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好教学习惯落地生根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习行致远”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与行
2023-03-31胡福如
张 洋 胡福如
教学习惯是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符号凝结,也是其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精神的内隐体现。教师需要改变不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构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习惯。青年教师处于教学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改进青年教师的教学习惯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近年来,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化实小”)致力于青年教师良好习惯的养成路径探寻,推动学校“习行致远”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涵育习惯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南化实小秉承“习惯成就人生”的办学理念,聚焦青年教师教学习惯的改进,倡导以良好的教学习惯撬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乃至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教学习惯”,南化实小努力建设富有习惯意蕴的人文环境,增设有助于教师习惯改进的文化设施,创新能够宣传习惯改进理念的文化活动,丰富习惯改进主题的校园文化内容,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以习惯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后,南化实小通过召开青年教师发展专题会议,利用青年教师发展导师签约仪式、师徒结对仪式、优秀青年教师表彰仪式等机会激励青年教师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组织青年教师全面梳理个人业绩,督促其思考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反思存在的劣势与不足,聚焦个人在教学习惯方面亟须改进的地方,据此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充分倾听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创造条件、创新举措,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二、组建研习团队,完善教研方式
为了更高效地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雁阵行动”方案,组建青年教师研习共同体,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发挥“雁阵效应”。具体方法是:根据青年教师各自的优缺点、发展现状和需求,组建不同层次的研究共同体,聘请省、市级专家作为各研究共同体的总导师,聘请校内骨干教师为班主任,由总导师对青年教师发展作整体规划,布置多种形式的研修任务,从主攻方向、目标定位、理念提升等方面作引领和指导。
同时,南化实小倡导以师徒结对的形式组成微型研习团队,落实带徒计划,明确师徒双方职责,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习惯,助力专业发展。最终,南化实小构建了特级名师高位引领、学科骨干教师长效指导、师徒结对具体帮扶的“习行致远”研习团队体系,为青年教师改进教学习惯提供团队支持。
在“习行致远”研习团队体系下,青年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还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育人方式,朝着“成为研究者”的方向发展。
南化实小以团队研修的方式组织开设青年教师“名师有约”教学习惯改进研讨课和骨干教师“学有所成”教学习惯改进示范课,要求青年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特别关注上课教师的教学习惯,从而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习惯。
南化实小要求青年教师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听课、参与教研,及时填写“跨学科听评课登记表”和“跨学科听评课信息反馈表”,并定期举办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以面对面交流代替传统的“一人讲大家听”的教研模式。活动中,青年教师将在跨学科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和“创造点”展示给大家,同时至少提出三条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他们撰写听评课反思记录,形成自己的特色案例,将听到的和学到的“亮点”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聚焦青年教师教学习惯改进的多视角教研方式确立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推动了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方法指导,落实评价反馈
(一)指导教学习惯改进方法
1.优化教学(作业)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能为青年教师教学习惯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导青年教师改进教学习惯应从优化教学设计开始。
南化实小指导青年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时,始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致性。将教学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精选教学内容,精准把握重难点,避免内容游离于目标之外。二是整体性。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改正碎片化习惯,善于用大问题统领课堂活动。三是体验性。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要求利用情境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强化学生身体体验和情感体验。四是科学性。引导青年教师养成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好习惯,确保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合理。五是生成性。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依托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开放视野,打开思维,发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开放型学习空间。
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基础和关键。为了改进作业设计中的不良习惯,南化实小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端正思想,分层安排。要求青年教师重视作业设计,合理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不同类型作业。二是贴近生活,作业育人。要求青年教师养成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作业素材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热点话题,设计实践性、体验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是明确要求,负担适宜。鼓励青年教师克服“题海战术”的不良习惯,多在作业质量上下功夫,努力以质优、量少的精品作业取代重复机械的低效作业,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效率。
2.规范教学行为
我们努力纠正青年教师讲授过多、独占课堂的不良习惯,要求他们控制好讲授时间,做到言简意赅,将课堂还给学生;适当配合体态语言和多媒体资源、技术,调动学生感官和身体体验,增强讲授效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尊重个体差异和独特表达,关注弱势群体,不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倾听之后及时给予评价,抓准时机肯定鼓励、指导点拨,调控教学。
