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系列片”和“续集电影”互连与差异的梳理与思考

2023-03-27林疆豫

电影新作 2023年1期
关键词:系列片佐罗创作

周 星 林疆豫

电影的续集和系列片自然有区别,但从影像创作与呼唤大众约会观赏角度而论,时常构成心理感知相近的意味,由此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理解二者在创作上的意图。一般而言,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构思严密、起承转合完整的影像故事。因此,一部电影本身叙事的逻辑、桥段便相互呼应,哪怕蒙太奇和多线索交缠也有其自洽的叙事因果关系。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常识创造的每一部电影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存在,并且呼应着导演、摄影、美工等到演员创作的群体合作,形成一个严丝合缝的叙事整体。但随着市场发展需要,单部的电影就发生了扩展变化,其中溢出单个片子的续集片乃至于相互呼应,构成各种联系的系列片,在当下市场的需要下形成电影的扩大版,即系列片和续集片。尽管它们由多种多样的因素造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心的期待和市场的需要逐渐形成,势不可挡。透过系列片和续集电影现象也可以看到电影创作更为丰富的发展过程。中国电影已经在理论的建构上更为凸显,尤其是“中国电影学派”的倡导1,必须包容当下不可忽视的续集电影、系列片创作。因此探讨续集与系列片的来龙去脉,也是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所在。

一、系列、续集电影的比较

无疑研究者区分续集电影和系列片是十分必要的,彼此之间的确有区分的根源,但续集系列片时常并不为观众所在意,研究则也要考虑市场上认知的模糊性。

1.动因的异同缘由。从表面上看,电影续集就是内容上接续而下的接续电影,而继之则有一、有二、有三逻辑的系列创作,是超越一个单纯性的电影故事,形成连绵不断、延续不断的文本存在形式。续集电影既是有商业动因所推动的现象,又是一个创作叙事逻辑需要不断推进的对象。系列片显然于外在上有其关联,比如人物的系列穿插、片名的紧密联系等,它依然在商业求取接续呼唤上类同于续集电影的功用。而二者又都是影像创作中居于少数的存在,因为艺术个性的创作者必然寻求不断的差异性来实现探索价值。尽管电影续集、系列片创作和常态的单个独立影像相比依然居于少数,但电影续集和系列片一直有其内在的动因。近年来商业化成熟的市场中,中外电影的续集却有愈演愈烈的状态,而其某种程度上也压缩了常态电影的天地,典型如好莱坞的DC、漫威等就是佐证。创作越来越关注受众心理需要,而把握的聚焦人们眼球期望则凸显了续集电影、系列片电影的影响力所在,乃至于在国内近年续集、系列电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汇集着人们希望看到故事接续、人物命运坎坷而回环。一方面,市场需要一种约定的感召力意识呼应。另一方面,操作公司也习惯于用续集的延伸来支撑品牌创造更多的品牌外在影响力。至于创作者在续集之中所呈现出的巧妙的积蓄欲望和不断探索创造性的突破等,都成为电影续集系列凸显的重要原因。

2.相互之间的关联。综合来看,尽管表现样态有别,但续集、系列电影总有某种程度上的联系。首先是叙事情节的联系的续集和系列创作;其次是主要人物接续故事的系列片;或者还有同样一个演员在相类似的故事之中节外生枝的一种电影系列片,而可以变换人物形象但故事的内核衍生也是一些续集系列片存在原因,以及还有故事对象相近似的续集系列和发生在同样一个地方的故事乃至于环境联系的续集系列片。至于相近似的题材但不同的人物却具备同样的桥段重现等的续集系列片也是一种特例存在。以人所共知的享誉世界的“007”系列电影就是典型,其至今大约已经有22部:《诺博士》《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金手指》《霹雳弹》《雷霆谷》《女王密使》《金刚钻》《生死关头》《金枪人》《海底城》《太空城》《最高机密》《八爪女》《雷霆杀机》《黎明生机》《杀人执照》《黄金眼》《明日帝国》《纵横天下》《择日再死》《皇家赌场》《余温之恋》。这些“007”电影无论主要演员已经换了几批,而故事发生地也多有转移,其情节之间的联系若有若无,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的跟踪其发展而不舍,就因为007大英雄的无限魅力经久不衰。

