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旅游资源类型、等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探讨

2023-03-25高竹军李忠东彭相荣杨义东杨金山

科技和产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四川旅游资源

高竹军, 李忠东, 彭相荣,, 杨义东,, 杨金山

(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 成都 610072; 2.四川省新维地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成都 610072)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得名“四川”并沿用至今[1]。四川地跨中国大陆地势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地貌特征复杂[2-3]。区域性气候差异特征显著,涵盖了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和川西北高原高寒气候区3大气候区[4-5]。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造就了四川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多年以来,部分学者对四川的旅游资源开展过资源分类和评价研究等工作[6-11],但对旅游资源的分类相对简单,划分标准不统一,多以定性评价为主,由于缺乏基础性调查数据,未对全川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价。在充分研究和总结河北省、贵州省、海南省等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在2019年启动了全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双普查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查明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本文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川旅游资源特征进行系统分类和综合评价,研究旅游资源的类型、等级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四川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开发潜力,为四川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保护及旅游规划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四川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1.1 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2017年国家发布了最新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以下简称“国标”)[12],其评价体系是针对资源单体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按照“国标”,旅游资源按资源性状特征进行三级分类,但也有学者在依据表征资源单体规模时按照资源的空间尺度来进行分类[13]。“国标”代表了普遍性,但不同地区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国标”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14]。本文依据“国标”,结合四川实际,按照资源的性状,即资源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类,将四川省旅游资源依次划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其中,主类和亚类是构造层,而基本类型是实体层,也是划分标准中最核心的分类单元和资源单体[15-16]。

同时,通过资料梳理和大数据统计,补充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资源类型,如盆地型景观、钙华与泉华、川菜菜品与饮食、绣品等。结合四川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和定位,纳入传统技艺工艺、传统礼仪与节庆、特色村寨、展览、赛事等。结合四川省旅游资源实际,在“国标”8大主类基础上,删减四川省不具备的亚类和基本类型,如海面亚类及其基本类型。

1.2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四川省旅游资源建立了主类8个、亚类26个、基本类型131个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表1)。主类沿用“国标”的8个类型,亚类总量增多典型物种、特色镇村(寨)、传统与特色菜品饮食、现代节事活动等4类,删减了海面亚类,基本类型总量增多21类。另外,提出了新发现和新认定两种新资源概念。前者是指已有资料中从未记载过和其他行业已有资料中有记载,但从未作为旅游资源进行过记录的资源;后者是指通过调查对已记载资源的旅游价值明显被低估或存在认知偏差、旅游属性认知不全的资源的重新认定,以及通过不同的景观组合所形成全新的组合性资源。

表1 四川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单体数量

由四川旅游资源8大类的基本类型及单体景观数量比较发现(图1),在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中,建筑与设施类的基本类型最为丰富,共有34个,占总数的25.95%,地文景观(21个)、旅游购品(18个)和历史遗迹(17个)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6.03%、13.74%和12.98%。在旅游资源的景观数量构成中,全省总量为245 748处,其中新发现新认定旅游资源65 146处,占总量的26.51%。自然旅游资源类(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4个主类)有73 600处,占总量的29.95%;人文旅游资源类(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和人文活动4个主类)有172 148处,占总量的70.05%,二者类型的数量之比约为3∶7。其中,建筑与设施类的资源数量最多,共有106 966处,占总量的43.53%,占人文旅游资源类的62.14%,历史遗迹和生物景观类次之,分别为39 185处和31 850处。表明四川省旅游资源形成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元的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也是四川旅游资源的重要特点。

图1 四川旅游资源分类统计

2 四川旅游资源的等级划分

2.1 等级划分标准

结合四川省旅游资源的自身特征,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针对新发现新认定的优质资源知名度一项较难得分的问题,对评价评分标准中的知名度(10分)进行完善,将评价因子“知名度”修改为“知名度(潜在知名度)”,即在评定一部分新发现新认定优质资源时,根据其游憩度、价值度、珍稀度等资源本底条件,判断该资源所具备的知名度潜力;另外,针对新发现新认定资源中的优质资源以及“三州”高海拔、偏远地区的优质资源在开发利用价值(20分)中较难得到较高分数,将导致这些资源难以被认定为五级资源的问题,需对资源评价等级划分补充完善,将五级资源的得分区间由≥90分修改为总分≥90分,或资源要素价值得分≥75分。

因此,将资源评价项目(满分100分)划分为资源要素价值(80分)与开发利用价值(20分),资源要素价值项目由游憩度(15分)、价值度(15分)、珍稀度(10分)、丰度(10分)、完整度(10分)、组合度(10分)、知名度(潜在知名度)(10分)6个评价因子组成,开发利用价值项目由交通与设施(10分)、适游与使用(10分)两个评价因子组成,每个评价因子划分为4个评分等级。

