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赢乳腺癌“攻防战”

2023-03-30房磊

中国名牌 2023年3期
关键词:孙强乳腺筛查

房磊

女性离乳腺癌到底有多远?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并且发病率每年递增3%至4%。一系列残酷的数据透露出严峻的现实:在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即使是年轻女性,也没有绝对的“豁免权”。

30多年来,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孙强带领团队一道挽救了无数女性的健康,让她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孙强认为,及早筛查,同时建立科学的全周期的疾病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

历经反复的求医问诊和之后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放疗,肖莉(化名)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场疲惫不堪的梦,现在她感觉到体力不如从前,记忆力出现衰退,思路也不如原来清晰,对话有时候会“卡壳”。

肖莉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她被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棘手”的一种分型,该病以进展快、转移风险高、死亡率高等为主要特点,对常见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容易复发,一些复杂病例往往让医生也感到为难。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城市为31.8/10万,农村为23.8/10万。

“我国乳腺癌患病群体总量大,并且近年来发病率增长迅速,由此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防控形势严峻。”对于乳腺癌快速增长的发病趋势,孙强深有感触。

孙强介绍,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年龄与西方女性不同:西方女性的发病年龄以65至75岁为最高峰,而中国女性的发病年龄呈“双高峰”的特点,45至55岁为第一个发病高峰,65至75岁为第二个发病高峰。

“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而且有两个高峰期,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孙强解释,生育和哺乳年龄推迟、生育和哺乳比例下降、激素补充和替代使用不当等,以及遗传基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和情绪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乳腺癌的整体发病特征。

“所以,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控制好风险因素,比如保持合理体重、避免雌激素滥用、高危人群及早筛查等,显得尤为重要。”孙强说,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依然是对抗乳腺癌最有用的“三件法宝”。

分开皮瓣,探入病灶位置,小心翼翼地分离、切除血管等组织,快速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缝合止血,用刀稳、准、快,全程没有一个多余动作,15分钟结束。2010年,在一场乳腺癌大会的直播现场,孙强的一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干净利落的节奏顺利结束,台下坐着的上百位业内同道纷纷点赞。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长,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除此之外,对一个外科医生的技术考验还有精细的维度,哪里该切除,哪里该保留,医生要有正确的判断,要在病灶切除干净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有用组织。”孙强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患者的痛苦感和手术时长明显降低,综合治疗后的效果较好,应该说乳腺癌是目前所有癌症中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种之一。

多个公开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乳腺癌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80%,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三甲医院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0%以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这些数据意味着,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无需恐慌,乳腺癌逐渐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未来,随着药物、手术等领域的进步,专业医生可以更好地解决乳腺癌问题,预后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应该说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和效果实现了与时俱进,医生拥有的‘武器’越来越多。”孙强说,从手术治疗、放化疗到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的创新发展,治疗策略从“单一”到“联合”的优化,带来了国内乳腺癌治疗格局的改变和管理模式的变迁,使患者从联合治疗中不断获益,生存期得以大幅延长。

只通过一个乳晕切口,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和扩张器置入手术,几乎看不到手术的痕迹,这是孙强的“绝活”之一。“美观也是考量手术效果的要素之一,尤其在乳腺外科,我希望帮助更多女性重新找回自信,不单单是给予康复的机会,也要在女性保乳和重建乳房上下功夫、见效果。”

孙强提醒,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并不是“一切了之”,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建立科学的全周期疾病管理模式尤为关键,比如遵医嘱放化疗、长期规范用药,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复发端倪,这样患者的康复几率才会实现最大化。

2022年,孙强团队十余年来对中国女性乳腺癌适宜筛查模式开展研究,牵头制定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指南》明确推荐乳腺超声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的首选筛查手段。

超声筛查简单易行,可及性更高。孙强团队介绍,新《指南》的制定基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中国经济和医疗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以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并广泛征求了临床一线的乳腺外科、内科、超声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的专家意见。

“《指南》明确提出应该把超声作为中国女性的首选筛查手段,这不仅有更高的筛查效率,也更符合卫生经济学的原则。”孙强认为,筛查工具使用的合理性关系着公众筛查行为的普及程度和整体预后效果。

目前,欧美国家主要推荐X线检查为乳腺癌筛查手段,而我国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国女性的乳腺癌患病特点与欧美女性差别较大:患病高峰年龄更小,乳腺体积较小,致密性乳腺比例更高,这些因素导致X线检查敏感度较差。

孙强认为,倡导我国女性从成年后就开始接受乳腺癌防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临床乳腺检查很有必要,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针对“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发病的严峻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发布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统一简称《方案》)中,将“两癌”免费筛查服务对象范围由以往的农村适龄妇女扩大为城乡适龄(35至64周岁)妇女。根据《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我国要实现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以上、乳腺癌筛查率不断提高等具体目标。

孙强提醒,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的女性,在筛查方面应该做到个体化和精准化。如提前筛查起始年龄、提高筛查的频率、强化筛查方式(如在必要时增加核磁共振检查等)。对于乳腺癌高危女性,定期乳腺超声检查的时间可以提前到从30岁开始。

哪些人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孫强:存在内分泌激素相关高危因素,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未哺乳、激素补充和替代使用不当等;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抑郁焦虑等都属于诱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的女性也是高危人群。

何为乳房自检?这种方式是否可靠?

孙强:乳房自检一般通过“视诊”(包括观察乳房是否对称、有无皮肤变化、有无异常隆起等)和“触诊”(乳房中是否有异常的肿块)来进行,这仅仅是一个提示,自行判断非常容易出错。女性如果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结合检查结果给出判断。

如何看待体检报告中乳腺结节的出现?

孙强:很多女性发现自己有乳腺结节,非常焦虑,认为乳腺结节必然发展会为肿瘤,这是错误的认识。

一般来说,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没有血流的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结节;但是具体判断和应对措施应在影像学表现、症状等基础上,需要医生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给出具体建议。

猜你喜欢

孙强乳腺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Three-dimensional non-equilibrium modeling of a DC multi-cathode arc plasma torch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孙强作品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A scheme for improv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quasi-two-dimensional model*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偷来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