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撂荒地变成“聚宝田”

2023-03-29廖金发梁干辉陈拓宇李少级

源流 2023年2期
关键词:丰顺县稻花稻田

廖金发 梁干辉 陈拓宇 李少级

1.基地稻田

从去年农村秋收时节的那时起,地处丰顺县北部山区的黄金镇,就传开了一则感人佳话,说的是一位早年在深圳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当起了“拓荒牛”。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投入了300多万元资金,将荒芜了15年的750亩土地,复耕种粮,取得了丰产丰收。期间,注册成立了丰顺县优粮农民专业合作社、梅州市稻渔和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稻养鱼,把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田”。

眼见为实。不久前,笔者一行前往“佳话所在地”黄金镇隍洞村,访问了公司和合作社的掌门人——陈杰河。

披荆斩棘复农田

“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撂荒地的‘前世今生’吧”。我们与陈杰河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陈杰河热情地回答了我们询问的相关问题。

原来,流经粤东地域的韩江河,在丰顺留隍、黄金镇境内,有一支水量充沛的支流——产溪。从溪、河交汇处往支流上溯约20里的溪流两岸,就是现在的垦荒复耕所在地。早些年,溪流两岸修筑有防洪大堤,保护着黄金镇埔东、杨石、隍洞村等地的民舎、农田。2007年,几十年一遇、特大的产溪洪水把两岸堤坝冲开了三处缺口,洪水夹着泥沙、树根、木板、杂草、垃圾等,涌向大堤两边,所有的农田、桥梁、圳道、果园、鱼塘、农作物荡然无存。

洪灾过后不久,在政府与群众努力下,原来的堤坝、桥梁虽然得到修复,但当年乡村中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村人,老幼力薄者居多,农田恢复难度很大,只得弃种弃耕,年复一年,乡人只能惋惜兴叹。

陈杰河有让人羡慕的家庭。1987年他高中毕业后,夫妇俩就在深圳创业,30个年头的打拼,事业获得巨大成功。他们的两个儿子也分别从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参军,成了光荣的军属之家。

陈杰河的原籍就在埔东村。2020年春节他回到家乡,看到成片弃种的撂荒地,既惋惜,又心疼。他与妻子刘女士商议后,便下了返乡当“拓荒牛”的决心。陈杰河的计划设想就得到了周边干部村民的热烈拥护。埔东、扬石、隍洞行政村所属的750亩荒地,很快就顺利流转集约。

一番紧锣密鼓的规划后,陈杰河就租、购了一批农业机械,聘请专业人员和一批民工,用了8、9个月的时间,清除了荒地上难于计数的树木、荆棘、杂草、沙石,整平和分划了地块,铺设了道路,修筑了鱼池、排灌等相关设施。2021年春,荒芜多年的土地,终于赶上农时种上了水稻,陈杰河预期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稻渔种养示范基地

协奏稻鱼种养歌

丰顺县优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梅州市稻渔和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得到了各方的重视、肯定和支持,县、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先后前往调研指导,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经营建议。一多来年,陈杰河干得风生水起,辛勤汗水换来的成就令人仰慕。

我们在公司、合作社的稻田参观,雨后的田野空气格外清新,大道旁竖立着醒目的标牌,稻田连片,沟渠纵横,禾苗茁壮。远处蛙鸣,雏燕低飞,好一派田园风光。难以想象,在一年以前,这地方竟然是一片荒芜之地。

陈杰河告诉我们,他们的合作社种植水稻,最大化使用了现代农业机械,以租用、自购的办法,用上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飞机,排灌电动机械等,尽可能降低农人的劳动强度。合作社经营的水田,全部播种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园提供的“五香丝苗”和“十九香”良种。五香丝苗”“十九香”品牌大米,外观好,品质优,价格比一些品牌高出许多,市场销售前景一直向好。

据了解,合作社的稻谷从田里收起后,必须在6个小时之内风(烘)干,才能确保大米的优良品质。去年收稻季节,合作社一边用收割机收成稻谷,一边用卡车将稻谷运到汕头市锦沣农业科技公司代为处理,实现了丰产丰收。去年他们收成了150万多斤稻谷,分期分批加工、包装后,全部投放到了粮食市场。

以合作社土地为基地成立的“梅州市稻渔和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名至实归。去年春,公司从韶关乐昌购回15万尾稻花鱼苗,利用70 0多亩稻田和养鱼配套设施,实施了“一水双用”“一地双收”的渔稻综合养殖经营模式。

3.“丰顺县优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梅州市稻渔和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4.丰顺县老促会会长陈修忠(左二)一行与陈杰河(左四)座谈

稻花鱼,是一种淡水鱼,属鱼将科,喜生活在稻田、池塘中,集群、活泼,高产,肉质口感好,市场价较高。稻田水适度时、特别是禾苗吐穗杨花之时,便是稻花鱼饱餐长肥之日。陈杰河对我们说:“在水田养鱼,让鱼吃田里的杂草、害虫、稻花,排泄物是好肥料。”他指向挂在墙上的资料数据图表说;“稻田养鱼可以少用50%的农药和35%肥料,这是一笔可观的成本哪。”

稻鱼养殖为合作社带来可观的效益,去年合作社产值超过了200万元,其中养殖稻花鱼增收了10万多元。

大美田野再起程

我们欣喜地了解到,陈杰河将家乡及邻近乡村的荒芜土地复耕利用,既把荒地变成了良田,也让村民活跃了起来。这些地方原来留守乡村的闲、次劳动力,有了用力之地,有技术之长的村民更是有了用武之所。陈杰河说,合作社以基地为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就业成了现实。目前公司和合作社拥有员工26人,临时工33人,季节工80多人。他们人均劳动每天工资都在130元以上,技术专业人员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

我们问在公司打工的一位大妈:“大婶,您是哪里人哪,每月可以挣到多少钱?”大婶笑着回答说,她是离公司不远的坑尾村人,叫刘笔香,快70岁了,每月能领到2800多元钱。

陈杰河拓荒种地事迹传开后,震撼和鼓舞了周边乡人。原先撂荒土地较多的深田、罗岗、埔头角等地的村民,纷纷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约。3月底,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面积达到了1080亩。

今年以来,合作社着手建设莲藕、番薯、薏米、生姜种植示范区,每区面积均在20亩以上,其中莲花种植达到了48亩。在不能种植水稻的矮坡、山地,分别种植香蕉、三华李、枇杷、车厘子等名优水果,修筑观光栈道,开辟让游人亲田、亲水、亲鱼、亲花的风光景点。一个多元、综合、立体的大美田野前景,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时下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资金、技术的时候,陈杰河毅然返乡“拓荒”,让撂荒地变成了稻香鱼肥的聚宝田。这样的情怀和举动,值得我们点赞!

猜你喜欢

丰顺县稻花稻田
不同投放密度“稻花鱼”的生长性能研究
花垣县“稻花鱼”养殖管理技术研究
稻田摸鱼记
“烧火龙”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稻花飘香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丰顺县种植火龙果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稻田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