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青春,是开拓创新
2023-03-29整理齐枝
整理/齐枝
从雪域高原到大江南北,从田间地头到科研一线,一代“新青年”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以赤诚之心追求理想,以开拓创新定义青春。
“独臂女孩”李敏:带领村民触“网”致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数字经济”……在人民大会堂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关键词条,扎根在“中国花木之乡”——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的李敏备受鼓舞。
1997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7 岁的李敏失去了左小臂。在父母的鼓舞下,她以超乎常人的努力完成学业,并于2012 年顺利从大学毕业。
也就是在那年,李敏从朋友的创业中获得启发,参加了电商学习班。第二年,她的网店“木子的秘密花园”开张了,主要售卖百合、风信子、绿萝等花卉绿植。爱动脑筋的她,一直琢磨着如何将网店做得更好:创新营销模式,借助直播卖花木,不断升级产品档次……李敏的网店从刚开始几个月才接一单,到后来步入正轨,人气越来越旺。
创业期间,李敏乐于与其他村民分享她经营网店的经验。2017 年,她考取了“返乡兴村”新村干,成为双荡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并在村里设立了电商扶贫驿站,定期邀请专业老师、电商从业者开设直播教学、图片拍摄技巧、店铺运营等课程。
在李敏的带动下,双荡村电商已由原来的近200 户增加到400 多户。
“盾构大师”李吉:从门外汉到“急先锋”
盾构机,身长百米至数百米,重约数百吨至数千吨,是大型工程穿越山河湖海的“神兵利器”。隧道工程的质量高低,往往与“盾构人”的水平息息相关。
三十多岁的李吉,是一位“盾构大师”。在他从业之初,我国的盾构设备以进口为主。如果出现大故障,就要请国外专家来维修,费时费力费钱。带着“吃透”盾构操作和实现技术自主的梦想,李吉投入了勤奋的学习、实操中。
见习时,他白天跟着师傅熟悉设备、揣摩操作,抱着图纸了解盾构机结构。晚上,他对着外文说明书翻词典,查资料。盾构机施工现场潮湿、闷热、昏暗、噪声轰鸣,但李吉乐在其中,经常加班。
一年见习期满,李吉记下十几本厚厚的工作笔记。又过了一年,他已经能够“上手”操作盾构机,还能排除故障。
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使用盾构机,以毫米级的精度从地下凿岩掘土,穿越长沙橘子洲、南京秦淮河古建筑群、沈阳青年大街……累计掘进完成盾构隧道两万多米,成为地下空间开发“急先锋”。
李吉还积极组织开展有关盾构施工科研攻关,先后获得10 多项国家专利证书。他和团队研发的创新技术有望缩短盾构设备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成本。
“无损检测”研发员李展鹏:为工业安全护航
无损检测是保障工业安全的重要手段。21 世纪初,由于国产检测产品缺乏,很多企业依靠进口产品。这些产品价格高昂,其中的关键技术并不会让渡给我国。
2015 年12 月,赶着创业浪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学子成立了哈尔滨零声科技有限公司——国内较早涉足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后来,1996 年出生的李展鹏经人介绍,来到该公司实习,主攻电磁超声自动化检测技术,即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从此,他带队开启了“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实验验证—改进优化”的往复循环。
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大一进入实验室,到研究生阶段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再到决定创业,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李展鹏还自学了机械、材料、力学等多学科知识。
几年下来,李展鹏和团队开发出多款电磁超声检测设备,获得20 多项专利,很多已经成功应用到石油石化、冶金、风电等领域,甚至代替人力在危险环境下作业,帮助企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他们的“逼迫”下,一些进口产品已经降价50%左右。李展鹏说,他将继续“为中国工业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