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餐,“我”却被卖了
2023-03-29姜浩峰
姜浩峰
老陈最近遭遇了“狂轰滥炸”。一天之内接到十来通莫名其妙的电话。
“不胜其扰!”通过微信语音通话,老陈向《新民周刊》记者慨叹道,“先是接到电话,要送我免费法律咨询,要我提供劳动争议和工商保险纠纷案源。聊了几分钟我发觉苗头不对,暗含不少坑,就主动按掉手机通话键。没想到几分钟后,又有人加我微信,闹半天还是那人追将上来!我只能立即把这位刚加的好友给删了。过半小时,又来电话了。这次是个温柔女声,要送我10万元医疗保险和100万元人身损害保险。我这次反应快,告诉伊,这保险我转送伊全家!哪知道她还木知木觉似的,不肯收,非常客气地坚持要给我。”挂断电话后不久,老陈又收到了一条看上去与赠送保险有关的短信,还附有网络链接。好在他已经警觉,没有点开网址……
老陈自己也讲不清这帮人是如何知晓他的手机号码,甚至更多个人信息的,却总感觉这些电话属于“精准投放”。记者与他一起梳理,果然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刚退休的他最近帮人写过劳动仲裁文书,为此经常浏览一些相关专业的网站,在需要阅读更多内容时,进行了实名注册并留下手机号。不久前,他曾去私人诊疗机构就医,也在医院的就医应用软件(App)上进行过实名认证。哪怕还没有找到证据链,老陈大约明白了——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卖了。难怪最近高峰期一天能接到十来个骚扰电话。
3月14日,消费者在“CoCo”七浦路店扫码点餐。摄影/吴轶君
如今,随着电子支付领域的扩大,以及许多工作需要通过联网开展,人们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频频出示,有的一天要出示许多趟,甚至买个零嘴,喝个奶茶就不知不觉出示了个人信息。这样的个人信息流露,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类似老陈这样接到骚扰电话,如若不慎,会遭遇怎样的损失呢?
从立法和监管的方面看,已经有了哪些行动,又有哪些需要弥补之处?
记者注意到,3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以下简称“中消协《报告》”)指出,当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问题仍需引起社会各方高度重视,强化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亟待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等层面综合施策。
“近段日子,我们对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进行了暗访。原因是有不少消费者向我们反映,有些扫码点餐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对记者表示,“消费者问,自己已经到店取餐了,有的甚至是堂食,商家非要拿走自己的手机号,派啥用场?”
不查不打紧,一查吓一跳!查将下来,发现“CoCo”、“沈大成”、“茶百道”、“7分甜”、“蜜雪冰城”、“望湘园”、“吉祥馄饨”和“书亦烧仙草”等8个品牌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其中,“CoCo”和“沈大成”的问题最为突出。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手机号,那点餐程序就进行不下去了。而其余6家,在消费者拒绝提供手机号后,倒也还能点餐。
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是否知道点餐程序索要手机号时可以拒绝?10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只有两名40余岁中年人——一位男士、一位女士称,自己尝试过拒绝提供手机号。其他8人,无论年长逾六旬者,还是20岁不到的小年轻,都从未尝试过拒绝提供手机号。而拒绝提供手机号之后,如果点餐程序进行不下去,则那两名中年人也称,只得无奈提供……
可见,对商家通过小程序等索要手机号,许多消费者所表露出的,唯有见怪不怪的无奈!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的消费者们,则坚持认为这一怪现状决不可接受。“如果是外卖点餐,需要留实名地址、电话,这我能理解。但我这可是到店点餐啊,凭什么还要我提供手机号?”一名投诉者愤愤地说,“按照他们的逻辑,那如果我没带手机,难道就无法消费喽?”
可见,对商家通过小程序等索要手机号,许多消费者所表露出的,唯有见怪不怪的无奈!
一切界面设计都朝向有利于留下手机号、位置信息的方向。对于不希望留下这些信息的,则怎么麻烦怎么来。
“上海市消保委对消费者调查发现,有65%的消费者不愿意在扫码点餐时向商家提供手机号码。”唐健盛说。但许多时候,已经到达门店了,有的人为了赶路赶时间,有的人似乎为了尝一口该品牌的产品,还有的人仅仅为了怕麻烦,也就屈从强制索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的小程序了。
上海市消保委工作人员在“沈大成”门店暗访时发现,进入扫码点餐小程序后,立刻转到登录页面。其不仅要求消费者提供微信号昵称、头像,还必须提供手机号,否则就无法继续点单。在沈大成,若选择堂食,倒是不需要提供位置信息;但若選择到店自提,则仍必须提供位置信息。“汉堡王”的表现略好——也仅仅是略好而已。在“汉堡王”,如果消费者扫码点餐时拒绝提供位置信息,虽仍可点餐,但小程序里有个弹窗会频频跳出来“提示”,对消费者正常点餐进行干扰。对于并非眼疾手快的消费者来说,揿除弹窗都相当不容易,有的人也不知道过一会这弹窗会自动消失。于是,不少人又无奈地顺着弹窗的意思,透露了个人位置信息。最为离谱的是“一点点”,竟然点杯奶茶还必须提供位置信息才能点单。“这样的做法实在太霸道。”唐健盛说,“从我们上海市消保委来说,我们认为,到店点餐的话,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位置信息,商家也应该向消费者提供手动选择门店的途径。上海市消保委的调查也显示,有56%的消费者对扫码点餐强制获取位置信息表示担忧。”
看样子,喝杯奶茶,消费者不知不觉竟也尝到了一丝无奈与苦涩的滋味——奶茶,不仅有点甜啊!
