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
2023-03-29张晓燕
张晓燕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方式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减少市场主体对环境的压力, 实现经济发展, 做到保护生态环境, 这些都将有利于推动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1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山西省政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相比全国其它省份, 又存在着很大可提升的空间。
1.1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有无成效、 建设的好与坏, 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空气环境、 水质环境、 声音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等。
根据2020年山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 全省11个地级市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达标天数平均为263天, 较上一年增加8.3%(见图 1)。 山西省全省地级市中, 有以下几个城市的达标天数超过了省平均水平, 如: 大同市、 朔州市、 吕梁市、 晋中市、 长治市。
图 1 2020年山西省全省11个地级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根据2020年山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 声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逐渐趋于稳中向好(见图 2、 图 3)。 据图 2 所示, 山西省地表水水质虽未全部达标, 但劣质占比2%, 相比2019年下降了14%, 这是非常大的进步。[1]据图 3 所示, 山西省在声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 很多地市有进步。
图 2 2020年山西省全省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图 3 2020年山西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 夜间达标情况
2020年, 山西省投入大量环境专项资金约67亿元进行环境治理, 与上一年相比有所增加。 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燃煤污染控制、 工业污染治理、 机动车污染治理、 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饮用水源地保护、 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及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 到2020年底, 山西省共建成46个自然保护区, 面积达到110万公顷, 占山西省国土总面积的7.4%, 这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1]
1.2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可提升的空间
如上文所述, 山西省在声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但完成全部达标还有一定距离; 自然保护区面积有所增长, 但考虑到山西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山西省的特有物种, 山西省需要继续加大保护的力度。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 山西省曾经是资源型省份, 早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排名倒数, 环境改善总体压力较大。 加之, 全省各个地市县、 基层部门工作力度不够大、 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工作面临的其它困难等,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还需很大的努力。 除此之外, 山西省绿色低碳产业比重偏低、 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简单粗放、 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投入偏低、 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增长点等, 这些都是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短板。
总之, 山西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走在全国前列的, 也有落后于平均水平的; 与自身之前的状态相比有进步的, 也有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的方面。
2 制约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
2.1 信息、 技术要素投入较低
信息、 技术要素是新兴的生产要素, 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信息、 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对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相对较少, 与传统的资源高消耗的结构正好相反。 所以, 如果产业结构中这类型的行业较为发达, 能源消耗相对就会少一些, 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相对就会减小。 而山西省基于长期的发展情况, 基本上属于资源依赖型的省份, 资源依赖型的产业总体比重较高。 比如, 传统的煤炭类工业、 钢铁类工业、 水泥类工业, 还有有色金属类工业等占比很高; 而信息类、 技术类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自然在产业结构中占比相对较低, 这样看来山西省经济发展总体属于传统经济模式。 这种要素投入模式如果继续下去, 将会给生态环境增加压力, 不利于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
2.2 经济增长较多依赖投资
山西省经济发展近几年的投资重点有所变化, 但仍然比较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建设投资, 如桥梁建设、 地铁建设、 建筑投资等。 这些属于传统的经济增长点, 属于需求侧的增长点。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19年, 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 其中,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9%; 建筑业增加值按不变价增长8.0%, 其中,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增长14.3%。[2]
这些传统的增长点可以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也能增加发展空间, 而且长期以来确实带动了山西省的GDP增长和经济发展, 但是, 要想获得长足稳定有效的发展, 同时搭上转型发展的大潮, 山西省需要开辟更多可能的经济增长点, 如制度变革、 结构优化、 制度创新。 否则, 这些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产生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 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高端优质产品, 同时, 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衷也会逐渐背道而驰。
2.3 农村生产活动、 生活活动较为粗放
农村为城市供给粮食、 蔬菜, 是民众食物的来源地。 同时, 农村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随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农村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问题与农村民众的生活习惯有关, 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也有着一定的关联。
2.3.1 农村生产活动较为粗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对农产品、 畜禽产品等的需求逐渐加大, 这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势必会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同时, 农村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 大量使用农药、 化肥, 且大多不能按照科学的比例去使用。 这样日积月累, 土地会因长期过多使用化肥发生土壤板结的现象, 损害土壤的肥沃度; 同样地, 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土壤有机污染物超标。[3]
2.3.2 农村生活活动较为粗放
第一, 生活垃圾堆放不当。 近些年来, 农村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很多民众修了新房, 装修也比较现代化, 如院子都做了硬化处理, 内部装饰也很时尚, 大家都不愿意将垃圾放在自家院子里进行处理, 垃圾倾倒就成为了问题。 由于大多数农村并没有设置垃圾中转站, 农村生活垃圾都是随处堆放, 有的会放置几个垃圾桶, 有的会用砖修筑垃圾存放池, 隔段时间会将垃圾集中倾倒到较为偏僻的农田里。 有些垃圾可以分解, 有些不能自行分解, 久而久之, 这些未处理的垃圾就会造成农田污染, 进而造成农产品污染。 第二, 生活污水排放不当。 乡村生活污水问题集中在旱厕粪水、 其他生活污水上, 这些污水很多都直接流到池塘、 沟渠中。 由于基础设施缺乏, 没有污水净化厂, 没有相应的管道设施, 这个问题成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绿色产业比重较低
