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尾勾连的君臣交往

2023-03-28袁灿兴

领导文萃 2023年6期
关键词:京师臣子

袁灿兴

清代皇家宴会,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一道道精美的食物陆续上桌,红彤彤的烛光映照下,盛在金盘中的鹿尾,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在清代,鹿尾已不单单是道菜,更成为帝王炫耀武力的标志,皇室施恩的必需,臣子身份与荣耀的象征。大嚼鹿尾之后,满堂宾客皆尽欢。

鹿尾虽很早就受到珍视,但古籍中所载不多。在唐代,鹿尾是边疆地区进献的贡品,安禄山就曾进献鹿尾酱给唐明皇。

不过在宋代,不论是野史札记还是诗词之中,均罕见鹿尾的记载,餐桌上也少了这道佳肴。与中原王朝比较起来,游牧民族更偏爱鹿尾。在辽国、金国、元代的历史上,多见鹿尾的记录。

在元代,鹿尾是上层社会的常见菜肴。“春薤旋浇浓鹿尾”是将鲜美的春薤,浇在刚烹制出来的鹿尾上,诱得人口水四溢。

到了明代,基本上没有关于鹿尾的消费与咏诗了。鹿尾食用的全盛期是清代。在清代,皇帝赏给臣子的礼物中,有无鹿尾成为臣子是否得宠的标志。朝中群臣,迎来送往,书信字画之外,若没有了鹿尾互赠,都显示不出庙堂的贵气。曾国藩在翰林院过穷日子时,一根鹿尾就能让他振作。

入关之前,鹿尾是八旗贵族们生活中的日常之物。入关之后,鹿尾成为东北进贡的大头。

康熙帝亲征塞外时,内务府仍然通过驿站将各种物品尾随送来。康熙帝特意指示:朕此处各种食物皆有,只要送鹿尾、鹿舌各五十,鳜鱼、鲫鱼等少许即可。

清代定制,岁暮诸王公大臣皆有赏赐。查慎行记载:除夕前三日,内廷日直诸臣,人赐全鹿一只,风羊二只,兔八只,野鸡八只,鹿尾四枚,关东大鱼八尾,黄封酒二坛,此年例也。除夕前一日,查慎行得赏鹿尾等物后,作诗云:“山海奇珍鼎味充,上尊罗列岁时同。”对于受宠信的重臣,朝廷常赏赐鹿尾,对于赏赐来的鹿尾,臣子可以独享,也可以邀请他人分享,或转赠他人。鹿尾是清代上流社会宴席上的重头戏,鹿尾一出,满堂宾客食指大动。清代吃鹿尾时,还有个别出心裁的游戏,吃完尾巴上的肉后,在座众人“当共嚼其骨也”。

鹿尾之所以受到清代君臣追捧,原因较多。

其一,鹿在中国古代,历来被视为瑞兽,且鹿谐音“禄”,更蕴含着吉祥意义。逢年节时,鹿尾被皇室用作赏赐之物,寓意福禄。如张玉书深得康熙帝信任,其老母生病,请假三月回去奉养。康熙帝亲自书写《金刚经》五部赐给其母,又命送其母鹿尾,寓意吉祥。

其二,时人以为鹿尾具有药补功能,滋阴补肾,与海狗鞭、熊胆、虎骨等物并列。清代人认为鲜鹿尾如嫩肝,碎切煮粥,清而不腻,香有别韵,“大补虚损”。名将赵良栋年老卧病在床时,康熙帝派人前去问候,又赐以人参、鹿尾,给其调养身体。

其三,清室如同辽、金、蒙古一样,都重视马上骑射功夫。入关之后,清皇室通过定期举行木兰秋狝,以示不忘骑射功夫,同时寓兵于狩。“木兰秋合围,旷野狍鹿走”,康熙帝在木兰秋狝中就颇有斩获,“哨获之鹿凡数百”,“一骑飞来如电掣,黄封鹿尾进鲜来”。驱驰之间,皇帝亲手猎鹿,再割下鹿尾,赏给大臣,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清代,鹿尾与熊掌、驼峰等物,一起被视为八珍。清代宫廷之中,“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鹿尾一出,诸菜黯然。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载:“八珍惟熊掌、鹿尾常见,驼峰出塞外,已罕见矣。猩唇则仅闻其名。”

八珍之中,很多只是传说,或很难一见,于是鹿尾大行其道,是为“长安口腹矜豪侈,古之熊掌今鹿尾”。康熙朝时,姚文然曾担任过刑部尚书,初到京师安顿下来后,给家中去信报平安。姚文然在信中大谈鹿尾,“此中甚重鹿尾,味果佳”。姚文然是安徽桐城人,在老家从来没有吃过鹿尾,到了京师后,方才知道人间竟有此种美味。为了让家人也能尝鲜,姚文然高价购了十数尾,用盐腌制好了,托人带回老家给家人尝鲜。

从皇室到官场对鹿尾的追捧,导致鹿尾价昂。一条鹿尾的价格甚至超过一头整鹿。“鹿尾京师极贵,价值白金五六两不等,他处全鹿,不能敌京师一鹿之尾也。”安徽全椒人吴鼒是嘉庆四年(1799)进士,在京师为官时,想吃鹿尾,只是价高难觅,托了同年帮忙,方才购得。他得意地作诗道:“裙腰草浅踏宜缓,鹿尾价高求不悭。”

嘉庆年间,梁章钜曾担任军机章京,在皇帝身边,也能分享些宫廷特贡,冬季时常能一啖鹿尾,大饱口福。后来外放到江苏做官时,每得鹿尾,梁章钜不让厨师烹制,而让其夫人操刀薄切,下厨烹调,足见珍视。道光十五年(1835),梁章钜升任广西巡抚,虽去京师万里,不过由于公文往来,差弁可携带鹿尾至桂林,与幕客共尝之。就在桂林吃鹿尾,梁章钜曾赋诗云:“寒夜何人还细切,春明此味最难忘。”被桂林人传为名句。梁章钜致仕返乡之后,不能得食鹿尾,大发感慨:“徒劳梦想而已。”

在清代,翰林、军机章京虽然位微,却有着许多一般官员所没有的荣耀,能得赏鹿尾也是其中之一。嘉庆末年,杭州人吴清鹏在翰林院大发牢骚:“翰林职冷无酬酢,岁晚飞书得米迟。”此时友人冒着风雪,送来鹿尾,他顿时心情变好,大赞朋友:“厚禄故交殊不少,如君真有古人思。”

到了清末,鹿尾仍然是珍稀之物。许起的《珊瑚舌雕谈初笔》中记载,某次在上海,因事到洋行中。洋行总管林秋崖安排宴会,挽留吃饭。席中菜肴極为丰盛,无非是山珍海味,席上众人都是吃惯了大餐的,均没有感到特别。当林秋崖小心翼翼地捧了一个银盘上来,介绍盘中乃是鹿尾,宴席方才进入高潮。

至清帝逊位后,鹿尾失去了其政治寓意,在高档食肆之中时常可见。不过,鹿尾仍然价高,能得尝者,都来自上层社会。平民百姓之家,精心煮上几根猪尾,这味道约莫也不会输给八珍之一的鹿尾。

(摘自《大清内务府三百年》)

猜你喜欢

京师臣子
1678年葡萄牙献狮的文学书写
清末普及教育的尝试:以京师强迫教育为中心
京杭大运河何以成为经济大动脉
京师得家书
夜空幻想
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