3.相近之间的得失。续集系列电影久已有之但渐趋兴旺,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影像现象。归结而言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在于续集系列片中的每一个影片独立存在的叙事逻辑、影像表现、艺术追求、人物塑造以及叙事剧情的合理性与否等都既有传统单个电影基础创作元素。但很显然,续集电影和一般的电影不一样之处,研究要出触及原生片和续集系列片之间的比照关系以及表现的差别。因为续集系列既有原来的创作者的全盘演出也有转换创作者,从主创一直到导演、演员等的差异性。研究续集和原作之间的关系合理性与差异性,以及在艺术表现上发生与变化,是影像研究都不可或缺的。在续集系列电影对象面前,肯定要探讨它作为续集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大众观影之间的变化。毕竟它们显然比单个影片有复杂的背景,无论是市场上映的时间,以及不同的反响、票房的收益,原作和续作系列之间在市场上的反响和影响的得失,观众对此的表现和反响与他们对原创作的初因和市场表现之间的差别的分析,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是对于世界电影艺术表现上的一些规律的探讨,不同国度的续集与系列片之间在丝丝缕缕的联系之中和差别之中,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在艺术表现上的得失,在为其他的影片的借鉴,提供可知参照的所在。关于续集电影所特定的情形的复杂性,研究为电影的多项的发展提供借鉴,包括跨媒体之间的借鉴以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创作思路,不同的衍生和延展之间的得失。

4.电影不可或缺的所在。续集电影和系列片带来现代电影的新景观。人们认识电影、观赏电影和期待电影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感受。关涉市场的牵挂不仅在观众而且在创作者,当今尤其习惯成自然无法回避的一个现象,是每一部电影最后几乎都有一个或多或少的彩蛋。显然有其标识性,即期待和猜测是不是有下一部的预告埋伏,这就是留驻观众的眼光,观众心理已经形成超越这一部电影的观赏,而约定俗成的是创作需要留有延展的下一部。创作已经不能不把握一个无论有否续集也要设置环节,因为观赏已经蕴含满足人们猜测而自觉期望“下一部”的习惯心理。显然,电影在整体上的构造已经在悄悄变化,而人心所望无论是出品方、创作者、观赏者都趋近于“预告”将来的续集和系列的可能性。

二、系列片、续集电影的创作呈现状态

固然系列片和续集电影不同,但又有相互之间联系的关系,相互联系之间可以看到影像发展的一些规律。从常态的单部电影到续集,以及当下呈现居多的系列电影,不仅是电影创作思维有所改变,而且必然带来电影形态的变化,人们观赏和认识电影的思维也有所变化。因为续集电影和系列电影需要的影像构思不同,呈现的也多有差异。

(一)系列片、续集电影的梳理分析

在梳理中国电影历史时可以发现,无论何种形态的电影续集和系列片断续出现也有历史,但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来看,中国电影的系列和续集电影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相比而言,世界电影中在一些国度系列和续集电影却不时出现且也久有传统。特别是在近年来有了规模化的发展。

图1.电影《佐罗面面观》剧照

1.世界电影举隅。比如关于佐罗的电影有12部:《佐罗的面具》(1920,美国)、《佐罗的面具》(1940,美国)、《佐罗的后代》(1947,美国)、《佐罗》(1957,美国)、《佐罗的记号》(1963,法国)、《佐罗风流历险记》(1972,法国)、《佐罗》(1975,意大利)、《佐罗》(1981,美国)、《佐罗的面具》(1998,美国)、《佐罗面面观》(2000,美国)、《佐罗传奇》(2005,美国)。主角是阿兰德龙的有两部:《佐罗》(1975,意大利)和《佐罗面面观》(2000,美国)。这些创作围绕着历史传说中的佐罗,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去展示佐罗的独特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系列片让佐罗的独特英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反过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同的情节表现,也使得佐罗这一形象像神一般的存在,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欣赏欣赏。事实上表现内容还是在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系列片的一个名称仅仅是一个提示,人们便会不断地加深对于佐罗英雄行为的认知。