根据旅游资源评价总分值,将全省旅游资源划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级别分别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或资源要素价值得分≥7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为30~44分;低于29分(含)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2.2 旅游资源等级特征

按照上述标准定级划分(图2)统计得到:五级资源1 864处,占总量的0.76%;四级资源5 250处,占总量的2.14%;三级资源39 863处,占总量的16.22%;二级资源88 947处,占总量的36.19%;一级资源109 805处,占总量的44.68%;另有13处资源未定级。从全省旅游资源定级结果来看,级别从低到高各级数量依次递减,即资源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占比越低,符合金字塔形的排列规律。

图2 四川旅游资源等级结构

从定级结果来看,建筑与设施因主类数量最为庞大(图3),在所有5个级别资源中均占绝对优势;但从各级别资源占该主类资源总量的比重来看,以天象与气候景观中的五级、四级、三级资源占比最高,分别为2.02%、4.46%、34.22%,说明该主类资源尽管数量不多,但品质突出;二级资源以旅游购品(文创产品)最为突出,占比39.44%,一级资源以生物景观最为突出,占比为49.82%。

图3 四川旅游资源等级划分数量分布饼图

3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由四川省优质旅游资源(四级和五级)分布散点图来看(图4),以成都为中心的川中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密度最高,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发散,川西高原分布较为零散,具有聚群现象明显,非均衡性显著的特征,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7-21]。本次结合全省旅游资源类型和等级特征分析得出,旅游资源之间局部关联性较强,资源空间地理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六区一带”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4 四川优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散点图

1)成都平原是全省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俗称“川西坝子”,作为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成都平原诞生了著名的古蜀文化[22],成都平原集中了全川人文类旅游资源的精华,在全省旅游版图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催生了大量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人文景观,如都江堰、三星堆、乐山大佛、三苏祠等。

2)川南地区是全省红层地貌旅游资源重点区。川南地区以中生代红层为物质基础发育了一系列较为壮观的方山丘陵,如合江福宝、笔架山、泸州忠山、方山、蜀山竹海丹霞等。巴蜀先民在此经年累月地开展石刻活动,形成如重龙山摩崖造像、荣县大佛等摩崖石刻资源。在独特的地形地貌上,还孕育了恐龙文化、盐文化、彩灯文化等,比较著名的有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盐业博物、自贡彩灯大世界等景点。

3)川东北地区是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川东北地区地形以浅山丘陵为主,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全省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诞生了朱德、邓小平、陈毅、罗瑞卿、张爱萍等一批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名副其实的伟人将帅故里。同时,川东北地区巴中等地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此留下多处革命遗址及宝贵文物。

4)川西高原独特地貌形成了优质的自然类旅游资源区。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这里有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等山川切割出来的高山峡谷,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和大熊猫栖息地、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的稻城亚丁、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四姑娘山、海拔7 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青藏高原最东缘的冰川——雪宝顶冰川等,是全川自然类旅游资源的集大成地区,是开展高原生态旅游观光的最佳区域。

5)横断山脉是藏羌等民族交融的天然走廊带。藏羌等少数民族主体位于川西高原及邻区,该区域作为康巴文化及羌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历史深厚的宗教文化和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康巴文化、嘉绒藏文化、羌族文化的独特风情,充分体现于藏族、羌族的建筑、服饰、习俗、文学、技艺、歌舞等众多方面。藏羌碉楼、唐卡、藏医药、藏戏、锅庄舞、弦子舞和羌族的挑花刺绣都体现出藏羌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情,民族说唱史诗《格萨尔王传》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享誉世界。

6)攀西地区全省阳光康养旅游资源的核心区。金沙江干热河谷位于川滇之间,其间金沙江干流长约850 km,包括其两侧支流海拔1 300~1 6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干热河谷地区日照充足,炎热干燥,干雨季节分明;冬季阳光灿烂,气候温和,空气质量良好,是中国西南尤其是四川不可多得的一块避寒旅游地,如攀枝花米易、凉山德昌、西昌等地适宜开展阳光康养旅游。

7)大凉山区域是彝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聚集区。凉山地区是彝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自古以来,大凉山地区就是四川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整个区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节庆旅游资源多种多样,如彝族火把节、彝族年、彝族歌舞、彝服彝绣、毕摩文化等,是体验神奇彝族文化的重要区域。

4 四川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潜力

4.1 四川优质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

通过评价标准的优化,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原标准中,新发现新认定资源或因“知名度”“交通与设施”评分不高而很难被评定为五级资源的问题,以及偏远、“三州”地区优质资源或因“交通与设施”“适游与使用”评分不高也难以被评定为五级资源的问题。二是优化后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对资源本底要素价值的评价,更符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更能帮助挖掘四川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体现四川省旅游资源的特征优势。

