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类高校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2023-03-30杨蕊宁李彦霖

考试与评价 2023年3期
关键词:理工类中式英文

杨蕊宁 李彦霖

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上,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又证明了中式英语的出现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本文基于理工类高校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表达特点,提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并且找到了避免中式英语出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解决策略。

一、中式英语的内容

“中式英语”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现象被学者研究,当时主要认为其是“错误”和“畸形”的英语,因此需要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当时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实践和应用,目的主要在于减少中式英语在英语学习者表达中的出现。直到1993年李文中将两个概念“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加以区分,给出了比较清晰的界定。根据当时专家普遍对中式英语的描述和界定,如“中式英语”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非英文和中文的语言”。李文中将中式英语界定成“受母语干扰和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按照中文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不合英语语法或使用规范的畸形产物。”

通常中式英语难以被英语国家的人所理解和习惯,比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The study atmosphere is good.”。这些例子部分会产生较大歧义,造成理解错误;部分即使可以猜出含义,英语国家的人也会觉得非常奇怪,难以接受。直接将“学习氛围”写成“study atmosphere”这类由中文思维导致的错误更是经常出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式英语的看法总体持较为消极或中立的态度,认为这种概念不应该存在或者即使承认也认为“中式英语”不可以与“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处于同等位置。部分学者仍然对中式英语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如黄金祺 (1988) 、贾德霖 (1990) 、汪榕培 (1991)等,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变体。目前很多中国网络流行语就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如“no zuo no die 不作就不会死”“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等。不过,基于学者仍然对中式英语持较消极的态度,同时中式英语的出现不同程度会影响文章的可理解度,中式英语的出现仍然需要努力规避。目前,我国理工类学校学生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时长相对较短,在写作中不用中式英语就不会表达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二、理工类高校学生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

1. 词组搭配存在较大问题

很多理工类高校学生仍然习惯用中文思维来构思文章,再通过逐句翻译的方式写出文章,因此不合适、不地道的翻译时常出现。比如,简单地将“学习氛围”翻译成“study atmosphere”看起来确实是翻译出了每个单词的意思,但是在本族人眼里并没有那样的表达。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忙,对于学生在平时写作中犯下的这类错误不能及时反馈、各个反馈,学生很容易对这种错误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在未来更难纠正。

2. 滥用逻辑关联词

中文表达中,很多学生都轻视语言中的逻辑顺序,比如因果、转折、顺承等等,这样的习惯带入到英语写作中就造成了大量的逻辑关系词的误用,如:therefore, because, but等等。这样的随便使用降低了文章的可理解度,也很容易让英语国家的读者感到十分困惑。

3. 分句间缺乏必要的衔接

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英语句子重视形合而中文重视意合,因此过渡词会穿插整篇文章。而大多数学生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容易将几个简单句拼成一句话,中间不加任何连词,导致这句话看起来结构松散,留下中文思维的痕迹。

三、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的原因

造成中国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频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角度可以得出是不同文化影响了思维方式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中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结构等;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的基本原理中可以得出“中式英语”的出现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人的认识总是会经历同化、顺应甚至是不断交替的过程;从环境因素分析,缺少英语练习环境会导致中式英语的大量出现等等。然而,如果结合理工类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中文的负迁移影响

语言迁移现象指某人(人们)所掌握的一种语言知识对其所掌握的另外一种语言的知识或使用产生的影响,比如学会某门语言后发现对学习新的语言有促进作用;熟练掌握某种语言的发音也有利于听力能力的提升等等。语言迁移也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已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等的积极影响,如两种语言拥有相似的语法体系,学习其中一种对另外一种语言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已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等的消极影响,比如,将中文思维应用在英文写作中,产生“中式英语”等。所以,如果通过语言迁移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则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负迁移现象。這种负迁移的影响是产生中式英语、中式表达的根本原因,因为学生的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写作中也难免出现用中文思维写出的句子等等。