2.中国电影举隅。从中国电影历史上来看,系列或者续集电影的总量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刻的确会形成一种现象。系列电影或者续集电影产生的动因并不相同。大略而论一是因为创作的需要,长度超出放映常规而延续则有续集。二是因为市场和商业的需要不断接续以吸引观众注意。而二者时常混合在一起。就中国电影而言,很明显早期的中国电影曾经产生出独特的系列片的现象,显然是一种市场商业的行为。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显然是创作机构的商业行为成为促发因素。人所共知的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武侠神怪电影的《火烧红莲寺》系列,因为市场的魅惑而接续拍了18集之多。无疑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商业行为造就,但是从最初受到市场的欢迎以及后面接续,甚至是滥拍而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少有的系列电影。但与此同时,人们所欣赏的中国的续集片却更多是在内容上需要所造就的,比如1948年《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上下集,新中国建立之后,也有很著名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续集电影等。后来的岁月中,中国电影的续集片居多,因此对于内容表现的欲望和观众接受的需求得到了统一。

无论是内容上的创作需要,还是市场需要,其实混合而成很难简单区分。续集片或者系列片天生就具备有一种自身呼唤的连续性,因此在市场上就和单个影片之间的辨识度有更明显的存在。自然也会带来俯就市场的趋同性,而观众对它是不是有新鲜变化之间的挑剔感也决定其生命力。从理论上来说,观众对于电影的内容有无限的好奇心,而基于市场的系列或者续集创作,如果仅仅是勾连着好奇心而促使人们去进一步探究,显然容易厌烦。因此以内容积蓄延展,或者形成更宽泛的系列片,本身是具备观众心理需求的。即便是迎合市场的系列片也是为了能够实现人们需求的满足。反过来,只是靠着既有的影响或者是后来的IP,却仅仅是蜻蜓点水的呼应而缺乏内涵支撑,其初衷和收获大相径庭,迟早会遭遇市场的报复。再借用系列或者续集片的心理呼应时,时常在市场的俯就上容易走偏,而如何把握内容上的勾连性、接续性或者若隐若现的呼应性,又能吸引市场的关注度,正是系列或者续集片能否长存的重要因素。

(二)续集和系列电影的多种形态

一再强调的是,严格而论续集电影和系列片是有差异性。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区别于松紧关系。续集是在原作和接续之间构成比较严密的联系,无论是叙事上、故事走向上,还是情节缠绕之间都应该有比较好的上下勾连。系列电影显然宽泛得多,只要在某个因素上——如演员的因素,片名的因素上和一些情节之间的呼应,以及影片的类型和情调等有所呼应,都可以构成一些连绵不断的系列演绎。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区别。

1.相互衔接接续紧密的延长型电影。这一类续集电影数量相对较少。比如中国电影《赤壁》《长津湖》和《长津湖水门桥》等,好莱坞的《教父》续集电影。事实上续集应该是创作内容丰富,篇幅较多须臾不可分离,但是限于放映的时长以及市场的需要,因此分成上下集多见,或者换个名称但所有情节接续都应该有相当强的逻辑性。

2.有若即若离的某种联系,而形成了相互呼应关系的续集电影或者系列电影。比如中国电影之中军事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系列,“大进军”系列等,在名称系列上构成一体,但事实上所表现的无论是环境区域以及战事对象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系列电影它本身有若即若离的联系,但是的确是有它的系列或者是接续的关系。续集电影更多的,还是有或多或少人物的聚焦、故事的相近和电影片名的呼应,也可以构成了系列的续集电影。

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从片名接续最为明显,这尤其是以近年的香港电影为典型。香港电影的系列片种类纷呈,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所谓类型式的系列电影。包括“无间道”系列,“反贪风暴”系列,“杀破狼”系列,“窃听风云”系列,“扫毒”系列,“追龙”系列等。它们很大的特点就是在片名上给人一种接续性但其实是也未必内容接续,称之为系列的电影更为合适。比如片名上看《窃听风云》和《窃听风云2》《窃听风云3》《窃听风云4》等,形成人们一望而知的相近系列关系。系列的或者续集电影与狭义的续集电影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内地则发展出有别于香港地区的“我和我的”系列就被称之为拼盘电影的系列,包括《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等。

