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人潮汹涌
2023-03-29姚谦
姚谦音乐制作人Music Producer游走于两岸音乐界
希望疫情所造成的无奈的限制是真的过去了。人们着急地恢复到三年前的生活,甚至假装忘记这三年期间所发生的事,以及被封印下的许多秘密。这两个月来热闹非凡的旅游潮,所折射出的世界,并非已经不可制止的群体行动而已,它不只反映着人们渴望回到面对面、直接交流的生物本能;同时也如实地响应了虽然三年来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看似在线照样可以维系的人际之间交流沟通,仍抵挡不住肉身亲临的常态。在线活动除了图的是便利,更多是因为逼不得已之需,所以借疫情之机画大的理想或趁势超收的商机,也都在很短的时间迅速地见底打脸。现在只剩战争与天灾这些难收拾的事还在那一筹莫展,而习惯集体行动相互模仿的人群啊,看似鸡血仍未消,从旅游热继续延烧到艺术活动。
在我身边这两周充满着计划去香港参加巴塞尔博览会的声音。这艺术圈盛事曾经也是我热衷参与的行程,三天行程中目不暇给、琳琅满目却无法细看的艺术品、打不完的招呼与赶不及的聚会,都是可供圈内人足足一个月的话资。只是这回我评估再三还是打了退堂鼓。这并不是否认巴塞尔的魅力和努力,以及它在艺术市场的影响力;而是在这疫后集体人潮的热潮之中,去一趟香港的所有开销都提高了三倍,而我又一直有着某种逆反性格。例如当身边大量的朋友集体涌向日本观光时,我南下飞向南半球避开人潮又过了一个夏天;当这会儿人们全涌到香港聚集时,我忽然觉得借这个机会可以把前几次在人潮中未能細看的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好展细细看完,巴塞尔帮我疏解掉了人潮。
我还是相信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到艺术作品本身,无论在强大的画廊、拍卖行、媒体平台,一起所运营出的繁华,那些流量与兑换价值只提供了一时不掉队的存在感,却都不能让我得到心理满足。因为在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旅,只从艺术作品与延伸阅读、思考中才有恍然中所得的实在感。艺术作品来自不同阅读者的阅读所得,有时候在过于拥挤的社交场合,会让我这暮年之人有种窘迫与疲惫感。这也是多年来我对当代艺术的各种社交或者潮流,一直保持着距离与冷淡的最大原因;总觉得在人多热闹之际,会打扰了我跟艺术之间原本可以得到的交流。而且在人多喧闹之际,我也怀疑自己的自我把持力,只怕也成为乌合之众之一,失去艺术原本可以启发我的力量。
总觉得在人多热闹之际,会打扰了我跟艺术之间原本可以得到的交流。
当然,我这么说并非对商业艺术有成见。艺术之所以有能量,成为一种绩效显著的商业交易,我是不反对的;但是,只为商业目的而延伸许多艺术产品,甚至影响艺术从业人员原本该有的能量和努力,则是我较为抵触的。当然从这些年来与当红社交媒体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也一直是提醒自己不随众的一套方法,每当不自觉地打开社交平台的同时就会跟自己提问为什么打开?有的时候生物习惯是来自本能,而本能有时候却不是本能,是被不明暗示后的反射,特别是精算过你生活作息的AI背后的商人。在明知自己聪明不过他们时,只有保持恰当疏离来维系自己的清醒。
我还是期待着香港巴塞尔非常成功,特别是在疫情之后漂亮地开展所带来的正面意义,呈现出健康经济状况下的亚洲。但是,千万别成为一种“见众起意”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在长达三年疫情结束之后,人们精神上看似疲倦与饥渴,但是同时也是脆弱的。好的交流是一个健康商业循环的开始,也是透过艺术建立沟通的时间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