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

2023-03-24

《学习方法报》历史中考版 2023年27期

板块概览

时代之音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如何让恢弘灿烂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让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展现出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里,以古开今、传承创新的实践精彩纷呈。《长安三万里》以瑰丽光影再现千古诗情,《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戏剧演绎典籍“前世今生”,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儿”……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握手”、与现代生活“拥抱”,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

——摘自《人民日报》

【时序坐标】

【全球视野】

【重点剖析】

一、隋唐时期

(一)繁荣

1. 制度创新

(1)科举制

①概况:隋文帝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正式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②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三省六部制

2. 经济繁荣

(1)隋朝大运河

①概况

a.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b. 四段: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②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唐朝经济的繁荣

①农业:垦田面积扩大,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曲辕犁和筒车等。

②手工业:蜀锦,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造船业等。

③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3. 文化昌盛

(1)文学:“诗仙”李白,诗风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诗圣”杜甫,诗风淳朴厚重,他的诗被誉为“诗史”;白居易,诗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艺术:书法家最著名的有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敦煌莫高窟。

4. 民族交融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①武力镇压: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击败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

②册封: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③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④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二)开放

1. 对外交往

(1)与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与天竺:玄奘西行天竺,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 社会风气

(1)积极开放: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2)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多民族政权由对立到统一

1. 对立

2. 统一

(1)成吉思汗崛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过程

(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1.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2.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 王安石变法(1069年开始)

(1)措施:经济领域,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领域,保甲法。

(2)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4. 元朝的统治

(1)行省制度

①中央:设中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②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沿用至今。

③意义:因地制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管理边疆

①东南: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②西北: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③西南: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三)社会变化

1. 宋代经济发展

(1)表现:①农业,引进占城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茶树、棉花等经济作物推广种植。②手工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从海南岛兴起;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制瓷水平先进,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水平高。③商业,早市、夜市、草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④外贸,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东南地区成为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地。

2. 都市生活與中外交通

(1)都市生活

①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②市民文化生活: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专供演出的圈子)、杂剧。

③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中外交通

①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

②海路: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③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3. 科技文化

(1)科技: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指南针(北宋末年用于海船),火药(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元朝发明火铳)。

(2)文化

①文学:宋词(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李清照属婉约派)、元曲(关汉卿,“元曲四大家”)。

②史学: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