2. 理工类学生主观上轻视写作

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由于主观上的轻视语言学习或者由于客观上学业繁忙,导致语言学习时间较以前大大减少,很多也只把通过四、六级考试,通过期末考试作为目标,仅仅在考试前进行少量英语学习,专门的写作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学生大部分的写作目的仅仅在于进行英语水平考查,对文章的构思、思想等的要求远远不如对语法的考查,因此,学生也认为写作是一件无聊且没有意义的事。因此导致了以下问题:一是输入量十分有限,当遇到不了解的表达自然会通过拼凑英文单词的方式表达;二是学习积极性较差,部分学生将英语学习视为痛苦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加之总体而言,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在中学阶段没能掌握的内容在大学学习中未得到弥补,语言表达的问题则会更加明显。

3.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由于大学英语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课程需要兼顾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所以很难开展系统的写作理论的学习,加之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在中学时期的英文写作训练仅仅停留在记忆和套用各种高分模板上,写作出现问题也很正常。另外,目前的教学仍然重视对文本的翻译,以此巩固课程内容,但是在这种逐字逐句的翻译中,中国式的英文很容易出现在学生的翻译文本上,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变成学生的常用英文,作为写作的方法。对于部分不会写文章的学生来说,他们重度依赖母语,习惯于用中文来构思英文作文,再自行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往往会写出充满中式表达的英文作文。

四、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解决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想要解决理工类高校学生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频出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出手,努力促进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以此帮助学生的學习;同时需要最大程度避免负迁移的发生或者减小其带来的伤害。其次,减少中式表达仍然需要学生自己的重视和努力以及教师细致、科学的指导。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加大语言输入量

美国教学法专家、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曾提出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从这个过程来看,语言的输入量对输出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当语言输出量越大时,学生更有希望用英语表达更多、更细节的想法,相应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中的逻辑组织能力也会更强。

从教师的角度减少中式英语在作文中的出现,课程设置中可以安排适当阅读,达到提高语言输入量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选择适量优秀文章和段落供学生记忆、背诵,也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对文章形成比较清晰的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在选择输入材料时也要注意尽量保证材料的趣味性,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中对理想输入的描述,输入的材料语言越有趣,越与学习内容关联,内容则更容易被学习者加工,学习者也更容易在不自觉中习得语言,并进行输出。有趣的材料也会大大减少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以减少“情感过滤”。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意愿以及课堂氛围等都有联系,有趣的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意愿,同时缓和较为严肃和高压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感,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最大化。其次,教师也可以适当加大学生的写作训练强度,在训练之前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写作技巧、要领,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节省部分教学时间。写作内容的选择也可以贴合课本,选取课文中的段落或整篇文章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仿写熟悉课文的组织结构、篇章特点,从而慢慢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思路等。教师也可以加大难度,请学生针对课文中讨论的一个话题,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结合自己的调查和思考,写一篇评述性文章。

从学生本人角度而言,学生除了完成教师的输入任务,仍然可以自己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寻找有趣、并且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材料进行输入,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曾提到输入材料可以遵循“i+1”的原则,“i”代表与学习者现有语言,“1”代表比语言学习者水平略高的输入材料,这种输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材料,并在未来应用起来。同时,学生也可以多阅读英文原著,通过阅读了解英语国家人的思维习惯、表达习惯、叙事方式等等。

2. 利用好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的负迁移是导致中式英语存在和不可避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利用好这种语言迁移现象:首先,可以找出哪里容易发生母语对英语写作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找出每一种负迁移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给与学生引导,比如,和学生讨论中文文章中的逻辑和英文文章有哪些区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一篇符合逻辑顺序的英语作文;同时,也可以努力促进语言的正迁移现象,比如,和学生讨论中文和英文中相似的语法结构有哪些等。

3. 积极培养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能够了解一定的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并且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学习外语不单单是学习一门语言,更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等有所了解,否则,即使语言能力较好,词汇量丰富,也同样很难写出符合英语国家本族人思维习惯的文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展现英语国家文化的相关真实文本,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讨论,比如聚焦于某一具体现象进行讨论,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总之,由于语言的负迁移现象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中式英语也会一直存在,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运用好语言迁移现象,促进语言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同时适当改变教学、学习策略,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就有希望减少,并且建立起英语的写作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理工类中式英文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大学理工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