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3-26苗贵涛秦海敏穆庆榜
苗贵涛 秦海敏 穆庆榜
新文科建设要求高等教育要着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教学,为适应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的挑战,财会专业向智能会计、智能财务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与其他学科、专业有机交叉融合,以满足新文科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也给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体现。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水平金课,既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不断渗透,金融市场变革和金融工具创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财务理论和实践也随之进行持续变革与重构,未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将是德才兼备、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以新文科建设的学科融合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讨论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革命,探索新文科视域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夯实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长期以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认为思政教育与学科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关联不大、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是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自己无关。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思政教育仅仅依赖思政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每门课程任课老师都要共同担负育人使命与重任,专业课教师必须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尤其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更应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注重课程思政,坚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秉承客观公正、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等积极向上的会计价值观”的育人思想,以思政为引领主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国家需要人才。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围绕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在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等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企业融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等任何一项财务活动及其与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客户和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都是其战略和经营决策落地的体现,彰显着企业及其财会等员工的商业伦理、职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影响企业价值,还涉及社会、环境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社会财富积累和社会进步,影响金融市场及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财务管理课程所承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开展的,专业素养和品格更加体现为社会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最终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尽管财务管理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具有与思政教育的高度统一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意将课程思政教育生硬植入专业教学内容,破坏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需要教师根据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准把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点,找准平衡点,实现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双赢。这就要求将思政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发掘专业知识体系中切实契合的思政元素,比如,在理论教学环节,将组织财务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财务目标定位及财务关系的处理与商业伦理相融合、投资决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融合、融资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与法治及誠信等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案例材料素材和师生互动环节,结合现实说教,价值引领,以智育德,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价值观提升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远大抱负,培养爱国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环境、社会以及国家建设等紧密结合,使学生提升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显性专业水平的同时,将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融合到专业内容,做到强化思政隐形教育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夯实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以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人才培养深度结合的目标。在实践应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训与“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及专业技能竞赛,使学生体验实践和现实与理论的差异,反思自身理论学习成效的同时反思自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教师结合学生实践活动行为及其结果,自身及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给予学生切实而诚恳的思政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以积极、诚信、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和法治观念对待投融资决策、日常的营运资金管理和处理财务关系是净化理财和营商环境、保持廉洁自律的不二法门,认识到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是时代赋予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实业报国、为社会作贡献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敬畏法规、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客观公正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并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和自信心。
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大智移云物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投融资管理及日常资本运营管理中不断渗透,智能财务决策及场景化应用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财会的未来将是会计、财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财务决策的大数据信息来源越发多样化,不仅涵盖了企业微观数据、行业中观数据以及不同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层面的宏观数据,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针对智能财务的复杂情况,恰当地选择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工具和资源,采集、挖掘和清洗有助于财务决策的大数据信息,并据以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是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培养,也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和内容必须与信息技术有机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数字经济的业财融合思维、数据分析与决策、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能力,注重大数据财务信息挖掘、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Python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学生使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复杂的财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与金融学、经济学、法律等相关学科有机融合,拓展学生跨专业能力
新科技、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日新月异,带来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不断重构,金融市场的变革及其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和金融工具持续创新,企业的理财环境和财务决策日趋复杂,财务管理知识、技能与实务创新速度大大加快,新思想、新思维、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对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目前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微观个体,其理财行为势必会受经济、金融、法律、技术和市场等环境的影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对所处的理财环境及财务决策进行常态化研究、审视和评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策略与措施,实现管理目标。为此,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会计、懂财务、懂业务,还要懂金融、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等,财务管理人才必须由单一技能型应用人才向综合管理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些变化和发展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以经济、金融、法律环境等外部条件以及内部公司治理等为背景,将财务管理内容逻辑安排有机植于理财环境和公司战略,将投融资管理内容与金融、经济、法律、公司治理以及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管理与业务管理、经营决策等知识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业财融合思维,站在战略高度从经营管理与财务系统、整体协同角度多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业财问题的综合能力,多维度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开展财务领域的项目管理工作,有效解决项目管理中的跨学科问题、科研创新能力。
与人文科学交叉融合,提升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
加强新文科建设,必须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培育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加强人文修养教育,在突出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彰显立德树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管理视野、沟通交际能力、抵抗压力、正确处理商业伦理与道德范畴矛盾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判断力等方面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底蕴,财务管理活动及其财务关系管理的专业教学,与社会责任、国计民生密不可分,这些知识点不仅蕴含着可发掘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遵纪守法、时代担当等有关思政元素,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财务管理环境中文化环境的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以及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借助相关案例事件分析,引导学生保持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立足本土,关注国情、社情与民情,了解国际动向,进一步体会人文素养底蕴对职业行为及职业发展的影响,这对加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会非常大,对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网络文明素养,在面临复杂情况时把握正确的方向,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刻苦学习钻研、投身国家建设的激情,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
设计合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依托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点为轴线,以问题为导向,融入经济政策、金融创新、税法等理论实践前沿及教改教研成果,精心设计线上教学视频、测试、作业、技能训练、案例及阅读、讨论等多元化模块,实现课程内容前后联系及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内在关联,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财务、会计、金融、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法治与道德等学科知识,建设具有规模的动态网络课程资源库,为师生提供涵盖思政、融合多学科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视频教学应用实例解析理论,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并应用于现实;通过讨论辨析疑难点并提高沟通表达能力;通过测试、作业和技能训练等加强式学习,及时掌握学生接受情况及应用能力,解决教与学问题;真实案例及阅读,让学生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角度深度观察、思辨财务行为及后果,培养发现和解决复杂财务问题能力,做到专业教学、跨专业拓展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编号:2021SJGLX142);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SXHLX055);河南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JXY202109);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XYJ2020009);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XYJ2021021)。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