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3-27张可成
田 园, 张可成,2
(1.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2.山东女子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济南 250002)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使用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通过农业农村部进行注册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2018 年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文件,提出要构建农业品牌格局,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战略。2019 年国务院通过拨付专项资金,在全国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农产品地理标志正逐渐发展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的手段。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能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理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农业大省,且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也是地理标志产品大省。2008—2021年山东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个,是全国范围内数量最多的省份。尽管有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开发保护工作进行较早,但鲜有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从地理学角度,借助地理学分析方法的研究更不多见。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8和地理集中指数、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建议,以期借助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价值为农民增加创收,促进经济发展。
国内学者在地理标志方面的研究主要在法律和经济学层面。法律方面主要集中在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上,如有关地理标志商标的保护研究[2]和有关地理标志的多重保护体系改革[3]。经济学层面主要集中在研究地理标志的经济价值上,如李佛关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品牌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4]。也有学者结合地理研究模型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如王弘儒等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5]。还有学者运用地理学方法与统计方法相结合,分别对贵州省[6]、江苏省[7]、湖北省[8]和辽宁省[9]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研究,多数学者主要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展望。例如:以山东省十大地理标志产品为例,探讨其资源保护范围及商标使用情况[10];通过汇总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的数量和省域分布情况,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的分布情况及发展对策[11];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体系,分析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12]。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山东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山东省的人口、经济等相关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21》;山东省的地图信息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在计算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时,在ArcGIS10.8中通过坐标建立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数据库,将农产品地理标志转换为点要素进行分析;在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分析时,用ArcGIS10.8将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重分类和采样处理。
1.2 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
1.2.1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代表某项地理事物的集中程度,可以反映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异特征,计算公式为
(1)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区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T为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为351个;n为山东省地级市总数,为16个。G越接近100,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得越集中;如果是均匀分布,各地级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为T/16个,此时的G=25,所以,当G越接近25时,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越均匀。一般来说,当G大于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数值时,就可以表明其呈集中分布。
1.2.2 最近邻指数
最近邻指数可以反映5类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计算前,首先要用ArcGIS10.8将其空间分布转换为点要素,计算公式为
(2)
(3)
(4)
式中:R为最近邻指数;D0为空间中每一点与最近邻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DE为当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随机分布时,该区域内各类型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n为点的数量;A为区域面积。R=1,代表点状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R<1,代表点状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R>1,代表点状要素在空间上呈现分散分布。
1.2.3 核密度分析
利用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核密度分析可以计算5种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周围区域的密度,并进一步生成核密度图。核密度分析可以反映局部密度变化,通过核密度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热点区域。核密度分析的计算公式为
(5)
1.3 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地理探测器是用来探测空间分异性的工具,主要包括4个探测器:分异及因子探测、风险区探测、生态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13],基本表达式为
(6)
2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不同地级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
截至2021年,山东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 351个。各个地级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具体数量及占比情况见表1,空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表1可知,地理集中指数为30.31,大于均匀分布状态下的G值25,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相对较集中。从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产品地理标志多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数较少。
具体来看,济南、青岛、潍坊、威海和临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相比其他城市较多,占比都超过了10%,其中青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有54个,占比15.38%,在山东省各地级市中占比最大。而东营、德州、聊城和菏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都不足 10个,东营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仅有5个,占比1.42%,在山东省各地级市中占比最小。
2.2 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
农产品地理标志根据生物属性和商品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类、畜牧业类和水产业类,其中种植业类又分为果品类等14类,畜牧业类分为肉类产品类等4类,水产业类分为水产动物类等3类。山东省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数量及地理集中指数见表2。由表2可知,山东省主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有5类,分别是蔬菜类、果品类、粮食类、肉类动物类和水产动物类。其中果品类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为113个,占比32.19%,是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中数量最多的,其次蔬菜类、粮食类、肉类产品类、水产动物类的数量均有20多个,而其他几类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都较少。
从地理集中指数来看,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理集中指数G均超过了30,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食用菌类、香料类、花卉类等数量较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理集中指数G都超过了50,呈现较明显的集中分布特征;而数量较多的5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理集中指数G都没有超过40,表明分布较均匀;烟草类、蛋类产品类等农产品地理标志数只有1个,故其地理集中指数G为100。
表1 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数量及占比
图1 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
从山东省5类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最近邻指数来看(表3),蔬菜类、果品类、肉类产品类和水产动物类的最近邻指数都小于1,表明这4类农产品地理标志是集聚分布,其中水产动物类的集聚效果最明显;而粮食类的最近邻指数大于1,呈现分散分布的特征。结合表2中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集中分布地区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不同的。蔬菜类、粮食类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如济南、潍坊、临沂等,而水产动物类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城市,如烟台、威海等。内陆地区土地平坦,气候适宜,有利于种植业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因此水产动物类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较多。