绿色产业, 主要是指采用新技术, 尤其是清洁生产技术, 生产清洁环保产品的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的优势是可以节约资源,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 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可以做到低投入、 低排放。 这些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旨不谋而合, 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直接有益的影响。
山西省近些年来在引进类似产业的同时, 也在培育自己的绿色产业。 但基于此前基本的省情, 转变还需要时间。 而且, 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这些将计入成本, 这对很多省份或城市来说, 是很艰难的决定, 毕竟大多数企业会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做出取舍。 目前看来, 山西省绿色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5 高碳能源消费比重较高
山西省是资源大省, 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资源发展, 在推动经济的同时, 亦带来了生态破坏的问题。 这种两难困境在全省很多地级市都普遍存在。
山西省多年来依赖像煤炭、 化工等一些重工业, 长期形成并采用的是较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惯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源能源的高消耗, 如煤炭开采厂、 焦煤厂、 电厂、 化工厂。 早年间, 这些行业大都采用直接使用和直接燃烧煤炭的方式, 而并没有对其进行技术加工然后低消耗地进行使用, 所以, 这些资源利用率低的行业和企业直接导致了资源的高消耗。
目前来看, 这种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确实在山西省经济发展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 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也给山西省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极大的能源消耗以及不可逆的环境污染, 比如: 植被被破坏、 水质被污染、 地表出现塌陷等。[4]随着经济转型的要求, 这些低资源利用率的行业逐渐出现了不适应整体经济发展的现象, 但市场需要的是高效优质的产品。 这些行业和相应的企业需要及时抓住转型的时机,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加快转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 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优质产品。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西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可行性
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义就是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进而做到经济的持续稳定运行。 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 同时, 绿色发展实质上就是要做到高资源利用率、 高产出。 这样看来, 二者是高度一致的, 换言之,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路径, 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 也就是说, 经济发展取得高效能、 高效益的同时, 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要均处于较低水平。[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恰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方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结构性调整, 从供给源头进行改革, 增加有效供给, 增加技术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投入, 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6]
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进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 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 如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山西省政府机构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简政放权的方式, 激发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活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减少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对资源的依赖, 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山西省环境领域制度改革可以直接达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效果,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路径
4.1 改革要素投入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如控制某些产业的能源高消耗、 环境高污染、 产出高排放, 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清洁高效的产品供消费者消费, 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此, 要素投入结构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 增加知识、 技术、 信息等要素的投入比重。 与之相应的, 要素投入结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 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
结合具体情况, 山西省需要加快建设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如新能源汽车、 芯片制造、 计算机装配等。 这些新兴产业总体上比较薄弱, 需要适当加大投入, 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 对于这些新兴产业, 山西省可以通过改进技术、 引入新技术生产线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节约能耗, 实现优质高效, 从源头上促进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19年, 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4%。 其中, 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61.6%, 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1%, 新材料产业增长9.8%,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5.9%。[3]这些数据表明, 新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可以从源头上做到节能环保, 可以为大众带来新的优质的新兴产品, 这些和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初衷不谋而合。
4.2 改革经济增长动力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需要做出调整和优化, 从曾经主要依靠投资等传统增长点, 转变为依靠新的增长点, 如制度改革、 企业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等。 山西省需要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培育新的动力增长点。 传统的经济建设直接影响着山西省的GDP, 影响着山西省的经济增长。 但是, 为了使经济获得根本动力, 山西省需要改变这种基于传统方式带来的经济增长, 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等方式从供给侧提供经济增长动力, 从根本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 进行制度变革, 做到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实际是为了理顺政府与企业、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是目前提倡的放管服, 即放好、 管好、 服务好。 为了搞活企业经济发展, 山西省各级政府需要取消诸多行政审批事项, 将治理经营权下放到企业, 并为企业减负, 让企业有充分的自由权, 去探索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 并找到合适的项目来增加利润; 同时, 山西省各级政府及组织要响应中央的号召, 适时公开各部门各门类公共服务目录, 撤销各种无谓申请和证明, 方便群众办事, 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
