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巡礼”
2023-03-30丁咔
丁咔
安土城復原品。建于1576年的安土城5层7阶的巨大天守是日本最早的天守阁,并从此向全国推广开来。
如果说寺社佛阁是日本观光的代表符号,那么近些年来“城巡礼”的热潮亦是不容小觑。在日本人气景点排行榜中,松本城、姬路城等一度与京都的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这样的著名景点并驾齐驱。其中,姬路城在2015年结束“平成大修理”后,一年的参观人数约有287万人。
据称,日本的城起源于弥生时代。最初是指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在村落周围挖起堀(壕沟)或筑起土垒形成的环濠村落,以及在丘陵上建造的高地村落。以此为伊始,伴随时代变迁,城的功能渐渐发生变化,选址、造型等不尽相同的城纷纷登场。
传闻日本曾有25000座以上的城存在过。仅在江户时代初期,就建造了大大小小约400座城郭。然而,因战乱、藩主转封等原因遭到废弃的城次第增加,江户时代后期仅存200座左右。1615年德川幕府颁布《一国一城令》,原则上一个领国只能拥有大名的一座居城,于是多数城被遗弃。1873年明治政府发布《废城令》,规定全国城郭除了用于军事或特例外,全按废城处分。再加上各种火灾、地震等天灾人祸,大部分城都陆续遭到毁坏。
如今真正得以幸存下来,以坚毅的姿态展现历史原貌的仅有12座,分别是姬路城、彦根城、犬山城、松本城、松江城、弘前城、丸冈城、备中松山城、丸龟城、松山城、宇和岛城、高知城。其中,前5座被指定为国宝,即“国宝5城”,后7座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总称“重文7城”。
虽说现在全日本大概有200座城可供参观,但大部分都是战后复原重建。城曾是大名或藩主们的重要战略据点,也是与家人的居住之所。守城便是守国,城的攻守之难易往往直接连接着城下町庶民们的命运之轮,甚至,延续到彼时难以想象的后世。
从城所在的地形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山城、平山城、平城3大类。山城是最早的形态,从古代持续到近世,在日本广泛筑造。尤其在战乱频仍的南北朝时代到战国时代初期,城大多是造于险峻山地,充分借助地形优势形成天然要塞,城与山浑然一体,起到战略防卫的作用。其中,岐阜的岩村城、奈良的高取城、冈山的备中松山城被誉为日本三大山城。岩村城海拔721米,是全日本最高的山城。
战国时代中期以后,兼具军事和政治经济机能的平山城是主流。随着枪的普及,为了避免城进入射程圈内,需要增加堀的宽度,确保留出足够宽广的空间。另外,当合战减少后,大名们纷纷从山城迁入与领民们居住的领地相近的丘陵或平地。平山城,便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之中诞生于丘陵的城郭。日本三大平山城一般是指冈山的津山城、兵库的姬路城,以及爱媛的松山城。
到了战国时代末期,战乱逐渐平息,城的战略意义随之减弱,更多是作为政治据点彰显权威。因而,这个时期的城多筑于平地,即平城。城域广阔,天守气派绚烂,城主居住的本丸御殿更是极尽奢华。城体本身防御机能降低,抵御外敌基本是利用堀和石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城有长野的松本城、京都的二条城、广岛的广岛城。
要说到城的象征,非雄伟的天守莫属。此前所提到幸存的12座城亦被誉为“现存12天守”。天守是日本城中位置最高的建筑且最具代表性,是城主(大名)权利的象征。天守从结构来分,有独立式、复合式、连结式、连立式。从形状来看,可分为望塔型与层塔型。屋顶多是采用入母屋破风、千鸟破风、唐破风、切妻破风,起到华丽的造型作用。在屋顶正脊一般会装饰鯱,一种虎头鱼身的海兽,与悬鱼一样有着防火的寓意。墙壁颜色则大致可分为黑白两派。无论是何种构造,占据中核(本丸)位置,高耸于石垣上的这座高层建筑,往往第一时间就能吸引大家的注意,相当于城的门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的形象与气质。
事实上,在城的诸多构造中,天守的历史尚浅,从战国时期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织田信长1576年兴建安土城时才被真正采用,当时称之为“天主”,以此契机向全国推广开来。安土城5层7阶的巨大天守不只是防御设施,更多的是彰显统治者的权力与威严,可惜1852年本能寺之变后,随着信长时代的逝去,安土城也永远地消失在了原因不明的大火中,现在只能从遗留的城迹中遥想当时的辉煌。后来统一天下的大名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也分别构筑了大阪城与江户城,并且无一例外都拥有豪华气派的天守。日本广播协会(NHK)大河剧《真田丸》里战国末期名将真田幸村第一次看到安土城和大阪城的天守时,均被它们的气势震慑。诚然,那是与地方城郭截然不同的规模。不得不说,为统一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世人称为“战国三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3位战国大名,也在建筑上留下了“天下人”才有的格局。
城内除了天守,还有土垒、石垣、堀、桥、橹、门、塀等重要防御结构,以及御殿、庭园等城主用来执行政务、日常起居的生活空间。当然,对守城起到作用的还有围城而建的城下町。以城为中心,通常设有侍町、足轻町、町人、寺町等,从家臣到庶民、僧人,按照不同身份由里侧到外侧而居。从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现在一部分日本城市的格局。
