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探析

2023-03-30林秀桃

考试与评价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语文

林秀桃

课程思政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导向思想。在课程思政理念视域下,优化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很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从而在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实现夯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正确解读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出发,基于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有效的语文德育教育融合策略,旨在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思想与道德的同步发展。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解读

解读课程思政理念,需要从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出发。思政课程指的是思想政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中国学生所展开的系统性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指的是全学科教育教学均要承担起思政教育,以学科知识与思政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在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质量与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以及劳育的五育并举发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价值取向、教师品德要求、学生发展目标上有着一致性,二者之间所存在的主要差异性重点表现在教育的实现方式上。课程思政理念本是上海高校所提出的高校教育教学理念,自2019年习近平主持召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课程思政便成为了现如今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教学方针。

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对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课程思政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小学阶段要重视道德情感的启蒙,促使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感情。这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在启蒙性高度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一致。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与课程思想理念有着共同指向的教学目标。如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尊师敬长、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意识的培养。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对学生道德水平、思想品德的提升同样也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内容一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极为丰富的德育教育、思政教育资源,古诗古文、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名人传记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从整合语文教材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与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思想性与人文性特点,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道德水平的提升。

第三,方法一致。在新課改与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模式上还是在目标上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紧随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积极转变与更新语文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以及情感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便推动与促进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其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了主动探索。并且,在这一形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相较于以往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结合,这与课程思政所提倡的思政教育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分析

(一)德育教育内容缺乏创新

在课程思政理念、立德树人任务持续深化与全面贯彻的今天,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愈发的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强化了广大教师的语文德育教育意识。然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来看,德育教育内容陈旧、落后问题却始终未得到本质性的优化改革。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严重脱轨,不但难以保障学生实现思想情感的全面感知,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加剧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厌烦、抵触、抗拒心理,影响学生语文德育教育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导致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频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的德育教育认知不够完善,在语文德育教育中总是过分强调传统文化渗透、爱国教育融入,学生很难与这部分内容生成情感共鸣,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素质便无法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德育教育内容过于空泛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学生对德育知识、思政知识吸收效果极为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内容过于空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极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渗透与传递的爱国教育、道德观念教育一知半解。例如,在爱国教育中,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传递记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祖国国土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却难以真实地意识到生活的美好源于国家的富强;或者,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牢记于心,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等等。因此,为有效改善与优化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问题,身为教学组织者、学生引导者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解读分析,不断提升与强化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并要紧密贴合小学生的发展、学习情况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优化策略,以此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增强学生文化认同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从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精神,生成文化意识。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组织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时,就可以中西方文化对比为切入点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灿烂,促使学生生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在生活中也积极践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行为。

例如,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就可在教学过程中将汉语与学生熟知的英语进行对比。首先,渗透我国汉字发展的悠久历史,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从文言文到现如今的汉语。并与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千百年以来,从未间断、始终延续传承的文字,汉字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是足以让每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在深化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生成学习汉语、学习汉字的兴趣与积极性。

或者,在教学《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与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课文时,教师除了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渲染传统节日文化氛围,主动联系《清明》《元日》《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外,还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与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的不同,并向学生积极渗透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例如屈原投江、嫦娥奔月等等。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由衷地体会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所在,并生成正确的文化意识,学会尊重他国文化,积极弘扬与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以革命历史内容为渠道,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程思政理念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语文课文中极具代表性的文本阅读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让学生在品味、感知语文文本阅读中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升华与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四年级《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小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人做斗争、积极上夜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掩护李大叔、最终机智脱险的景象,从而在深化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感受与体验的同时,促使学生在同龄人小英雄雨来的影响下生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思想;又如,在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文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的牺牲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去收集与整理更多为国献身的英魂烈士的资料,让学生在了解革命英雄烈士故事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体会与感知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自身的爱国思想;或者,在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教学技术将我国人民解放军在长征时的真实影像视频展示出来,并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积极渗透红色精神,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国红军“抛头颅,洒热血”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在这一情感的驱动与影响下自觉主动地传承红军的伟大抱负。

(三)以行为品德素材为桥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若想使小学生早日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就必须从小抓起。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下,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从深度挖掘与开发语文教材中的行为品德教育素材入手,在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能力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高度与道德行为水平。

例如,在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可向学生渗透王戎的机智过人、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聪明才智外,还可针对“王戎不取道边李”这一文言文标题,向学生渗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价值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也不贪小便宜,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者,在五年级《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文本教学中,以课文的中心主题为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切身经验探究分析父母对自己的爱、给予自己的温暖,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又或者,在六年级《青山不老》阅读教学中,以文中为绿化工作奉献一生的老人为道德教育导入点,让学生在感知老人“青山不老”精神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生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再者,在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中,教师则可以“老班长”的金色精神,向学生渗透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帮互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四)以理想信念材料为途径,使学生树立远大理念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思想的启蒙作用,以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为素材,引导学生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与抱負,以此来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就可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与今朝的惨败景象进行对比,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深化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激励学生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远大人生志向;或者,在《石灰吟》一诗教学中,教师就可借诗人于谦“浑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不畏牺牲、不同流合污、坚强不屈的洁身自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起正义坚强的品格与意志,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坚定自己的初心,不畏艰险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前进。

总而言之,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创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融合点、渗透点的探寻与钻研,并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德育教育能力,以此来更好地挖掘与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制定出符合小学生真实语文学情和实际认知发展情况的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助力学生的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语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