3.一个导演创作的相近范畴或者主题和题材,或者相近地域与环境的创作的系列电影。比如好莱坞电影中一直有涉及蝙蝠侠的电影,在早期阶段一系列小众作品围绕着蝙蝠侠独立创作的两个短片,分别是1943年的《蝙蝠侠》和1949年的《蝙蝠侠与罗宾》。而1966年的《蝙蝠侠》开始了首部长片形态。后来蝙蝠侠进入新的阶段以蒂姆·波顿、乔·舒马赫系列为代表。为人熟知追捧的特别是诺兰的“蝙蝠三部曲”,有《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与《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人所共知蝙蝠侠是美国DC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蝙蝠三部曲”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拍摄,克里斯蒂安·贝尔、迈克尔·凯恩、摩根·弗里曼、加里·奥德曼等主演的三系列电影。其第一部《蝙蝠侠:侠影之谜》于2005年上映,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于2008年上映,第三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于2012年上映。

4.衍生的状态分析。中国还有一种典型的所谓被命名为系列电影,如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而万玛才旦被称为“藏地三部曲”电影则有:《静静的玛尼石》《智美更灯》《老狗》,李阳的三部曲是《盲山》《盲道》《盲井》等。这一类系列电影,无论是片名还是表现人物、情节都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基于一个导演的特殊风格或者习惯式的表现,以及身处环境等所构成的也自然被称之为系列电影。它们和续集似乎更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距离,但是和导演的作者风格的接续却有一定的关系,不妨归之于此。

世界电影中的系列或续集电影相比而言,更多的呈现出他们创作的市场因素。但应当承认,随着高科技的出现,随着不断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抓住市场的感召力,当下的世界电影系列片越来越成为占据主导位置的所在。从商业的因素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市场而越来越形成了国外电影的系列续集片的兴旺。2022年疫情期间,人们看到在中国市场放映的《侏罗纪》电影的续集。同样在这一年,人们在不断的探讨美国经典的电影《教父》系列,可见当代观众的观赏趣味已经习惯自然接受多样性接续的电影形态。事实上世界电影尤其是好莱坞为集中的商业化电影,已经更为聚焦于系列续集电影并且不舍昼夜的创作一批批连缀之作。借用一些喜好者汇集的系列续集片,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令人惊讶的景观:

“《玩命快递1》《玩命快递2》《玩命快递3》”“《侏罗记公园1》《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3》”“《星际传奇1》《星际传奇2》《星际传奇3》”“《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异形1》《异形2》《异形3》《异形4》”“《终结者1》《终结者2:审判日》《终结者3》《终结者4》”“《变形金刚1》《变形金刚2:堕落的复仇》《变形金刚3:黑月降临》《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木乃伊1》《木乃伊2》《木乃伊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黑客帝国》《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生化危机》《生化危机2:启示录》《生化危机3:灭绝》《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生化危机5:惩罚》”“《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王牌特工2:黄金圈》《王牌特工:源起》”“《蜘蛛侠1》《蜘蛛侠2》《蜘蛛侠3》《蜘蛛侠:平行宇宙》《蜘蛛侠:英雄远征》《蜘蛛侠:英雄无归》”“《碟中谍1》《碟中谍2》《碟中谍3》《碟中谍4》《碟中谍5:神秘国度》《碟中谍6:全面瓦解》”“《加勒比海盗》《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指环王1:护戒使者》《指环王2:双塔奇兵》《指环王3:王者无敌》”“《大侦探福尔摩斯》《大侦探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暮光之城》《暮光之城2:新月》《暮光之城3:月食》《暮光之城4:破晓(上)》《暮光之城4:破晓(下)》等。显然电影市场的新时代似乎就与系列片相互关联。

5、时代因素不可或缺。蔚为大观的续集和系列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商业片的一种标配。上述梳理回顾的目的是想说明,在电影发展中既有一种技术的发展重要性,即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等进步。但同时现代的电影在适应市场和大众需求上,也同时还有从单一的影片到系列和续集影片发展,这却常为人们所忽视。我们看到的是宽泛意义上的系列电影已经具有怎样主宰市场的威力。当然,电影所遭遇的现实还有需要关注的,其一方面是高科技给予电影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影像作为大银幕的作品受到互联网所给予的巨大的冲击,将来也前途未卜。因此,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也影响了电影的发展。而系列电影或续集电影等所代表的,其实正是一种对于剧情的变化延展,以及包括好莱坞电影所创造一种虚妄的中土世界等那种年轻人的宇宙观对于电影的认知。这些都形成了对于单一影像关系的破坏,或者说创造触动的新形态。在这其中不能不提到资本对于市场的需要,延续性的投资和长线的投资,与试图在每一个系列之中都能借助此前的影响力而带来新的更多的利润。这必然促使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电影更加为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企图所左右,而由此推波助澜。人们观看电影也越来越注重于已经熟知的影像。由此,希望在熟知之中去选择,而且做足延伸,一定程度就影响着艺术创作走向。电影需要票房也推波助澜的让系列电影越来越成为系列配套和无形中左右人们观赏的对象。

