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2023-03-27曹广伟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5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解析

曹广伟

初中地理是一门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的重要学科。以“气候与人类活动”单元为例,通过教学设计,我们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全球气候的议题已经十分熟悉,因此想让他们在“气候与人类活动”这节课上收获颇丰并不容易。加之地理课程对学生全球气候变化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所以这节课需要精心设计,教师需要引入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资料,引导学生围绕此议题进行调查和拓展研究,并将审辩式思维自然融入其中,提高学习技能,真正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可以看出,这节课比较适合使用审辩式思维培养模型进行教学。

二、教学流程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一课审辩式思维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见文末)。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预习

[教师活动]提供参考资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全球变暖的大骗局》。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全球气候是如何变化的,全球真的变暖了吗?全球气候变化是什么引起的?气候变化真的是因为温室气体的变化造成的吗?

[思维阶段]探究阶段和质疑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以问题为导向力图激发学生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全球正在变暖,而且是受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此处连续抛出两个问题:全球气候真的变暖了吗?全球气候变化真的是因为温室气体的变化造成的吗?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IPCC的相关结论,以1990年报告为例,评估出影响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为气候变化;以2014年报告为例,评估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人类活动。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予以学生必要的提示:告知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不断搜集资料,保证资料的精准性。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相关书籍等搜集一些与全球变暖相关的数据资料,做好初步的筛查、总结工作,剔除掉意义不大的信息。

[思维阶段]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探究阶段,另一个是质疑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重点锻炼学生的两大能力,一方面是信息筛选能力,另一方面是信息提取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见解。

(二)新课导人

[教师活动]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多媒体中都有哪些内容呢?观看之后有何感想呢?大家积极回答。

[学生活动]观看地球第一张照片后,回答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思维阶段]分为探究、质疑两个阶段。

(三)教学活动一:“病人症状诊断”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1: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探寻出全球气候发生了哪些变化,相关症状包括冰川后退、森林枯竭、土壤酸化等。

[学生活动]将自己总结的内容与组内成员讨论,并分条目、分类列出。其中一组学生将地球的“症状”板书在黑板上,其他组进行补充,全班交流。

[思维阶段]探究阶段和质疑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创设情境,整个过程模拟看病的情节,学生在角色融入中掌握了完整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再适当地进行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妙趣横生的情境最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意识,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2:将“病人自述”填入图2中对应的“疑似疾病”后,并用连线的方式为确诊“疾病”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2中的两项内容。

[思维阶段]探究阶段和质疑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发现问题,使学习层层深入。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大量的观点,并进一步探索为何气候会发生这些变化。

[教师活动]提供图3及相关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并得出自己的结论。针对全球变暖,科学家有不同的声音:(1)过去的12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全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逐步上升引起的;(2)太阳能量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是多种情况所致。

[学生活动]读图并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思维阶段]辩驳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证据搜集,培养学生的时空尺度观。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涉及的时间长、范围广,我们需要从较大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问题。分析图中气温的变化可得出结论:全球气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有规律的冷暖交替变化中。我们进一步分析可得出“从较大时间尺度出发,忽略一段时间内的特殊情况,能更科学地说明气候变化的特征”的结论。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3:填写体检结果记录,确诊疾病。

[学生活动]将资料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筛选、整理出有用信息,填入体检结果记录表,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思维阶段]辩驳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气候变化的原因中包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答案不能局限于课本,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其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正负反馈机制,如果全球气温升高,森林面积也会越来越大,发挥相应的减缓温室效果,然而,此種调节机制并非万能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相应的决策,重点分析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干预效果是否有效。

(四)教学活动二:“开具处方”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必都了解,温室效应如同大气圈的“保温被”,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缓解,从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整理到表2的“处方”中。

[学生活动]参考资料和课本内容,开具“处方”,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思维阶段]改进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至此,学生已经完整地经历了审辩式思维的教学培养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总结,同时解释地理学家逻辑推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地理学家的探索过程。

(五)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我国极端天气的种类,根据其中的一种类别进行定向分析,分析该天气发生的具体情况,如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区域差异等,重点分析该天气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表格或是文字的形式做好相应记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

[思维阶段]改进阶段。

[模型应用解析]从实际生活的维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完本课时相关内容后,以“极端天气”为话题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启示

通过对上述课例进行定向分析发现,在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过程中,亟须关注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多适用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问题,另一方面是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

五、教学总结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应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指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这种教学设计注重情境创设、知识联系、实践活动和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解析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睡梦解析仪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电竞初解析
相机解析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