商家为什么会有强制索取手机号码、位置信息的冲动呢?《新民周刊》记者也联系到一些经营者。“你点个外卖,不是照样要透露手机号码吗?对于我们商铺来说,要这手机号码、位置信息能派什么用场呢?还不是为了大家方便!”有经营者叹苦经,“比如买奶茶有先来后到,制作奶茶需要时间,生意好的时候,消费者势必要排队,有时候要等十几二十分钟。有的消费者就会在点单完了之后,再在‘销品茂’其他店、附近铺子兜兜逛逛。等我这里奶茶做差不多了,就会手机提醒。消费者就来取餐。这不是挺好的吗?”对于强制索要位置信息,有商家表示,这是小程序设计者为了消费者能够尽快点单成功而设。“给消费者省事了,为什么不领情呢?”
专家认为,这些商户、经营者所言,狡辩之词居多!毕竟,微信小程序也可以生成一个点餐码,可以了解进度,不需要获取用户手机。所以商家还是为了减低成本,或是不知法而索要不必要的个人信息。“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位置等相关信息,商家也应该向消费者提供手动选择门店的途径。”唐健盛说。而事实上,记者通过使用相关App发现,除了类似“汉堡王”这样弹窗干扰,或者类似“一点点”这样完全不给消费者选择权的商家以外,还有一些App在制作上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想要选择不留手机号或者位置信息,需要在屏幕上找寻好一会,还因为触点存心设计得小而又小,往往点错重来,对于手指头粗一些的人来说,或许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点开取消位置信息的触点。总之,一切界面设计都朝向有利于留下手机号、位置信息的方向。对于不希望留下这些信息的,则怎么麻烦怎么来。由此诱导或者驱使消费者留下更多个人信息。
今年1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国各类高质量App在架数量已超过了258万款。
记者比对发现,相较于2020年国内App市场超过345万款应用来说,目前国内App的总量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过程,趋于稳定,而高质量App的数量稳中有增。
回看过去几年,以餐饮为代表的消费类App得到不错的发展,确实给商家和顾客带来了双赢。这一点不容否认。譬如有的餐饮企业认为,扫码点餐能够节省服务员与食客交流的时间,如果再加上机器人上菜,则在人工方面就节省了不小的成本;另外,在菜单维护和修改上,也能给餐厅节省不小的开支。就消费者来说,确实有不少人认同扫码点餐信息全面、结算清晰。但记者也注意到,即使在京沪穗这样的大都市,仍有部分人士未必习惯或者方便用手机支付,譬如一些老人和孩子。从商家来说,是否该保留纸币结算通路,这本不该是个问题——如果商家不收纸币,那就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该法第三十二条则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依法检查监督。光明网2021年8月就曾报道过,当年4月,常州某便利店因拒绝公众使用人民币现金购买商品,被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处以单位警告,并处1000元罚款,对其法定代表人给予警告,并处500元罚款。
换言之,扫码点餐只不过是一种电子点餐、支付形式而已。商家甚至没有理由拒收纸币、强制顾客必须使用扫码点餐,更遑论在扫码点餐时,要求消费者必须授权手机号码。早在2021年的“网剑行动”中,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就曾经手过一个典型案例——根据公告,上海九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其管理的“望蓉城”餐厅内提供扫码点餐服务,要求消费者必须授权手机号码才能完成扫码点餐,且未告知消费者收集手机号码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当时媒体报道:“经核实,收集手机号码并非完成扫码点餐功能的必要环节。另外,当事人将收集到的5893条消费者个人信息,在其使用的餐饮管理软件相应模块中供查阅、下载和使用,未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当事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海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处以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一點点”奶茶要求消费者提供位置信息才能点单。摄影/吴轶君
唐健盛告诉记者:“对于餐饮企业等商家来说,其实只要知道什么时间、哪桌、点了什么菜、是否付款等信息即可。而对于给商家提供服务的企业来说,只要知道是哪个商家、付款金额是多少,以及是否付款即可。也就是说,根据用户信息采集最小原则,理论上,商家和服务企业不该接触到那么多用户信息,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唐健盛还指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记者从上海市网信办了解到,自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当年11月1日施行以来,公众总体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逐年提升。而上海市网信办也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每年开展App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工作,2022年要求本地应用商店下架违法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的“私人加密锁”“世界街景高清地图”“图文放大神器”等55款App,主要问题集中在强制索要用户非必要权限、未经用户单独同意向第三方共享精确位置信息等。