三、中国续集电影、及其系列片的创造性与中国经验

中国电影近年的发展已经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电影市场,同时中国电影的银幕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电影的产量也处在世界的前三名,这些傲人数据也由此说明中国电影的市场化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既有自身的传统,也有不断学习西方电影的长处,借鉴西方类型电影的因素。在市场的工业化和中国的民族化之间,寻求符合中国的时代政治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愿望,去创造中国电影学派电影作品的期望也是自然之举。尤其是中国电影在近10年来适应了市场化之后,在探索主流形态的电影创作和主流价值观的表现与市场的结合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电影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新主流电影发展的趋向,并在电影的续集与系列类型电影的发展中有了不小的推进。在我们所提到的三种类对象的续集和系列电影之中,都各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宽泛意义的系列电影,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到《建军大业》这样的“三建”之间也可以是某种具有概念联系的系列电影,探讨了自身发展的方向。同时,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这一“我和我的”概念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本土性的系列电影独特性。

犹如中国电影自有其独特性的艺术表达和文化的表现,有别于世界电影,中国的续集与系列电影的发展也呈现出几种可以研究的状态:迎合市场需求的开端于系列片的热潮,以续集电影为标志的注重内容连续性的表达,以泛义意味代表的题材表现系列片的创作和中国化新主流电影自身创设性的主题性系列片等。

(一)迎合市场需求为开端的武侠系列片热潮

在早期的中国电影之中系列片早有开拓,莫过于1928年5月上海明星电影公司郑正秋和张石川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摄的《火烧红莲寺》。原著小说从1923年1月起在上海的杂志上连载6年才连载完。电影以叙述昆仑派与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之争为主,不仅是开创中国武侠片先河之作,而且映之后一年内接连推出三部续集,以至于后来连续拍摄到了18集,其中1928年1-3集,1929年第4到第9集,1930—1931年拍了第10到第18集。本来明星公司在1927年已经亏损颇多,然而由于《火烧红莲寺》而扭亏为盈。依赖第1-3集,明星公司1928年盈利,紧接着在以后到1931年盈利已经非凡。该片创造了早期中国电影史上最长的续集系列片的纪录。根据史料记载,它在市场上深受观众欢迎,“各戏院开映此片时,都能突破以前最高的卖座记录”。2重要的还在于,其不仅创造了续集片的最长纪录,还带起了神怪武侠片的风潮。比如《荒江女侠》有13集,《关东大侠》有13集,《乾隆游江南》有9集,《江湖二十四侠》有7集。至于因“火烧”其影响力而攀附的《火烧青龙寺》《火烧九龙山》《火烧剑锋寨》《火烧九曲楼》《火烧七星楼》《火烧灵隐寺》等更不计其数。3

早期续集系列电影的产生动因,自然是市场的商业需求。对于电影这样的新鲜娱乐玩意儿,系列影片给予市场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其实早于“火烧红莲寺”系列已经有了市场的系列影片,比如明星公司有《莲花公主》1-3集,开心影片公司拍摄《济公活佛》1-4集等。4但这一浪潮后来被阻遏住,显然还是中国人内在的期望续集的内容需要为重要。

(二)注重内容连续性表达为标志的续集电影

回到续集电影专一角度看,和早期的系列片电影有所区别,后来的中国电影的续集片更为凸显其内容接续的传统。早期的续集片代表包括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其分为上下两集。新中国建立之后早期典型之作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前后两部情节和内容相接续。在以后的中国电影中,以内容为基准接续的续集片也有一些,包括《金光大道》(上,1975)、《金光大道》(中,1976),《大河奔流》(上,1978)、《大河奔流》(下,1978),《北斗》(上,1979)、《北斗》(下,1980),《双雄会》(上,1984)、《双雄会》(下,1984),《湘西剿匪记》(上,1987)、《湘西剿匪记》(下,1987),以及《烈火金刚》(上、下,1991),《曙光》(上、下,1991),《决战之后》(上、下,1991),《赤壁》(上、下,2008),《太平轮》(上,2014)、《太平轮》(下,2014),以及最新的创作《长津湖》系列(2021)等。