第二, 实施创新驱动。 创新主要集中在知识、 信息技术这两大新的生产要素上。 创新的逻辑和过程是知识和信息技术激发出全部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 激发出经济的活力的过程。 一方面, 要主动进行技术革新。 革新的技术可以和传统产业联系起来, 将新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中, 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 要畅通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力转化的渠道。 这是产学研结合的路径, 方便新研发技术与市场的对接。
第三, 进行配套改革, 构建并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服务于群众、 企业及其他组织, 降低各类主体的成本。 比如, 太钢集团通过转型, 实现了经济增长。 这是企业转型的一个鲜明案例。 这些年来, 太钢作为山西省的大型企业, 一直在探索转型升级, 通过内部的调整改革,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增加企业的利润。 2020年8月, 太钢集团与宝武钢集团通过股份划转, 进行联合重组, 这是太钢通过外部企业资金的注入和合并实现的一次转型。 通过这次重组转型, 太钢将迎来技术、 管理和实力上的重大变化。 尤其是其中的不锈钢产业, 在此次联合重组之后, 应该会有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同时, 宝武钢联合重组太钢, 会增加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并将提升整个国家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整个钢铁行业转型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4.3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涉及的面比较广, 它的改革和优化不是简单的事情,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为了获得根本和长足的发展, 山西省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进行调整和改革。
4.3.1 重视并保护第一产业
民以食为天,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 我们有目共睹。 其中, 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是第一产业的根本, 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并保护好这一资源。
(1)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山西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开展工作。 第一, 加大宣传, 提高绿色环保意识。 山西省各级农业部门可以通过报纸、 电视、 手机等手段大力宣传绿色有机农业, 让农民了解绿色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 施肥的注意事项、 农产品的产出等, 逐步提高其绿色环保意识。 第二, 提高农业技术含量。 农业技术之于土地, 是增加其生产效率的根本性措施。 山西省各级农业部门可以与农业类院校和组织合作进行农业技术的研发, 待技术成熟之后进行推广, 从源头上提升土地这一资源的产出, 变相保护土地。 同时, 山西省各级农业部门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并派专业人员去学习新技术, 将其运用到农村种植上。 第三, 农业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比如, 指导农民如何种植, 指导农民种植之后如何施肥、 施肥的比例, 指导农民在不同的生长期应选用什么有机肥料等。 通过这样的实地指导, 农村会逐步实现科学种植, 土壤在科学种植的过程中会得到保护。 第四, 打造农产品品牌。 山西省各级政府可以结合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 将种植的绿色产品形成一个特色品牌, 帮农民进行网络宣传, 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将农产品分销出去, 提高种植户的收入。 这样长期经营下去, 种植户就会有信心继续下去, 绿色有机农业才能持续下去。[8]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的美既需要自然的美, 也需要人文的美。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美丽农村的必要条件, 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 针对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 设置垃圾处理站。 农村垃圾堆放较为随意, 垃圾会发酵变质, 影响着农村的生活环境, 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系统。 为此, 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 村一级将垃圾收集整理, 乡镇一级转运, 县一级进行垃圾处理, 逐步实现垃圾的有效处理, 保护农村生态系统。[9]第二, 改造旱厕、 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厕所设施。 改造农户厕所卫生设施, 同时, 要建设农村的公共卫生设施, 搞好农村粪污处理, 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4.3.2 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中坚力量, 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适应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需要进行转型和升级。 山西省是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一环, 是中部的资源大省。 三大产业中的资源型产业为山西省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 也留下了一些隐患和问题。 比如: 资源能源的浪费、 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今, 在转型的大潮中, 山西省可以通过优化第二产业来实现科学理性的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 山西省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团队研发新技术, 或者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 从根本上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效节能的产品, 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基于此, 山西省可以在原有的产业配置中做出一些调整, 将一些先进的新技术产业补充增加到第二产业中, 比如: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兴材料产业。 为此, 山西省需要制定并完善新兴产业政策, 将资金投入导向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 需要加强与外部领域的合作, 引进外省、 国外的先进技术, 互相学习, 也可以将自己的新兴产品推向国际; 需要严格管控自己的产品质量, 从源头上保证自己的产品。
4.3.3 保持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涉及门类最为广泛。 比如: 交通运输等流通部门、 金融保险等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 教科文卫等部门、 党政机关等部门。 多元的行业可以为社会带来多样的选择, 为市场经济添加活力, 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 可以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可以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可以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服务其它产业等。
据相关数据统计, 山西省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中, 第一、 二、 三产业的占比分别是4.8%、 43.8%、 51.4%, 第一、 二、 三产业各增长2.1%、 5.7%、 7.0%。 其中, 第三产业的增长率比当年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出6.2%, 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排名第一。[2]山西省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中, 第三产业的占比依然遥遥领先, 占比51.2%。[10]基于此, 山西省可以继续保持第三产业在山西省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
5 结 语
山西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优化、 要素投入结构改革、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革, 实质上就是从供给侧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的思考。 通过这些改革和优化, 山西省将实现传统产业模式的变革、 提高新生产要素的产出、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点, 这些变革将从源头上节约对资源能源的消耗、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生产清洁高效产品, 从根本上推动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