我们引导青年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保持内容整体性,创设符合学习目标的整体情境,便于学生在适切的情境中更高效地学习;要求教师的板书合理,书写美观规范;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示范行为,包括范读、范写、范画等多种方式,指导青年教师改进示范习惯。
我们引导青年教师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和内容,用恰当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深入思考;课堂设问从学生视角出发,运用儿童化的语言,采用生活化的提问方式;提问多关注内在思维和情感诱导,不局限于知识层面。此外,我们指导青年教师养成好的应答习惯:做好预设但不拘泥于预设;积极正面应答不回避;真诚地欣赏、认可学生的独特想法;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进阶,让教学更连贯深入。
我们指导青年教师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分层指导,抓准关键处指导;评价反馈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指向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和反馈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借助课堂练习进行评价反馈。
(二)编制教学习惯改进手册
为了推动“习行致远”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促进教学习惯落地生根,南化实小编制《小学青年教师教学习惯建议手册》。手册简要阐述了编制意义、原则、体例特征,并从内容体系、改进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四大板块为教师改进教学习惯指明了方向。
其一,手册细化了改进标准与建议。我们遴选与育人目标联系紧密的教学行为习惯,对其表现进行水平预设和行为描述,形成评价指标和多条目的改进建议。其二,手册增强了指导性。我们注重学科育人目标下的活动化、生活化、任务化的学习设计,增加教学、评价案例,强化教学行为的改进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便于教师对照与反思。结合建议指南中的关键点,我们编制教学习惯观察反思表(见表1),指导青年教师对教学习惯进行及时记录、反思。
表1 教学习惯观察反思表
(三)落实教学习惯评价反馈
教学习惯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还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习惯的“评”。教师“教的习惯”是学生“学的习惯”的示范引领,是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评价把育人评价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围绕育人目标的“定标—达标—验标”课堂教学转轴,不断调控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形成“教学相长”的运行机制。将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同时纳入评价体系,不能仅“以教论教”,还要“以学论教”。
教学习惯评价与反馈鼓励分层开展。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都会肯定其已有教学习惯,指出其努力方向。对于教学习惯反思力薄弱型教师,采用引导自我省察,利用观察反思工具监督的改进策略;对于教学习惯不当型教师,采用定位教学习惯风格,定制教学习惯养成路径的改进策略;对于教学习惯改进目标不明确型教师,采用基于目标维度,持续跟进指导的改进策略;对于教学习惯改进内驱力缺乏型教师,采用积极心理调适,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改进策略。教学习惯评价与反馈必须要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并且充分体现在后续的改进过程中。
四、健全管理制度,构建监测机制
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让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为了让改进教学习惯落实到制度上,南化实小制定并执行教学习惯改进流程管理制度,从改进教学习惯的角度规范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五认真”方面的管理和执行要求,同时确定了教研制度,要求各学科组围绕教学习惯改进这一主题组织教研活动。另外,为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南化实小形成“习行致远”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师徒结对制度、优秀青年教师表彰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制度目标清晰、职责明确、内容合理,充分发挥了管理制度的规范、监督、激励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师生互动循环为主循环的良性生态结构。据此认识,南化实小构建了一个以学、思、行、省为框架的教学习惯课堂监测与课后反思机制。利用所获得的数据,我们构建出以知识掌握、课堂互动、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为主体框架的教师教学习惯监测体系。通过监测教学习惯,教师可以及时反思,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习惯的改进。
五、倡导读写结合,加强课题研究
(一)主动阅读,铺就成长道路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南化实小引导青年教师增强读书意识,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仅要研究本学科教育理论和前沿成果,而且要适当跨学科学习文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不仅要研究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名家著作、专业期刊,还要涉猎学生爱读之书;要养成制订读书计划的好习惯,如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用什么方法读。为了增强读书效果,我们鼓励教师采用做笔记、摘录、写札记、拍照留存等方式,避免读而不思无所获;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区、市组织的读书交流活动,取长补短,改进自身读书习惯,积极分享读书经验。
(二)科研写作,奠定成长基石
科研写作是推动教师个人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强大武器。南化实小指导青年教师改进写作习惯时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杜绝抄袭。通过教研培训、自主研修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科研素养,坚持真研究、勤思考,做到“我手写我口”。要搜索、研读优秀论文,借鉴别人写作成果经验,掌握教科研论文撰写规范。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反思习惯,注重积累写作素材。其次,选题宜严谨、新颖,切入口要小,要围绕自身工作实践,以问题驱动,聚焦真问题,做出真研究。要注重做文献研究,基于前人的科研成果,创新思考,避免重复。最后,撰写时先搭建框架,厘清核心观点,再结合实践分析论证,做到表达规范严谨,语句通顺、精炼。
为了更好地引领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写作,南化实小组织科研写作主题培训,邀请教科研专家、教育期刊编辑到校指导青年教师写作;根据当下的教育政策、热点话题,结合学校课题和实际问题,组织主题征文活动;聘请教科研写作专家作为论文撰写指导教师,每个月审阅一批论文,并且给出详细的修改建议,教师领会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论文。
(三)课题引领,提升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能够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更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青年教师改进教学习惯,南化实小申报的课题“学科育人视域下青年教师教学习惯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已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在课题组的整体规划、高位引领下,青年教师全面参与教学习惯改进理论学习、课题培训、现状调研、课堂研讨等活动。同时,我们倡导青年教师在学校课题的大框架下,聚焦“教学习惯改进”这一研究主题,积极开展个人的课题研究。
教学习惯的改进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未来,南化实小将会继续以“改进教学习惯”为抓手,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