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023-03-31陈红桂
陈红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坚持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逻辑原点,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原动力。
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人间正道”充满自信。“为人类求解放”是正义事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理想,为人类社会普遍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奋斗终身。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满自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深刻洞察历史发展大势,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坚信历史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潮流奔腾向前,“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充满自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自己的理论植根人民之中,把人民解放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深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英雄;坚信无产阶级将在解放全人类的革命进程中最终解放自己。他们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立品格集中体现为革命精神与批判思维:批判性继承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克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创造剩余价值学说;消除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身”。马克思主义在吸收人类历史文化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升华,开辟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170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凸显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对人类正义事业、历史发展规律、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自信,支撑马克思主义的坚强自立;自信自立奠定了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地位,涵养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思想“基因”,使其超越时空,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自觉,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命题,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思考和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三次飞跃始于同一逻辑原点——自信自立。我们坚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为特定国家的革命和建设设计完整方案,提供现成答案。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断言“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史的基点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足中国实际,凝聚共产党人的智慧和中国人民的创造力,独立自主探索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前提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气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深入探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自信与自立。
“中國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核心要义是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而不能囿于经典著作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清醒与思想坚定。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满足中国需要,不仅因为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还因为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党清醒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入文化层面,融通马克思主义之“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和群众基础;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百年奋斗成功的“秘诀”之一是自信自立;马克思主义中国篇章的“关键词”之一也是自信自立。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湖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