在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前,上海市消保委会同上海市网信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近期暗访中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进行了约谈,根据各自职责指导企业进行问题整改,并开展相关普法教育。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重视保护个人信息,如果遇到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或不当使用,可以拨打12345向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亦可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或反映。由此看来,那些违法违规的商家,如果拒不整改,或者说屡教而整改不到位,则必将吞下苦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消协《报告》认为,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构建经历了由刑事规制到民事规制、由原则性规定到具体规则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从国家层面来说,近年,网信、公安、文旅、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开展“净网行动”、“清朗行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App安全认证等行动与活动,严厉打击了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作出了贡献。但中消协《报告》也提及,当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问题仍需引起社会各方高度重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处理的必要性原则、违反个人信息处理质量原则、违反“告知—同意”规则、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损害赔偿范围有待确定等方面。
在唐健盛看来,随着消费迭代,要求消费者和商家完全不使用App是不可能的,也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的。但诸如索取到店点餐者位置信息、手机号码等情况,必须得是在“告知—同意”等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者该有选择权。
我们的生活已经须臾离不开快递小哥了吗?摄影/吴轶君
从个人防护环节看,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让不法之徒钻了法律空子。
亦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从个人防护环节看,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让不法之徒钻了法律空子。在操作层面,除了投诉等之外,还可以通过后台想办法解除与相关App的绑定等,来做到彻底防范。而对于提供App平台的企业来说,未来如何做好业内的监管工作,定期销毁相关数据,令违法违规App无处生存,是题中之义。
相关专家亦表示,最为令人担心的是有人通过获取个人信息泄露的大数据,来进行不可告人的勾当。譬如一些公司的“内鬼”将携带诸多个人信息的大数据贩卖出去,甚至贩卖到暗网等获取好处。而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卖。哪怕并非个人信息被卖,而是相关掌握个人信息的企业遭遇黑客攻击等情况,都可能会造成被泄露给商家的数据整体外泄。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今年2月,美国在线杂货配送初创公司Weee!发布了一个简短声明称,该公司自2021年7月12日至2022年7月12的用户数据被黑客盗取。主要包括1130万份订单信息,以及110万个客户账户信息。哪怕Weee!在声明中号称,这些泄露信息不包括客户付款信息,因此问题不大,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刚刚老公问我,知不知道有一笔515美元的电话转账?确认转账时间点是在昨天下午4点,我们都没有做任何消费的时候,信用卡被盗刷了!那个时间刚好就是我昨天收到一个货运公司电话语音说,包裹的地址资讯不足,请到页面完成地址填写。”到了2月下旬,有身在美国、使用过Weee!的朋友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讲述自己的遭遇。其还表示,在怀疑Weee!信息泄露可能引起各种情况的时候,各种情况实际已经发生。尽管此人根据自身的信用卡合同,找银行“报销”了这笔损失,但无论如何,损失无非是找人承担了而已,并非损失没有发生。
以国内来说,如果相关餐饮等企业哪怕是只图自己结算方便,而每每违法违规强制索取消费者信息,一旦遇到信息泄露等损失,该谁来承担后果?难道不该是这些餐饮企业吗?
如今,中消协《报告》从强化消费者權益保护角度提出了四点建议,强调立法、司法、行政、社会层面的综合施策。
就立法方面来说,《报告》建议再次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中消协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距离上次修订至今已近10年,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兴起,作为规制个人信息集中收集与大数据产品集中应用的消费市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应当及时做出修订,以回应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
就司法方面来说,中消协认为,应该总结经验,针对责任界定、损害赔偿等争议问题及时出台配套司法解释,对法律的适用进行统一指导,推广公益诉讼保护方式,鼓励可以提起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诉讼的主体,积极提起公益诉讼,从而在更大的规模上规范消费者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提高司法保护水平。
中消协还认为,应加强行政治理,惩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执法部门要处理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提高执法能力,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并通过构建绿色沟通渠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在社会层面看,中消协《报告》建议强化社会共治,积极发挥消协组织作用,持续加强消费教育,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督促行业企业自律自治,共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共治体系。
个人信息与恐怖暗网之间,或许只有一指之隔。当个人信息通过手机端泄露之后,也许麻烦就会在某一时刻找上门。防范于未然,则不仅仅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更该是公民们大家所需要引起警觉的。截至记者发稿,老陈正在寻找自身手机上所装App是否有漏洞,以及如何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以期解决近来频频接到各种稀奇古怪电话的糟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