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023-03-25陈光华郭海宁

教育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研究者语音汉语

汪 燕,陈光华,郭海宁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一、问题提出

世界上现存的文字系统基本可归为两大类:表音文字系统和表意文字系统。Tunmer等人的研究中提到,最早关于语音意识的研究是由Bruce在1964年开始的,针对表音系统文字的研究,为后续人们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目前,语音意识研究最广泛的方向是英语语音意识,其他语言的语音意识研究往往与英语语音意识进行对比。而国内关于语音意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姜涛等人于1996年开始系统论述语音意识的理论观点。[2]语音意识作为一种元语言能力(metalinguistic ability),对幼儿语言的词汇获得与认知、汉字识别、二语习得及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语音意识是预测幼儿未来阅读能力的重要且可靠因素。[3]

本研究对1980—2022年间的中英文3—6岁幼儿语音意识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检视已有研究成果的共性和差异,尝试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语音意识?国内外3—6岁幼儿语音意识研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如何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进行测量?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的选取

研究样本检索自CNKI、Web of Science和Springer Link数据库。笔者以“语音意识”和“幼儿”“学前幼儿”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以“Phonological awareness”和“preschool child”为主题词在Springer Link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设置以下筛选标准:第一,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仅限定在3—6岁,且被试为普通幼儿,不包括自闭症、语言障碍、听觉障碍等特殊群体;第二,文章来源包括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文章;第三,研究为“全文原创文章”,排除综述类或咨询报告类文献;第四,研究主题仅限定为语音意识而非语音能力或语音加工等主题;第五,样本量大于等于30人;第六,从语言种类上,只选取汉语作为母语幼儿对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意识,英语作为母语幼儿对英语的语音意识,不考虑其他语言种类和类别。经过阅读摘要和概览全文,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文献56篇。其中国内文献30篇,国外文献26篇。

(二)内容分析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即在一定的分析框架指导下,将文献内容组织和集成到一定的主题、类别和代码中形成客观、系统的量化结果,并对量化结果进行分析、描述和推论。[4]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依据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样本,确定分析单位;第二,设计内容分析维度和类目编码体系;第三,依据类目编码体系对研究内容进行评判和归类统计;第四,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和描述,并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本文根据研究问题,在通读研究文献摘要和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的基本情况、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四个维度的内容分析编码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3—6岁幼儿语音意识内容分析的编码体系

(三)内容分析信度

以篇为单位开展内容分析,每篇文献的具体内容从上述的4个维度(共11个二级类目)进行统计分析,共计需要完成616次评判,为了保证内容分析的信度,本文三名研究者共同制订内容分析框架,多次交流对编码内涵的理解。随机选择3篇文献,三名研究者背靠背独立评判,根据内容分析信度公式R=(n×K)/(1+(n-1)×K)[4],平均相互同意度K=2M/(N1+N2),M为两者都完全同意的类目数,N1为第一评判者分析的类别数,N2为第二评判者分析的类别数,计算出平均相互同意度K是0.91,内容分析信度为0.97。针对评判结果不一致的类目,进一步协商确定最终的编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基本情况

1.发表年份

根据发表年份进行国内/国外的分类统计,获得文献年份数量分布图(图1)。

图1 3—6岁幼儿语音意识研究文献年份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国外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研究相对较早,可追溯到1990年以前。1990—2005年间出现两个小高峰,这一段时间研究者主要对语音意识的本质进行探讨,如语音意识的概念、内在结构以及发展特点等。2005年以后的研究数量相对趋于平稳,研究主题也更加多元,出现语音意识的干预训练、影响因素及双语之间的迁移等类型的研究。例如,Ingvar等人研究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幼儿语音意识的影响。[5]

国内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研究相对较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姜涛等人介绍关于语音意识的一些理论观点及国外的研究动态,为国内学前幼儿汉语语音意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2]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10年,这一阶段关于学前幼儿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数量激增。研究者主要探讨3—6岁幼儿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一些促进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唐珊等人在2009年提出的分享阅读法。[6]2010年以后,相关研究数量趋于平缓,综述类文献居多。

2.学科领域

从研究文献的类别或作者所在的学科领域来看,国内外关于语音意识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分析研究文献的学科领域有助于我们对语音意识的语言学本质、心理发展机制和教育发展规律等有更深入的了解。林泳海等人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学前幼儿的发音特点,如首音发音存在“擦音化”“边音化”等特征,以及不同地区的方言类型会对语音意识产生影响。[7]幼儿语音意识发展年龄特征和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为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二)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是确定语音意识研究整体思路的重要依据,不仅决定研究方式,还影响对研究结果的具体解释。首先,本研究从概念定义的清晰度分析已有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52%的研究引用他人观点作为语音意识概念的界定(即引用型);41%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自行定义语音意识的概念(即自定义型);7%的研究没有提及语音意识的定义(即缺失型)。

