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驱动皖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耦合度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3-03-27丽,

科技和产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皖北耦合高质量

张 丽, 李 斌

(1.淮北师范大学 财务处, 安徽 淮北 235000; 2.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导下,充分考虑安徽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以皖北地区为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效应,有利于实现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外关于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较多。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能为经济注入新动力[1]。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质量发展驱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消费结构水平提升资源环境影响和社会公平提高[2]。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交互影响所产生的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通过与国际高校的紧密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4]。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经济发展状况受自身影响较大,受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制度创新受到本身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完善且灵活的制度安排会为科技创新的提升营造好的发展环境[6]。创新投入是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潜力的重要保障;激活创新潜力、提升创新贡献是提高创新产出的关键环节;提高创新产出能力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红利共享[7]。以上文献主要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未能从两者互动影响的角度分析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两个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部分学者尝试探析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多从某一区域视角,如以山东省[8]、京津冀地区[9]、粤港澳大湾区[10]为例。

从现有文献来看,尚未有从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角度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继而提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基于此,本文剖析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理,根据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经济具体发展情况,构建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对策。

1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

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关系。

1.1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其内在机理是科技创新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及共享等层面影响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资源向科技创新产业和企业集聚。发挥科技创新驱动资源数智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会贯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其次,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需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首先,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市场主体和政府的创新扶持资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宽广,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大,科技创新的资金及人才资源供给就越充分,也就意味着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其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创新资源的集聚,特别是卓越创新人才、资金融通及科研平台等聚聚。依托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比较优势,将有利于共建共享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

2 实证分析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皖北6市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经济具体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获取性原则来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分别从科技创新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中选取4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表1)。数据均来自《安徽省统计年鉴》。

2.2 指标的处理

采用熵权法来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为了解决计量单位不同和数据

表1 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数量级不同给研究带来的问题,可采用极差法处理原始数据,具体处理公式为

(1)

式中:Wij为对第i年第j个指标进行公式处理后的数据;B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初始数据;Bmax为数据中的最大值;Bmin为数据中的最小值。

2)数据平移化。可以对数据进行平移化以解决数据数值为0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Aij=Wij+1

(2)

3)熵权法处理数据。主要是利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3)

(4)

(5)

式中:Ej表示熵值;Rij表示第i年第j个评价指标在所在指标样本中所占的比重;n为年数;θ表示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m表示评价指标个数。

4)计算发展水平指数。根据以上相关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即可计算皖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评价分值K,其计算公式为

(6)

2.3 耦合模型的构建

耦合度模型的一般方程形式为

(7)

由于研究只涉及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两个系统,故n=2,此时公式简化为

(8)

式中:C表示耦合度;K1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指数;K2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C的取值范围为[0,1],C越大,说明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大,C越小,说明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小。

计算出耦合度C后,就可以计算耦合协调度D,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一般方程形式为

(9)

K1,2=aK1+bK2

(10)

a+b=1

(11)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K1,2为综合发展指数;a、b为未知系数,取a=b=0.5。D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包括0和1),D越大,表示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越高,D越小,表示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越低。

2.4 发展水平分析

经过上述公式处理数据,可得2011—2019年皖北6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指数K1、K2、K1,2,见表2~表4。

表2显示了9年间皖北6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指数的变化情况。横向看,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指数均值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0.088 7增加到2019年的0.151 4,增加值为0.062 7,但是在2012—2013年出现了下降趋势,在下一年随即恢复上升状态。纵向看,6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指数整

表2 2011—2019年皖北6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指数K1

表3 2011—2019年皖北6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K2

表4 2011—2019年皖北6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指数K1,2

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某些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折下降情况。

表3显示了9年间皖北6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横向看,其发展水平指数均值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0.075 5增加到2019年的 0.160 5,增加值为0.085 0,但是在2011—2012年和2015—2016年均出现了下降趋势。纵向来看,皖北6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水平指数均非统一的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在某些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指数逆增长情况。

表4显示了9年间皖北6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指数的变化情况。横向来看,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均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 2011年的0.082 1增加到2019年的0.156 0,增加值为0.073 9。纵向来看,只有淮南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是逐年递增的状态,其余5市都是经历过下降的曲折上升阶段。

综上可见,皖北6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均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特别是科技创新发展较为落后,也说明目前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能力不足。

2.5 耦合协调度分析

对两个系统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可以知晓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19年皖北6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见表5。

表5 2011—2019年皖北6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D

表5显示,9年间皖北6市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有了一些提升,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由2011年的0.282 8增加到2019年的0.391 5,虽然依然是处于低等耦合阶段,但是较之前已经有所改善。从单个城市来看,各市9年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值相差不大,蚌埠耦合协调度均值最大,数值为0.331 0,亳州耦合协调度均值最小,数值为0.320 2,仅仅相差0.010 8,说明皖北6市之间的发展较为均衡,地区差异不明显。淮北和淮南在2019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达到了0.434 0和 0.423 9,迈入了中等耦合阶段,淮北的耦合协调度提升最大,宿州的耦合协调度提升最小。6市的耦合协调度提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逐年递增态势,有些甚至经历了多次下降的阶段,且耦合协调等级一直是处于较低的等级状态,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皖北6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不佳,两者之间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跟皖北地区科技能力较弱、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考察2011—2019年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得出如下结论:①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所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②皖北地区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总体上处于低等耦合阶段。

3.2 对策建议

1)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皖北振兴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及安徽省“三地一区”和皖北振兴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对接和合作,提升皖北地区协同创新能力。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主动对接科技创新平台,共享优质科技资源,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入融合,实现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2)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皖北地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是推动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皖北地区要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地。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与联动,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创新优势,支持企业与高校构建协同创新联盟。

3)加大科技创新要素投入,推动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皖北地区属于安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需要拥有一流创新型人才,引进、留住和用好一流创新型人才需要皖北地区完善引才、聚才和用才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提高政府研发投入强度,用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提高财政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皖北耦合高质量
摄影·美好安徽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