在这一个范畴之中的电影基本都是属于上下集,即基本都是故事性的延续,由于时长的限制,所以就有了续集,以完整表现叙事情节且满足贴近续集电影的意味。同时,绝大部分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影片续集都是在计划经济为主的年代所创作的作品,因此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会引起市场需要为迫切目的不同,是以创作作品的内容的连贯性和富有丰富展示的愿望为基础。即便是在1948年出品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创作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基于一种史诗性的表述。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战后漫长的历史时期,素芬一家人的遭际故事为核心,以及她和原本热血青年张忠良在时代变迁之中的命运交集为表现,因此内容上的扎实性和中国电影独特的家庭和人生命运与时代氛围的纠缠关系为要,使影片中所表现的人生悲戚和时代所造就的人生的变异,让观众唏嘘不已欲罢不能。而当下的《长津湖》系列尽管是在中国的市场改革化背景下产出,但影片依然是注重抗美援朝那一个重大的背景之下围绕着长津湖战役而接续展开描写,以伍千里、伍万里及其战友们在艰难环境之中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为叙事故事。

需要强调,中国电影续集片作为范畴的影像表现了从单片内容的丰富性扩展,而必须要有的时长限制延续而成的续集影片,其指向和续集的缘由必然多和故事内容为基准息息相关,吸引大众的依然是影片的内容、艺术表现和故事情节的内在性。

(三)特定意味系列片创作得失

既然系列片和续集电影有某种瓜葛和或多或少的关联,这里就回到系列片角度分析。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机制的基本形成,像国外电影所学习的市场操盘的续集逐渐趋向于系列片的创作趋向也越来越明显。一个片名贯穿续集或系列片,以主题性统辖而换不同的人物来实现系列的联系,或者以一个主要演员的品牌搭档来形成不同故事情节发展,或者是一个导演继续拍摄他的创作等,我们就称之为泛义意味的系列片。比如以演员牵头形成系列而论,韩庚2014年主演电影《前任攻略》上映,票房破亿元,到了2017年主演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上映竟然取得19亿元收益。“前任”系列片也是一种典型的电影系列创作。以导演风格创设系列而论,被称为韩寒三部曲的是他导演的几部未必接续的影片:2014年的《后会无期》,随后的《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三者未必有关联但都是韩寒风格显现创作,或者书写青春激情,或者表现青春穿越,或者表现韩寒独特的赛车经历,只是因为导演相近的一种气质贯穿在内,所以被称为“三部曲”。以题材相近而论的系列片典型,必然要提及凸显的是军事题材的刻意之作,既有“大决战系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也有“大转折系列:《大转折之鏖战鲁西南》《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还有4部系列的“大进军系列”:《大进军之解放大西北》《大进军之南线大追击》《大进军之席卷大西南》《大进军之大战宁沪杭》,因为都是人民革命战争的重大事件,因此它天然具备一种内在的联系。但是就叙事而言,它们则未必有特别直接的逻辑关系。然而作为系列片单就片名的“系列”呼应,其却已经被人们牢牢记住。

这一类特定意味的系列片创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他们或者也有对于市场的需求,或者是带有作者化风格,或者是演职员主特性凸显等。但更明显的是在同样一个对象题材聚焦而连续的系列片。市场化之后近10余年,中国的这一类型的系列片愈发增多,显然市场动因促使的创作者更多的关注于自身的创作和大众的影响作用。但是成败得失也各有高低。比如2015年的《捉妖记》曾声名显赫,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创造性。然而后来2018年《捉妖记2》的表现却大跌眼镜,高科技还在却无甚新鲜,显而易见的有很大的落差而被冷落,反而有损于原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在这一类系列之中,《唐人街探案》系列,曾经令人眼睛一亮,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却也颓势凸显。一开始横空出世的“唐人街探案”的确以出奇制胜的探案方式和在不同国家所拍摄的惊险经历,既有开脑洞又有异域风光,同时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它特殊的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到了《唐人街探案3》的时候,整体的表现性已经渐次下降,尽管由于本身IP的影响力依然是年度票房很凸显的一个影片,但衰退之势已经显而易见。实践证明,为市场而市场的延续危机和只为市场而不注重开拓性,即便是原创也有可能会损伤系列片的影响力。