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四川的优质旅游资源特征,本文列出了四川优质旅游资源(四级和五级)等级结构图(图5),图中可见,四川优质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类有2 582处,占总量的36.29%;人文旅游资源类有4 532处,占总量的63.71%。另外,从26个亚类来看,五级资源主要分布在人文景观综合体、自然景观综合体、湖沼、物质类文化遗存和非物质类文化遗存,这5个亚类五级资源均在100处以上,总量超过五级资源总量的47%;四级资源主要分布在人文景观综合体、实用建筑与核心设施、自然景观综合体、物质类文化遗存和典型物种,这5个亚类四级资源均在300处以上,总量占全省四级资源总量的52.07%。

图5 四川优质旅游资源类型等级结构

四川的优质旅游资源丰富与自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人文密不可分,顶级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四川是国内唯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齐全的省份[23-24],共计5处,总量居全国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居全国第一。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四川具有自然生态景观独特多样、高品质自然风光富集、物种类型繁多等特点。川西及川南地区高山、极高山密集分布,是全球山地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5],形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天象景观资源和高品质沟谷型景观,拥有多个3 000 m以上的冰雪旅游资源富集带,是中国南方冰雪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26]。四川断层发育、断裂活动频繁[27-28],是全国温泉资源分布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9],具有“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等典型的灾变遗迹及其治理工程。同时,四川具有特色高原旅游资源,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地表钙华景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景观奇特,全球罕见。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巴蜀文明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有4 500年以上从未间断的文明发展史。作为古蜀文明发祥地的四川,是秦汉文化、三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秦汉寻踪、三国文化和“蜀学”文化体验的重要旅游区域,是全国蜀道文化旅游资源中心。四川拥有16座汉阙,集中在渠县、梓潼等地,是中国汉阙数量最多的省份,现有红军石刻标语3 000余幅,全国第一。四川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道教发源地及发祥地、道教文化重要传播地区。四川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全国唯一的藏羌彝民族走廊,是体验藏羌彝文化,开展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典型场所;四川特色产业享誉盛名,是中国酿酒产业最发达、白酒产量最大、优质品牌最多的省份,同时其种茶面积、茶叶产量以及茶产业链等也均具有代表性。

4.2 四川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参照四川地貌区划、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的因素与特征,采用多要素综合分析法,重点考虑同一类型及其组合的空间分布,将四川旅游资源划分为旅游资源大区、亚区和小区3个层次,其中大区2个、亚区5个、小区19个,以此建立了四川省旅游资源区划系统(图6)。划分出的资源区在开发利用方向上应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有利于揭示四川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认识区域资源特征,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和区划特征具有资源组合好、互补性强的特点,四川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聚集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丰富、类型全面,而且极具地方特色,品牌特征突出,垄断性高,空间组合配套好,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利于空间上的组合开发。

四川旅游资源在西部形成川西高原旅游资源大区,以大草原、大九寨、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安宁河谷、大小凉山等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为优势,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组合丰富多样,品位极高,与该区域丰富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互补。在东部形成四川盆地旅游资源大区,以古蜀文化、天府文化、长江文化、巴人文化等人文底蕴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组合为优势,与局部多样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形成互补。除明显的区域组合外,四川还具有以红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为代表的条带状方式旅游资源组合。这样极强的组合型和互补性,使旅游资源形成了多个风格各异,有较大影响力、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区,有利于进行合理分区建设和多层次开发,是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突出优势。

5 结语

1)四川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大省,资源总量24.57万处。资源类型多样,除沙漠、海洋两大类外几乎涵盖所有类型,与“国标”相比,删减1个亚类,新增4个亚类和21个基本类型。人文类景观数量较自然资源类具有显著优势,建筑与设施类的基本类型最为丰富,反映出四川省旅游资源形成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元的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2)四川的优质旅游资源体量庞大,四级和五级资源总量为7 114处,占总量的2.9%,其中人文类占有绝对优势,占优质旅游资源总量的63.71%。五级资源主要分布在人文景观综合体、自然景观综合体、湖沼、物质类文化遗存和非物质类文化遗存等5个亚类,超过五级资源总量的47%。

3)在四川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背景下,形成了成都平原人文类旅游资源富集区、川南地区红层地貌资源区、川东北红色旅游资源区、川西高原优质自然类旅游资源区、横断山脉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带资源区、攀西阳光康养核心区和大凉山彝族文化聚集资源区等7大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资源组合好、互补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4)四川自然环境结构复杂,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许多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或独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四川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众多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巴蜀文化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等闻名于世。

猜你喜欢

四川旅游资源
A gift I treasure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灾后两年新四川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