7]秦小琪.传播学“受众理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41-46.
[责任编辑:廖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