事实上,根据不同研究者的定义可以发现,一般而言人们将语音意识看作是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语音意识的发展至少涉及两个维度:语言复杂性和认知操作。在语言复杂性方面,研究者在定义语音意识所涉及的语音单位大小上有所分歧。例如,Tunmer等人对语音意识的界定仅指对“音位片段”的反应与操控,等同于音位意识[1];Treiman等人所定义的“语音意识”范围更为广泛,包括“音节意识、音位意识以及首音-韵脚意识等”[8]。

在认知操作方面,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语音意识单纯指向于内在的意识层面,体现为对语音单位的辨别,另一部分研究认为,语音意识除了意识到不同的语音结构构成外,还要有心理操作层面的运用。例如,Stanovich认为应该抛弃语音意识中“意识”这个词,因为意识缺乏操作性,应称之为语音敏感性。[9]徐芬将语音意识任务所涉及的操作能力具体分为分析和综合这两种。[10]

目前,引用最多的是研究者Treiman提出的概念:语音意识是指对口语中任何语音单位的意识,这些语音单位包括了音节、首音-韵脚和音位。除此之外,研究者徐芬对语音意识的定义为个体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及运用,在国内被引用频率最高。

表2 语音意识概念的提出者及引用频率(N=53)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文献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测量,测量3—6岁幼儿现阶段语音意识的发展水平。Sodoro等人根据测试的目的和使用人群将语音意识测试工具分为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和基于课程的测验。[11]除了这种基于测试目标的分类,语音意识所选择的测量任务多样,不同的测量任务也会影响所得结果。Lewkowicz归纳了10多种测量语音意识的方法,如声音—单词匹配、单词—单词匹配、音位计数、音位删除、音位替换等。[12]徐芬将语音意识的任务类型分为语音综合(phonological synthesis)、语音分割(phonological segment)和声音的觉察(sound detection)三种。[10]王燕将汉语幼儿的语音意识测试任务分为辨别式和产生式两个维度。[13]

依据测量法的操作定义,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式依次分解每篇文献中对语音意识测量方法的操作描述:第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或听觉加视觉的方式呈现;第二,所涉及的语音单位,包括音节、首音、韵脚和声调;第三,采用的任务类型,如辨别式或分析式、综合式等;第四,测量工具的来源,自编型或引用型。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前幼儿语音意识的研究方法(部分)

由表3可知,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有单一的听觉呈现和听觉加视觉这两种呈现方式。国内研究者主要采用听觉的呈现方式,国外研究者主要采用听觉加视觉的呈现方式。就3—6岁幼儿而言,相较于单一的听觉呈现方式,有视觉的辅助,如呈现简笔画的图片,可以更好地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

在语音单位上,英语语音意识测试包括音节、首音、韵脚和音位四个方面。由于汉语本身属于表意文字,形和音的对应具有不透明的特点,对音位意识的发展不利。[14]因此,汉语语音意识测试通常不涉及对音位意识的考察,增加了汉语特有的声调意识,主要对音节、首音、韵脚和声调意识的测试。

在任务类型上,语音意识的测量主要可以分为辨别式、分析式和综合式三种。在英语语音意识测试中,测试任务大多同时结合辨别式、分析式和综合式这三种形式。在汉语语音意识测试中,往往只采用辨别式任务,或者只针对音节做分析和综合层面的考察,在少数结合了辨别、分析和综合这三种测量方式的文献中发现,汉语幼儿在首音和韵脚意识的分析、综合任务中出现地板效应。[15]

除了常规的辨别式、分析式和综合式这三种任务,徐宝良等人参照《香港学前幼儿母语语言量表:音素、文法对比及词汇》,采用听音跟读、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和重复发音等方式测试汉语语音意识。[16]

在工具来源上,研究者采用自编测量工具的比例高,往往根据自己研究的重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测量方式的不同是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分歧的重要原因,目前引用的测量工具中,Wagner开发的CTOPP语音意识综合测试是目前引用次数最多且较为权威的测量工具。

(四)研究主题

1.发展特点

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特点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语音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语音意识中各语音单位的发展次序;第三,语音意识发展的性别特征。

