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赋活“大治理”
2023-03-28丁云通讯员崔鑫妍
记者 丁云 通讯员 崔鑫妍
“近日气温回暖,请大家注意用电安全!”一大早,姑苏区金阊街道三元四村的包恺颖和王虹正携带着循环播放宣传语的小喇叭,在小区内进行日常巡查。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在大街小巷或是居民小区内,总有一群这样穿梭来去的“蓝衣卫士”,他们是网格员,也是网格治理体系中的末梢神经单元。
为了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空间划分不合理、管理成本高、信息获取滞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金阊街道结合辖区实际不断深挖网格治理潜能,不断助力优化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科学机制织密上下联动“一张网”
清晨,中街路社区的网格员姜月娟开始了每日巡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第一时间通过全要素网格手机上报,之后会由上级协调沟通相应部门进一步及时解决。”这是街道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的一环。
科学化、系统化的运行机制是保障网格治理高效运转的关键。近年来,金阊街道深化综合治理、强化系统融合、优化规范机制,创新打造“1+10+155”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由1个街道网格化联动分中心为“脑”,承担联动指挥、分析研判、综合协调职责,作为对上接收区联动中心各项工作指令、对下调度街道10个网格片各类资源的“中枢站”;由10个网格片为“腰”,起到横向沟通、纵向协调、区域内动员整合的重要功能;由辖区29个社区划分的155个综合网格为“足”,承担“巡查走访、信息采集、知情报情、民情回应”等职责。
“面对辖区广阔、居民众多的街道实际情况,最有必要的是建立起层级清晰、职责分明、上下贯通的运行机制,真正从体系构建上织密这张服务网,为广大居民更快、更有力地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格基础盘活高效治理“一盘棋”
在建立科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金阊街道聚焦网格工作的神经末梢,通过凝聚辖区党员、居民骨干、楼道长等多方力量,重点打造出一支兼具“活地图”与“贴心人”特质的网格志愿者队伍,做优基层网格的人才基础。
“网格员对小区居民一般都非常熟悉,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得很清楚。对于辖区内的独居、空巢老人,则会更加留意、关注。”彩香一村南区社区网格员徐伟男,近日在每日走访中及时发现一区88岁的郁老先生在家中摔倒且大门紧闭,他第一时间联系其女儿回家开门,一同搀扶起老人,确保了老人的健康安危。
除了组建人性化的网格员队伍,街道还借助数字技术赋能科学管理,驱动网格工作“智慧化”。一方面织密空中巡查网,整合原金阊片、石路片、桃花坞片的摄像头,归集接入联动分中心平台、确保现场情况“一屏”全掌握;另一方面在辖区内安装400余个多功能电气火灾感应器、400余个烟感器、100余个房屋倾斜感应器和200余个可燃气体探测器,实现全时全域动态监测、即时预警。“一屏”掌握、“多感”共护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网格治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资源整合凝聚多元共治“一条心”
“咱们这儿晒衣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家住尚义桥街14号的孙爱珍,看着新搭建的爱心晾衣架觉得哪儿哪儿都满意。自从她向网格员反映了情况后,社区随即召开议事会,邀请居民骨干以及挂钩片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为解决无物业小区的民生需求出谋划策,多方合力破解类似晾衣难这样的诸多问题。
相比于“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金阊街道持续在网格化治理中探索“政府引导、多元共治”的新格局。近年来,街道积极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多元平台,充分凝聚社区、物业、居民骨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将优质资源集中整合进网格区域,达到“集多方之力,解一域之困”的效果,截至目前,仅社情民意联系日平台就已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052件。
“面对一些棘手的民生问题,过去受限于自身资源条件,社区往往有些力不从心。网格化治理实现了精准化的定人定责,有针对性地凝聚各类资源力量。如今,社区不仅解决问题起来更有‘底气’,网格内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显著提升。”滨河社区党委书记陆雅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