2006年,财团法人日本城郭协会秉承各县1城以上、5城以内的原则选定了“日本100名城”,并在翌年实施了盖章集印活动,让更多人奔向了城巡礼之旅。不过,在一众名城中居于上位的“三名城”则无定论,因时代背景、规模、设计者等为依据来判定难免众说纷纭。相对而言,大阪城、名古屋城、熊本城的接受度较高,姬路城在明治时代以后也成为热门之选。这其中有3座笔者曾亲自游历并留下过深刻印象。
首先是位于大阪市中央区的大阪城,是大阪观光的必去景点,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地标。大阪城别称锦城、金城,平山城构造。大阪市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太阁殿下的城”。从1583年到1598年的15年间,丰臣秀吉不断改修大阪城,深信其坚不可摧。然而,相对于东、西、北均有天然河川围拥的优势,南侧便成了敌军容易进攻的唯一薄弱点。为此,1614年大阪冬之阵时真田幸村在南侧修筑了出城真田丸(防御工事),成功击退了德川军。可惜,秀吉构筑的大阪城最终于1615年在夏之阵中陷落,与丰臣家一起消泯于熊熊烈焰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阪城遗构,是德川秀忠于1620年开始重建的德川大阪城。
其天守是第3代,由1931年市民捐助复原,外观上看是5层,内部有8层。天守内部是历史博物馆,包括城迹在内的大阪城一带整修为大阪城公园。1953年,城内13栋建筑被指定为日本国家文化遗产。1955年,大阪城迹被指定为日本国家特别史迹。曾经战火弥漫的权力纷争之地,如今变身为景色怡人的都市公园——白壁金瓦的天守占据中心,梅林和西之丸庭园四季草木丰茂,樱花季更是吸引花见客无数;大阪城音乐厅、大阪城大厅里常年有多姿多彩的活动举行,棒球场、弓道场、修道馆等设施为运动爱好者们提供了好去处。现今聚焦宣传城市魅力的大阪马拉松,无论怎么调整路线,都不会绕开大阪城公园。
另一座是名古屋城,被认为是近世城郭的最高峰,可以用气势逼人、豪华绚烂来形容。据说是德川家康在关原会战胜利后,为了抑制大阪的丰臣势力,于1610年下令集合全国大名之力,即“天下普请”的方式筑城,是当时造城技术之大成。建成之后,从德川家康的第九子德川义直开始,一直成为尾张德川家17代的居城。名古屋城拥有诸多别名,如“金鯱城”“金城”“柳城”“龟屋城”“蓬左城”。当地人常说一句名言——“尾张名古屋因城而荣”,由此可见名古屋城对城市的影响之深,它于1930年被指定为城郭中的国宝第1号。
以名古屋城为中心整修的名城公园于1931年开园。城内主要分为本丸(中心)、西之丸(西南)、二之丸(东南)、御深井丸(西北)4个区域,园内一年之中都洋溢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其初代天守完成于1612年,是5层5阶、地下1层的构造,为史上最大面积的天守。在空袭中烧毁后,于1959年重建,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雌雄两尊大金鯱挺立于屋脊,不只是名古屋城,也是名古屋的城市象征。天守内部设有博物馆,楼顶是展望台,目前为了应对设施老朽化、抗震性低等问题,采取了闭馆措施。本丸御殿作为尾张藩主的住所和执行政务的政厅,建成于1615年,被誉为近世城郭御殿最高杰作,与二之丸御殿并称为武家风书院造的双璧,毁于空袭后,从2009年开始进行复原工事,于2018年正式对外全面公开。内部装饰华丽至极,每个房间的风格各异。天井画、狩野派障壁画、金饰等豪华绚烂,根植于武家文化的江户造型之美,让人颇为震撼。
熊本城常被誉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2016年遭地震毁坏后,至今仍在修复当中。
姬路城高耸于姬山之上,在市内很多地方都能一眼窥见它的美妙身姿。
名古屋城的本丸御殿,内部装饰华丽至极,每个房间的风格都不相同。
最后,是姬路市仙气飘飘的姬路城。姬路城高耸于姬山之上,在市内很多地方都能一眼窥见它的美妙身姿,集颜值和防御力于一体,被视为木造建筑的最高杰作,是日本城郭中极为特别的存在,在日本现存城迹中规模最大,还难得的保存着当时的天守。正如其别称“白鹭城”所示,纯白外墙的雄伟天守,犹如一只白鹭正优雅地展开双翼。现有城郭构造为涡郭式平山城,相传是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池田辉政修筑。我们现在看到的姬路城的天守建于1609年,为现存12天守中最高的一座(约31.5米)。作为典型的连立式天守,由5层6阶、地下1层的大天守与东、西、干三座小天守构成,并以渡橹相连。中堀以内的城域基本都属于国家特别史迹,大小天守与渡橹等8栋被指定为国宝,74栋各种建筑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1993年,姬路城与奈良法隆寺一起被登录为日本最初的世界文化遗产。
姬路城历经400多年的岁月,依然风姿不改。经过耗时5年半的“平成大修理”后,这座白色之城更是“美白效果”加倍。至于为什么是白色,传闻一是为了彰显城主权力,二是涂抹白灰泥为了防火。当今,姬路城最美的时节莫过于樱花季,三之丸广场、西之丸庭园等场所内,约1000株樱花竞相盛开,与纯白天守彼此依偎,构成令人惊叹的樱花名城之绝景,无怪乎能入选日本樱花名所100选。
现在日本47个县厅所在地里,至少30个都是由原本的城下町发展起来的都市。并且,大多数城址依然占据都市中心位置。在成为市民们散步、集会的公共场地的同时,仍作为地域的象征迎接着海内外旅客的不断到来。
(责编: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