(四)中国化主流电影创设性主题性系列片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主旋律电影,是主流机构试图呈现主流价值观倡导,以指导性的方式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特色。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解决如何使得主流价值观的创作得到更多大众欢迎的难题。向主流电影的进化之中,利用市场需求给予大众的影响力,中国系列片也开始进行尝试。无疑从“大决战系列”“大进军系列”开始,事实上已经在系列片呼应大众的需求上开拓了自己的道路。但更为明显的以系列片的形式来进行主流价值的伸张的创作,并且具有自身中国式的创造性,无疑是《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这样的“三建”的主动意识开拓。从某种泛义概念的系列电影探讨了自身发展的方向,由此衍生,进一步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这一“我和我的”概念上发展形成了本土性的系列电影独特性。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到《建军大业》作为系列片意义上的“三建”主动意识开拓,在形式上形成了主流电影彼此呼应,聚焦于建国、建党、建军这样国家宏大主题串接在一起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同时在各自单片创作上也构成了以群体明星来表现宏大事件的彼此呼应的创作格局。特别重要的是在于将主旋律电影到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表现,与市场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明星认知的一种内在吸引力,落到了主流价值观创作的实处。从第一部《建国大业》开始,人们还有些疑惑,其单篇片何以用群体明星亮相的方式,但随着这系列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种默认的规则。年轻人“数明星”事实上是在数既往时代的英雄,并且成为年轻人无形中认可而接受的一种中国式的系列影片的吸引方式。

图2.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

中国系列电影的创设性聚焦,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的独特性上更为具有创造性。显然彼此之间构成系列联系关键是以个体和群体对象主题联系来延续周转,从建国70周年开启了“我”即个体与国家整体命运这一大一小之间密切联系,形成了一种真切性的现实主题呼应。但是不仅自身7个故事并非接续关系,而是呼应建国70年重大事端。随后的接续系列显然不是续集,而是同样个体与家乡变迁、个体与父辈时代的系列关联。然而这一系列的标题又是市场化的一种标识,它既是意识形态彰显的主流形态电影的标识,又是个体和群体之间联系的标识。同时也继承了此前建国、建党、建军系列之中多导演、多演员轮番上阵的既有传统,以更为精致的方式实现时代主题。显然,以拼盘式的方式,实现人们不断探寻的新鲜感,也成就了中国人接受的市场与既定主题表现之间的开拓。这一系列片可以比照差异于西方影像的动作性系列片,或者是香港电影独特性的警匪类型的系列片,而形成了自己创作的规模和特殊的特点,并且在市场上赢得了中国老百姓的欢迎。这是中国电影在主流形态的强化和市场化规则的结合上成功探寻的新型平衡案例,也同时是中国化的主流价值观表现找到的自身独特的仪式感、形式感和表现形态的创造性对象。

四、中国系列片与续集电影发展期望

中国电影从最初就和世界电影呼应——也有系列片的创作,但是基于文化传统,中国电影更多注重内容创作,所以续集片在更长的时间成为中国电影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和本土对于影像内容需求的体现对象。但随着市场化的改造,中国电影也成为既有续集片,更多的开始以品牌IP和系列片的形态生产创作,其中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特色的影像创作。这里的有得有失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一)关照主体观众、打造IP品牌

需要意识到世界潮流是更多系列影像创作构造IP影响力,也打破了只有单个影片占主体的状况;但是单影片依然成为中国电影最核心的对象。然而不由自主的以系列的方式来赢得市场和呼应观众的需求也逐渐显示潮流走向。注重当下的IP品牌也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在好莱坞官宣拍摄新的蝙蝠侠系列,我们也看到近期一批知名国产电影IP的续集消息。《悬崖之上2》《人生大事2》《一点就到家2》等续集纷纷立项,此外,地域表现亮眼的《爱情神话》续集也已完成剧本,开始申请立项等。

