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河安澜
2023-03-31刘彦华
刘彦华
大江大河,浩浩汤汤,奔涌不息。治水,关系国泰民安,关系岁稔年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已是自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后,黄河连续4次被写入其中。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就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展开了热议。
守护“绿底色”,做好“水文章”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完成78.5万个取水口核查登记;对13个地表水超载地市、62个地下水超载县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审批;推进34处大型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压减水稻、高耗水蔬菜等种植面积,深化农业水价改革……近年来,围绕取用水总量控制、工业和农业节水等,我国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提出了很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受益于此,黄河不仅彻底摆脱断流危机,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还持续向黄河三角洲、乌梁素海、库布齐沙漠、白洋淀等重要生态区域补水。有数据显示,近三年黄河年均入海水量超过300亿立方米,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十几倍。
不过,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异常严峻复杂。其中以各种名目违规“挖湖造景”屡禁不止的现象,引发了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雪红的高度关注。她分析认为这里面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连续丰水年,使部分省区对流域水资源形势产生误解,忽略了黄河水资源短缺,在连续丰水年后可能出现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特点,盲目新建、扩建人工湿地、人工湖等水面景观,暴露出各地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二是水景观建设名录繁多、监管底数不清;三是逐年扩大水面面积、无序补水;四是挤占区域内农业用水,迫使农业抽取地下水灌溉,加剧地下水超采,带来生态风险。
为此,她建议,各地政府应明确主管部门,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对于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区、湿地、湖泊、生态公园、文化公园、城市公园等确需保护的生态水面进一步梳理排查,进行评估,建立名录清单。组织界定新建人造水景观的时间、内容、边界,从功能定位、规模控制、土地利用、水源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提出废除、缩小规模或保留等意见,并限期整改,对保留项目要优先使用非常规水。
协同共治,凝聚流域保护治理合力是关键。2018年,河南省政协发起并成功举办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一次会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沿黄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年度重点提案进行督办,有效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自此,这也成为了沿黄九省区政协的一项年度重要工作事项。
“水资源短缺,同时还存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农业用水效率低、再生水利用率低等問题。”这是今年内蒙古、青海、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等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突出问题的判断。为此,提案建议:进一步优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划分流域机构和省区间水资源管理边界。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科学确定区域污水排放标准,推广碳汇、节能和排污权交易,逐步建立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农业节水力度,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率,提升工业和城市用水节约集约水平,国家设立节水奖励资金和再生水利用资金。优化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在省级层面对黄河干支流之间、支流之间的用水指标实行总量调配控制。探索开展省际间水权交易,早日启动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效解决流域和西部地区用水问题。
统筹一盘棋,奏响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提案。在他看来,目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五大问题,排在首位的便是“三生”空间发展不协调。为此,他建议,建立黄河流域“三生”空间综合调控体系。面对黄河流域发展困局,加快推动流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完善黄河治理法律体系,落实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线,明晰管制指标,加强跨省区监管体系机制建设,并结合不同地区发展差异性,预留必要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分区分类管控。
当前,以算力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黄河流域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发力方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份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黄河流域数据中心节点和网络化布局建设,提升算力水平,加强数据资源流通和应用,在沿黄城市部署国家超算中心,在部分省份布局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推广“互联网+生态环保”综合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通过深入调研思考,发现黄河流域近年来逐步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仍存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各区域之间未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合力、数智化应用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对此,他提出了构建黄河流域算力一张网、构建流域内算力产业协作机制、打造数智化创新链推动算网应用创新等多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源盘活。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王昆将注意力放在了黄河入海口不断淤积形成的新陆地上。在他看来,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母,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土地是国家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沿黄九省区共同形成的宝贵财富和资产。有效盘活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土地红利,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新增土地,对促进沿黄九省区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建议,将黄河入海口新增土地红利纳入黄河流域“纵向与横向、补偿与赔偿”机制适用范围,由国家有关部委对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土地进行登记。以新增土地再分配或优惠综合开发利用政策,虹吸黄河流域内陆八省区资金、人才、技术、数字等要素落户山东,带动产业链延伸、财政税收增加、就业岗位扩容等,携手共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江大河,浩浩汤汤,奔涌不息。治水,关系国泰民安,关系岁稔年丰。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业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即将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在法治轨道上开展“黄河大保护”的序幕正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