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2023-03-30詹智辉
詹智辉
“五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一种新观念,“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对“五育”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五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历来注重“五育”,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经验、“五育”融合社会实践经验、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新时期的“五育”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五育”在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阐述“五育”的内涵和定义、“五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过去,由于习题的机械性、单一性、盲目性,导致了作业的增加,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原本的数学作业,是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弥补自己的不足。当前的新课程标准,其指导思想是:坚持道德建设,提高素质,加强体育美育,实施劳动教育,这就是“五育并举”。
一、“五育”的内涵
“五育”,顾名思义就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是人在成长和发展中所接触到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包括身体素质、智力、审美、情商管理等等。从它的具体含义可以看出,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五育”教育没有主次之分,一切都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德、智、体、美、劳是一体的,相辅相成。“五育”的有效实施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学生强体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的观念与相关劳动技能。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今后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中,以单元为基础进行作业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单元作业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教师对本单元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的反思,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应该在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中,充分发挥单元作业和反思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现实。
三、“五育”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策略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五育”对小学生素质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主动把“五育”和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体会,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以爱国为主题设计数学作业,突出德育
近年来,在小学各个学科中开展了大量的道德教育渗透研究,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道德教育是一种精神心理的范畴,一些数学教师认为这与数学学科的科学、理性和客观相违背,不知从何下手。在这一点上,教师要扭转这种观念,要知道,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能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相反,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要始终坚持热爱宜国、热爱社会主義的教育,培养他们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在课堂中,除了要把爱国的思想灌输到课堂中,还要在课后把爱国的成分融入到数学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笔者都会设计一些能够突出道德教育的开放式作业。比如,在《圆柱与圆锥展开图》课结束后,我们就开始了下面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制作出几个圆锥形的柱子,然后用它们来制作一个中国的宇宙飞船,此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们不但认真地温习所学知识,而且积极探索太空知识,对我们国家的伟大和光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设计具有语言特色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小学数学作业应以提高智力为中心,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创造智力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要与优秀文化紧密结合。所以,在《圆柱与圆锥整理复习》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具有语文特性的反思作业:我们已经学会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你能否用一篇论文把你学到的圆锥和圆锥的知识写下来?通过设计上述的单元作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理结合的魅力,并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概括、总结和表达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渗透体育运动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动脑多,实际操作少。这不但影响了小学数学课程的体育、美育、劳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厌倦、厌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无法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此,教师可以将更多的实践性内容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并与其它教师共同努力,搭建一个新的学习平台,既能使学生获得最好的体验,又能使“五育”理念得以贯彻。举个例子,上面提到的简单的图形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极具艺术美感的图片,并请学生们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图片,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组合、它们的特征。再以体育为例,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在操场上绘制出不同的起始线,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联系,并以此来检验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代数和统计》课中,笔者认为,加强体育课程的设计相对简单,而《空间几何》课程的教学就很难了。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章中,学生对旋转获得的三维图形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实验。(1)将一块尺寸适当的矩形卡纸粘在一支铅笔上,然后迅速转动它,观察它的形状。(2) 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用一根铅笔的直角边缘,迅速旋转它,观察它的形状,然后说出你的观察结果。除了会剪、会贴纸,还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要想快速地旋转,就必须要手动,掌握好节奏,才能感受到旋转的大致轨迹。这次实验,不但增加了数学作业的可操作性,而且使学生们动手后更加理解图形的空间感。
(四)设计具有艺术特色的数学作业,提高审美教育效果
美育是一种心灵的熏陶,为此,笔者在设计数学单元作业时,力求通过设计富有艺术气息的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数学之美,从而加强对数学教育的培养。
1. 绘制思想导图
在《圆柱和圆锥形整理复习》的教学中,笔者也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复习第3单元,使用A4纸绘制“圆锥和圆柱”的思维导图。在现代教育中,思维导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法,各种不同的思维导图,让数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简洁、清晰。数学思考已经不局限于我们的头脑,而是可以用优美的思维导图来展现,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2. 描绘一个角色
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的教学中,学生很难了解等底等体积、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差、体积和等底等高的问题。所以,在假日里,笔者就有了一个计划:画一个角色。角色必须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圆锥形的,而且要有等底等高的柱子和圆锥形。当学生接触到抽象几何的内容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布置这样一份充满艺术气息的单元作业,既能让学生对数学作业有更多的了解,也能让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体会到数学的美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五)设计具有家庭作业性质的数学作业,强化劳动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态度,培养他们的劳动行为。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劳动的深入,本文试图通过设计具有家庭作业性质的数学作业来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圆柱截面的认识不够透彻,需要多做一些实际操作,因此,笔者在周末安排了一份“数学餐”:
1. 寻找类似于圆柱体的蔬菜;
2. 在家长的协助下切好你所发现的蔬菜,并观察不同的“圆柱”截面、切面;
3. 把切好的蔬菜做成一道菜,和你的家庭成员分享你的劳动果实。
周末的“数学大餐”,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可以使他们突破知识点,还可以让他们有劳动的机会,体验劳动的结果,从而使他们的劳动教育得到切实的强化。
(六)“五育”结合数学游戏教学
在数学游戏教学中,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比如九宫格游戏,笔者在教学加法的时候,采取九宫格竞赛的形式来测试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们则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迅速地解决了九宫格中的问题,并根据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奖励,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竞争对手,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竞争意识。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互动式教学则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笔者会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说话的态度和语调,尽量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并主动邀请学生与笔者进行交流。数学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社会实践和测验等,教师可以把数学作业的各种可能性和“五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五育”并举,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融合。所以,在坚持“五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数学的“智育”功能,使数学的智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是“全面发展”和“多元教学”的基础。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几何直观、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自己置于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其智能,提高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并鼓励他们自己归纳出这些图形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图形的记忆和领悟,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图形的基本认知,从而使美育得到恰当的渗透。
因此,要以“五育”的视角来认识、贯彻“五育”,以“五育”為指导。只有如此,“五育”思想才能真正贯彻、发挥作用,才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小学数学教师要设计出易于被学生接受、喜爱的单元作业,必须在单元作业中融入“五育”,改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固有认识,使其真正发挥其教育意义,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将“五育”融入其中,赋予作业新的使命和活力。
*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五育’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立项编号:ZJKTY2117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