无论是续集电影还是系列片,应该成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注重IP的影响力已经成为21世纪年轻人心目中有影响的符号。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一,是市场行为,有了原创期望借助IP再接再厉赢取更大的票房情有可原,只要有利于创作和观赏实现,为了有更好的作品出现,续集和系列片的创作介入单个影片创作洪流之中并非坏事。其次,对于创作者而言,续作或者系列创作其实是要从一开始就精心谋划,要意识到相比单片完整性而言显然是有难度。从历史上来看,续集和系列片创作所受拘束影响着创造性,大多效果难免打折扣。所以每一集都是创造的续集才是续集得以激励人的自信心。续集和系列片对于观众而言,既有期望看到的延续,又包含着不期望看到一样落差的心理。因此续集系列创作需要给予人们温故知新而出奇出新的满足才是关键之所在。世界似乎进入了续集或系列影像的新时代,但是这个新时代需要警惕艺术创造力的衰减。

(二)拓宽营销策略,充盈创意内涵

中国的续集或系列片已经开始呈现自身的传统,但是我们还是要意识到国外的续集或系列片已经多数以商业性为基准。固然商业因素必然在系列片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观众而言,他们除了被续集或系列片呼唤意识和IP吸引之外,更为看重的是创作中的内容,即是不是有新的因素能够持续而发展。创作者也必然需要思考是否坚信自己的创意能够长盛不衰。但事实上IP的内涵和外延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不断克服窠臼去延展的,绝大部分的续集或系列片都是在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之中去达到高额票房。警惕续集或系列片投机取巧的因素,乃至于带着一种懒惰的因素而盈利。中国的续集或系列片也渐成气候但给人们一种熟悉的重温,无新意。清楚续集和系列片是一种矛盾混合体,既要商业的盈利又试图挑逗人们去满足他们的心理因素;既相信自己的创意有无限的延展,可能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了商业创意的慵懒度;既要信任观众对IP新鲜感的延续,而实质上观众对于新鲜感不可能永远热度保存。续集和系列片的核心要素是在于延续原先的创意,又能从那里抓住观众且对原先IP的期待出新,这是一个难度所在。因此,续集或系列片是真正考验创作者的是如何能够把持着温度,不断升温的艰难的爬坡并且实现他不断创新的目标。超越前期IP的余温,还能够保持永远的创造性,去满足观众,让创造者的智慧在有限性之中可以得到最大的体现。

我们对于不断适应市场、呼应时代的中国电影的创造性充满信心,也许需要“共同体美学”精神6,以创造中国电影学派的追求应用于续集或系列电影创作,在适应市场需要中创造本土经典,培植时代需要的影像文化品牌,特别是铸造中国化的审美精神影像经典,以不负伟大的时代。

【注释】

1 可参考周星撰述:1、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传播视域中的概念探究与其适应性,现代传播2017(11),人大复印资料影视卷全文转载2018(03);2、中国电影学派历史梳理、命名概念与发展认知,艺术百家2018(5),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9(04);3、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中国电影批评年鉴2017,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12月;4、中国电影学派建设视野中的改革开放40年抒情传统嬗变,艺苑,2019(1);5、中国电影学派体系的确立及其发展路径——新中国电影70年宏观透视,影博影响,2019(5);6、中国电影学派视域下“沉郁顿挫”的影像抒情审美,中国社科报,2020年5月21日。

2 蕙陶.《火烧红莲寺》人人欢迎的几种原由[J].新银星,1929(11).

3 可参考丁亚平.中国电影通史(1)[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4 同3,77.

5 参考新京报:2022年4月27日:电影新蝙蝠侠将拍续集,罗伯特.帕丁森将回归主演。北青网2022年3月22日:英皇电影2022片单正式发布《悬崖之上》将拍摄续集。

6 孙靖,饶曙光.“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源流及其方法论启示——饶曙光教授访谈[J].海峡人文学刊,2022(2).

猜你喜欢

系列片佐罗创作
怪杰佐罗力的 幽 灵 船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画系列片《聪明的甲金》喜获“金猴奖”提名奖
每个父亲都是佐罗
创作随笔
原创科普纪录片《播火录》第一季亮相第18届北京科博会
创作心得
“谁”在讲?——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叙述人类型分析
创作失败
西方造型实践的全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