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3-03-31杨彦龙
杨彦龙
在写作教学中,要安排有思路、有结构、有过程的写作训练活动,让作文内容具有情节性、可读性与文学性。教师必须注意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学培养活动,以此提升高中生对积累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体系架构能力,通过主观能动性创作质量较好、体系完善、结构完整的优秀作品。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写作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促进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设计能力等的提升,有助于高中生全局观念与整体意识的形成。
其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为教师设计与开展写作教学提供非常明确的教学任务与育人方向,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因此,教师能够切实提升写作教学的指向性、目的性与实效性,重点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最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成为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着力点,切实将新课改理念应用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助力高中生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为高中生创设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落实科学育人理念。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正确面对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深思问题的根源,积极行动起来,为后续解决问题积累足够多的基础信息。
1.忽视写作思路的科学培养
传统教学理念重素材积累轻思维培养,不注重引导高中生对写作主题进行写作思路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对高中生进行写作思路的培养,不仅疏忽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没有帮助高中生掌握写作的有效方法,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2.忽视写作过程的条理性表达
写作教学重“猪肚填充”,轻全局考量,说明教师没有在写作教学中贯彻执行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课改意识,依旧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下开展写作教学,在作文内容主体工程上“偷工减料”或“投机取巧”。写作训练不仅需要写作思路的理论推演,也需要后期科学周密的整体构建,更需要高中生将写作灵感、写作思路有条理地展示出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渐进性,能够将一件事情顺畅合理地讲述出来。因此,教师对写作过程的“投机取巧”不能有效锻炼与提升高中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素材处理能力,因而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3.忽视写作架构的体系化展示
写作教学重语言修辞轻整体构建,说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没有从全局角度与体系架构的基点上看待和实施写作教学。写作训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化认知过程,不仅需要精美的语言,还要有精巧的结构、精密的布局以及精湛的设计,因而需要高中生具有全局观念与体系意识,写出浑然一体、前后协调、相得益彰的高质量作文。因此,教师对作文内容体系架构的忽视,必然导致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停滞不前,无法高质量地设计思路、组织信息、运用素材、充实过程,究其原因是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弱化,难以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指导高中生完成高品质作文。
1.注重写作思路的理论推演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为写作训练活动提供高品质的理论推演模板,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后续写作训练提供强大的能力支持。
(1)安排故事情节的概括活动
写作思路是作文内容的基本骨架与简要描述,能够将作文内容的主要信息概括出来,因而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文学作品,安排故事情节的概括活动。这样,高中生就会在概括故事情节中慢慢学会简写或扩写故事,进而明白写作思路的具体价值与使用方法,并以写作思路指导写作训练活动,养成较为规范合理科学的写作习惯,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荆轲刺秦王》中,作者为了突出“荆轲”这一伟大英雄人物的形象,又为其提供了两个“小跟班型”英雄人物:秦武阳与樊於期。地位最低的英雄人物形象——“秦武阳”,虽是“十二杀人”的“凶悍之徒”,见到秦王后却“色变振恐”,因而能够成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的最好衬托,反衬出“荆轲”的超级勇敢与英雄大无畏精神。“二号英雄人物”是樊於期,一个为报家仇国恨而甘愿自刎身亡、奉献头颅、取信于秦王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樊於期虽为英雄豪杰,却没有报仇之策,因而是荆轲大智慧的衬托人物。因此,《荆轲刺秦王》内含“一个大英雄”以及“刺杀事件”,高中生能够从“取信于秦”“准备刺杀”“献图刺杀”三个故事片段概括《荆轲刺秦王》这个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环环相扣的英雄绝唱。
(2)安排写作思路的讨论活动