首先,从语音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上来说,3—6岁幼儿的语音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语音意识水平不断增强且呈稳定趋势。[17]其次,从语音意识中各语音单位的发展次序上来说,Jason等人介绍了语音意识的发展概念化理论(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即幼儿对语音单位的敏感性以一种类似于单词结构层次模型的阶段式发展,即从敏感到更大的语音单位到更小的语音单位。[18]总结研究结果,本研究证实了这一语音单位的发展次序,无论是汉语的语音意识还是英语的语音意识,都可将语音意识发展的顺序描述为从大语音单位(音节意识)向小语音单位(首音-韵脚意识、音位意识)的逐步发展过程。[9]

以英语为母语的幼儿具备较好的音节意识和首音-韵脚意识水平,音节意识通常在3—4岁左右出现,首音-韵脚意识通常在4—5岁左右出现,音位意识最后出现。[19]

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符合语音意识发展概念化理论,但是在音节意识与汉语独有的声调意识的发展先后次序上,不同研究者之间存在分歧,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次序研究如表4所示。例如,方意发现声调意识最先发展而音节意识随后产生。[3]唐珊等人认为音节意识先于声调意识发展。[20]研究者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研究者仅考察音节、首音和韵脚意识的发展次序,而未将声调意识纳入考察之中。而另一部分研究考察首音、韵脚和声调意识却忽略了音节意识。除此之外,测量的方式多样,所选被试的年龄差异也是导致研究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

表4 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次序研究

最后,从语音意识发展的性别特征上来说,大多数文献尚未考察语音意识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仅有的文献对此也存在分歧。Cormier报告了女孩在语音意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1]Ingvar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4]但是严倩提出在研究中并未发现性别的显著性差异。[22]

2.影响因素

对语音意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语音系统自身的特点、一般认知能力、阅读经验及音乐学习等都会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发展产生影响。国内外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关注家庭对语音意识的影响,如家庭的读写环境、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

已有研究均已证明家庭读写环境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重要性。例如,阮福金等人认为家庭中的文化活动,父母对待阅读的态度及阅读材料的性质等都影响学前幼儿语音意识的发展。[23]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是影响童语音意识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Lonigan等人通过对中高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幼儿语音意识的研究发现,家庭收入水平和幼儿的语音意识发展显著相关。[24]除家庭对幼儿语音意识影响之外,研究者也探讨了不同地区的方言对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但不同研究者之间存在分歧:一种是认为方言对学前幼儿语音意识发展没有影响[16];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说方言的幼儿的语音意识比单一讲普通话的幼儿更好[7]。

3.干预训练

众多研究表明语音意识水平对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预测未来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

国内研究提出的对语音意识的干预主要是针对语音方面的学习,包括拼音学习、语音辨析和语音拼读等。陶沙等人认为,拼音学习是促进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有效途径,汉语作为一种表意文字,通过汉语拼音可以建立汉字的形与音之间的联结。[14]除了传统的拼音教学,李荣宝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语音的辨析训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方言幼儿的语音意识水平[25],并且可以结合儿歌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国外研究者更关注音乐训练对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价值。已有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语音意识水平。例如,Hanne等人的研究将4—6岁幼儿随机分成音乐、语音或运动训练三个小组,在14周的培养干预后发现音乐训练的效果比语音技能训练的效果更好,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幼儿语音意识的发展。[26]对于音乐训练为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语音意识水平,有研究者提出了“共享声音类别学习机制假说”,该理论认为语言和音乐共享相关的加工机制,特别是在幼儿时期。[27]

四、研究展望

(一)明确语音意识的内涵与特点,为语音意识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对语音意识的内涵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仍存在部分争议,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有必要更深入地探究,尤其是要从汉语本身的语言系统出发,了解3—6岁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语音意识所达到的水平以及不同语音单位之间发展次序,为促进3—6岁幼儿语音意识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丰富、完善测量工具

对3—6岁幼儿语音意识的测量。一方面,在内容上应该对音节、声调、首音、韵脚等进行全面考察,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整体特点和各语音单位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测量工具上也应有所区分,形成规范化、专业化的语音意识评估工具。

(三)重视语音意识的培养干预

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幼儿语音意识干预训练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可以借鉴音乐干预训练方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将语音教学和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语音意识干预方式,另一方面可将语音意识训练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如唱儿歌、讲故事时训练幼儿的语音辨析和拼读切分等能力。

猜你喜欢

研究者语音汉语
学汉语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对方正在输入……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