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
2023-03-28郝大鹏
郝大鹏
我家屋后有座不大的小山包,人们习惯称它“后山头”。随着植被退化,山坡的阳面只剩下一种叫白蒿的东西,倔强地守护着贫瘠的土地。后来,当人们知道白蒿是一种药材后,白蒿也很快就没了踪迹,从此,山坡上就再也没有像样的植物了。
山包的一侧,曾被人挖掘出一個古墓,人们只是凭墓葬的格局和方式与现代人有所不同,就断定说是古墓,但除了几块白骨,就是几个泥瓶土罐,烧制粗糙,不带釉色,这显然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墓葬,村里几个善良的老人把白骨又埋进土里。村里的羊倌每天放羊时路过这儿,随便捡起几块石头把废弃的墓圈起来,天长日久,垒起一个圆形的石墙。风从山的另一侧刮过来,带来了一些走投无路的榆树钱,旋积到墓圈里,雨雪过后,长出一大簇榆树毛,那榆树借助墓里的黄土,几年下来,就撑起来一小片绿意。
上山只有一条虚虚实实的小毛毛道儿,无所事事时,我经常变换着假想的路线爬到山坡上去。山不是很陡,但石头多而棱角犀利,经常被划破手脚。我从小就喜欢这样自己找路走,不是碰壁,就是栽跟头,但路总是要自己走的,旧路新途都要自己走,这是命运的定数。
后来,羊倌总是把他的几十只羊赶到山坡上去。羊倌就坐在那古墓的石墙上低头抽着烟袋,有时捡几块石头放到墙上。羊也低着头,卖力地啃食一些我看不见的东西。羊倌安详地坐在山坡上,偶尔抬头看看寂寞的天,看看寂寞的鸟,一坐就是半天。羊也偶尔看看同样的天和同样的鸟,一站也是半天。
冬天来了,羊倌就把羊从山坡一侧赶到山的另一侧去,山背面长着很多树,很多枯草。渐渐地,山坡被羊倌和他的羊走出一条蜿蜒的小路——山坡终于有属于自己的路了,村里人就顺口叫它为“羊道”。
冬天的早晨,炊烟在每家每户的屋顶慢吞吞地站起身来,村庄笼罩在烟雾里,霞光再把炊烟染成粉红色,村庄就像仙境里的村庄了。烟霭沿着羊道爬上山坡,飘到山的那一边。羊倌在这个时候就会赶着他的羊群走上羊道,去山的那一边或更远的地方。羊倌手里拿着一只粪叉,那叉子不是用来捡粪的,那是羊群的指挥棒,头羊要是偏离了方向,他就用叉子拾起一块石头,甩出去,石块就不偏不斜地落在头羊的身旁,头羊就赶紧跳回到正路上来。石块总能落到羊倌想要它落的地方,羊倌从来不把石头扔在羊身上,他心疼他的羊。对那些不听话的羊,羊倌也有办法——他把石子准确地打在它们的犄角上,羊就会听话地回到群里。
羊倌把羊蹄踢出的石块,按大小规整地垒在路边。年复一年,羊蹄把地面踩得越来越硬,越来越亮,也渐渐成了路。
借着羊道,我能不费力地走到山上去,去山的另一侧或是更远的地方,更多的村人也沿着羊道走上去,去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