写作思路是高中生进行写作训练活动的行动指南,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过程严谨、情节可信、有始有终、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作文内容的设计性、周密性、关联性与可读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思路讨论活动,借助集体智慧优化写作思路,有效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写作教学中,本次写作训练是一个人和一件事,且“人”是“事”的灵魂,“事”是“人”的衬托。因此,本次写作训练活动是写一个具有感人事迹的“好人”,需要高中生讨论如何刻画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好人形象”。以“环卫工人”为例,打扫卫生这项工作又脏又累,工资还低,因而高中生可以先写“环卫工人”的着装简单、肥大,甚至污垢点点,以突出“环卫工人”衣着简朴以及工作环境的脏乱差。然后,为“环卫工人”设计一个拾金不昧、慷慨助人或见义勇为等“意外之举”“英雄之为”,以形成前后人物形象的巨大反差,让读者感悟平凡与普通“掩盖”下的高尚情操、高贵品德与伟大人性,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因此,凝结集体智慧的写作思路能够为写作活動提供指导,将“环卫工人”的普通外在与伟大内在充分展现出来。
2.注重写作过程的自然流畅
写作是检验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弱以及语言核心素养优劣的试金石,教师要引导高中生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写作素材,激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科学安排写作过程,确保写作训练的顺利开展。
(1)安排故事内容的复述活动
复述是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或课文赏析中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以储存完整的故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六课《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高中生复述课文,引导高中生利用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头脑中较为散乱的文本信息整理成有设计、有过程、有悬念的好故事。“鸿门宴”是“张良”展示智慧与才华的“人生考卷”,因而高中生可以立足“张良”这个人物形象叙述“鸿门宴”的前前后后。如“项伯劝张良规避生命危险”“宴前精心谋划”“宴中设法护主”“施计成功脱身”等。高中生能够在复述“鸿门宴”中有效锻炼与提升文本解读能力以及信息理解能力,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将故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2)安排写作过程的讨论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以为高中生设定一个写作主题,让高中生针对同一个写作主题进行自主写作,然后将高中生的作文内容收集起来,为高中生展示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拓展,并将几个有代表性的作文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一起探究写作過程的优劣以及完善的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写作教学中,本次写作活动要求高中生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美,能够在作文内容中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的独特之处。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高中生自主完成,然后将高中生的文本信息分类别处理,如助人为乐中的好人之美、不向命运低头的斗士之美、救民救国的英雄之美、精益求精的匠人之美、运筹帷幄的谋士之美等。教师还可以这些故事素材为探究对象与讨论内容,集体讨论写作过程的顺畅性、表现性、趣味性以及文学性,讨论写作过程的欠缺以及完善途径,让高中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一起交流、积累信息、拓宽视野、丰富见识。
3.注重写作架构的浑然一体
教师要通过写作架构活动强化作文内容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提升作文内容的品质。写作架构是高中生立足一定的高阶思想,推动写作主体内容走向前后协调、首尾呼应、丰满润色的升级活动。因此,写作架构能够提升作文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欣赏性与文学性,是作文内容走向优质化、文学化以及艺术化的创新发展之路,自然是逻辑思维能力与文学素养的科学进阶。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的写作教学中,“波澜”是作文内容走向品质化与文学化的必备要素,也是作文内容具有趣味性、故事性与曲折性的必经之路。然而,“波澜”并不是凭空出现,必须前有铺垫信息,促使“读者”产生思维定式与心理定势,才会在后面的“石破天惊”中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颇感意外与震惊,形成强烈的心理震撼、情感激荡以及情绪感染,以形成真正的“波澜”。如在高中生的作文内容中,时间为春节,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幼儿遇到一个在街头行乞、衣着邋遢的老人,幼儿竟然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句,“春节好,爷爷”,而行乞老人震撼之余,竟然从行乞的碗中拿起一张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送给幼儿。“谢谢爷爷!”幼儿快乐地跑开了。故事虽短,“包袱”多多,一是城市幼儿向行乞老人说春节好,令人意外!二是行乞老人给好孩子“压岁钱”,令人敬佩!读者在简短的叙述中感受到强烈的三观冲击与人性拷问,明白了“尊老爱幼”的深刻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好故事。
写作教学是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取、信息输出的体系化活动过程,也是过程设计能力、素材组织能力、整体规划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平台,更是展示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才艺展台。因此,教师要立足写作教学,借助写作思路、写作过程以及写作架构三大活动板块,训练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升高中生的思维素养、语言素养、文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等,也以此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完成素质教育赋予的育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