2.3 5类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核密度分析
利用ArcGIS10.8对5类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核密度图。由图2可以看出,蔬菜类农产品地理标志有一个核密度高值区,具有单热点区域[图2(a)],位于青岛,此外,济南、泰安以及临沂、潍坊也是较高密度区;其余4类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有两个核密度高值区,具有双热点区域[图2(b)、图2(c)、图2(d)、图2(e)]。其中,果品类的热点区域分别位于青岛和威海,济南、枣庄也是较高密度区;粮食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热点区域分别是济南、淄博一带和潍坊、青岛一带,临沂、日照一带也是较高密度区;肉类产品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热点区域分别位于济南、淄博一带和济宁;水产动物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热点区域位于威海和潍坊,此外,烟台、青岛一带也是较高密度区。
表2 山东省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及地理集中指数
表3 山东省5类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最近邻指数
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热点区域可知,蔬菜类、粮食类、肉类产品类农产品地理标志多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果品类在内陆和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受到经济和自然条件双重影响;水产动物类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具有趋近自然聚集的规律。
图2 山东省5类主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核密度图
3 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构建指标体系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选用山东省各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数为因变量,参考文献[1],自变量选取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和交通设施4类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方面包括降水量X1、气温X2、农用地面积X33个因素;经济水平方面包括GDPX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5、第一产业增加值X6、人均可支配收入X74个因素;人口结构方面包括人口总数X8、人口密度X9两个因素;交通设施方面包括公路里程X10、公路密度X11两个因素。
3.2 单因子探测
利用ArcGIS10.8将因变量和自变量根据自然断点法重分类为5类,并将其导入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各项影响因素的P值均为0,均通过了检验,表明各项影响因子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都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在自然环境方面,降水量的q值为0.540,表明降水量对Y的解释力为54%,是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的重要因素,充分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经济水平方面,与农业经济联系最直接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对Y的解释力为49.9%,其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也较大,解释力超过了40%;人口结构方面,人口总数对Y的解释力达到了71.1%,是11项影响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表明人口总数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的影响程度最深;交通设施方面,公路密度对Y的解释力为62.8%,说明交通发展水平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
3.3 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
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可以识别出任意两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评估因子Xi和Xj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Y的解释力是增强还是减弱,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q(Xi∩Xj)来表示。当q(Xi∩Xj)=q(Xi)+q(Xj)时,表明两因子之间相互独立;当q(Xi∩Xj)>q(Xi)+q(Xj)时,表明两因子交互后非线性增强;当q(Xi∩Xj)>max[q(Xi),q(Xj)]时,是两因子交互增强类型。为了探究两种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因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两种类型:非线性增强和两因子交互增强。这也进一步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表4 单因子探测结果
具体来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公路里程的交互作用对Y的解释力最强,达到了99.1%,此外,气温X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5、气温X2∩第一产业增加值X6、降水量X1∩气温X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5∩人口密度X9、降水量X1∩人口总数X8的q值都大于0.98,表明他们的交互作用对Y的解释力超过了98%,由此可见, 两种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分布比单因子有更显著的影响。概括而言,农业经济水平与交通设施的交互作用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时,农产品价值才更容易体现,进而形成农产品品牌。同时,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形成创造条件。农业经济水平与自然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也很大,适宜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产出高品质农作物,提高农产品价值。此外,人口总数、人口密度等社会因素与农业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容忽视,人口总数多、密度大也就意味着市场广阔,能为各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提供条件。
表5 因子交互作用探测结果(q值)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地级市、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其中,青岛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占全省的15.38%,东营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仅占全省的1.42%。在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中,主要研究了5类主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粮食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最近邻指数大于1,呈现分散分布特征,蔬菜类等其余4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最近邻指数都小于1,呈现出集中分布特征,其中,蔬菜类和果品类等多集中在内陆地区,水产动物类集中在沿海地区。核密度分析发现,蔬菜类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单热点区域,其余4类农产品地理标志都具有双热点区域。
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在单因子探测中,人口总数、公路密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但其解释力不足80%,故进行了交互因子探测。交互因子探测的结果表明,农业经济水平与交通设施的交互作用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农业经济水平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次之,人口结构因素与农业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4.2 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3点建议:
1)针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该逐步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要充分挖掘东营、德州等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以地理标志制度为契机,积极引导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与保护工作。还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扶持力度,鼓励生产者们对有开发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培育和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有计划地组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协调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针对山东省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驱动,如蔬菜类、果品类多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水产动物类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等。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根据地域差异制定相关计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扩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形成集聚效应。
3)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可以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与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在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对其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各项保护措施,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要在保护和传承中使其稳定发展,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