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内涵建设及实践路径*

2023-03-24王筠榕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33期
关键词:时代文化

王筠榕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夯实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1]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遵循。将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发挥高校思政课在廉洁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培养能担重任可堪重用的时代新人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在高校思政课课程内容方面要坚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2]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从2007 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在大学阶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为引领和主导,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培养拒腐防变的良好品质。[3]培养能够担当重任可堪重用的时代新人,就是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在思政课程里融入廉洁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使大学生能够明辨社会和职场中的腐败陷阱,提高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警惕性,以适应未来职场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应使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法律武器与不廉洁现象做斗争,夯实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群众基础。

(二)抵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侵蚀人才根基

消费主义思潮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资本借助经济全球化趋势以较为隐蔽的方式,输出一整套与资本扩张和超额利润攫取相适应的消费观点和行为模式。在价值观念上,消费主义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在生活方式上,消费主义鼓吹的是消费至上,消费被认为是体现个人价值和彰显个性的唯一手段。当前消费主义在我国表现为超前消费、虚假消费、符号消费、攀比消费。[4]资本主义运用数字技术霸权通过互联网以及广告渲染等方式,成功地将自身扩张的欲望转化为消费者的个人欲望,为消费者打造了基于资本增值逻辑下的个人消费陷阱。消费主义思潮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着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贝恩和天猫奢品2020 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结果显示,中国的“千禧一代”(生于1980 年至1995 年)以及“Z 世代”消费者(生于1995 年后),是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消费主力低龄化的同时,让部分青年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产生错位和误解。在一、二线城市出现青年群体的“隐性贫困”现象,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往往是青年社会精英,他们的收入足以支撑基础性物质需求以及一定品质追求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受到不良的炫耀性、攀比性消费暗示,期待通过错位消费,来展示地位身份、表现气质品位、完成社交互动等附加消费目的,表现出的是部分青年群体对资本逻辑下的“精英形象”的盲目追求。[5]一旦其经济实力不能匹配自己所期待的地位品味,就有可能走向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深渊,这也为年轻群体的腐败埋下了隐患。如中国铁路物资华东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年轻业务员罗垲峰,平时追求个人享受,甚至在游戏和奢侈品上花费几十万元,最终走向腐败违法的犯罪道路。资本逻辑下的消费主义与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适度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全面促进消费,真正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力,青年群体必须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价值追求,消费升级的目的是消除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警惕个体异化为物质和消费的奴隶。

(三)反腐败教育关口前移筑牢廉洁思想基础

腐败的行为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党政机关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近年来,一些年轻的办事人员因从事财务、出纳、税务或采购等资金密集或者权力集中的职业而出现“小微职权”的腐败现象。近期中纪委网站发文警示,要严防年轻干部失足于“网络”不良爱好。中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就有某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福利保障部公积金操作专员林其价沉迷网络赌博,在其23岁至28 岁间,贪污公积金12 次,总金额达204 万余元。权钱交易的“权力”除了政府权力以外,还存在于部分职业的权力泛化,腐败现象不再局限于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可以发生在各种社会管理部门和行业的职位上。[6]初涉职场的青年群体需要具备坚定的廉洁信仰,在道德修养层面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才能抵御职场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腐败的陷阱。因此,高校要承担起提升大学生廉洁文化素养能力的重任,涵养大学生进入职场后清除腐败意识的思想“根本”,夯实清朗社会和清廉政府的基石。

预防腐败现象年轻化,要将廉洁教育关口前移。在青年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种下廉洁修身的种子,坚定理想信念,修炼修养内功,汲取知识滋养,才能在职场中实现成才蜕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关系着时代新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也是适应反腐倡廉常态化的时代需要。但当前的高校廉洁教育的具体实践存在一些困境,如教育对象不清,覆盖面窄;教育内容不清,形式单调;教育方式单一,渗透性差。一项2019 年间对全国范围内2200 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廉洁认知的调研,结果发现青年大学生对廉洁知识的掌握不够,在廉洁学习培训中获得感不强,甚至对廉洁教育和廉洁知识的学习存在“抗药性”问题。[7]因此,思政教师必须重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廉洁文化教育的范式方法,契合当下青年大学生学习特点、生活需求和话语体系的特点,促进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引导大学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和勤俭奋进的生活理念。

二、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新时代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则,以中华传统廉德文化、百年党风廉政建设经验和新时代反腐倡廉斗争经验,讲好中国廉洁故事。

(一)以优秀廉德文化厚植廉洁文化底蕴

1.民本思想观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几千年中华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政治话题,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长远利益,必须重民爱民顺民。“廉者,政之本也”,“廉”是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为官从政的道德基石,也是古代知识分子修身立命以实现“内圣外王”的逻辑起点。因此,“廉”兼具修身和治国的含义,同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政治期盼。“以公灭私”是得民心的前提条件,统治阶级只有最大程度地贯彻“去私”的原则,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古代统治者在选拔官员的标准上以“六廉”来考察他们的基本素质,选拔能够贯彻民本思想的官员来管理国家,实施仁政善治。因此在考察官员的时候,在道德层面上要求官员做到“廉善”“廉敬”“廉正”,在能力层面做到“廉能”“廉辨”,在法律层面做到“廉法”。[8]

2.义利价值观

如何处理好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是“廉”的关键。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在孔子的儒家学说中承认人是有欲望的,富贵是人人都想达到的目标,而贫贱是人人都不想要的。但是君子不会采用不正当的方法去摆脱贫贱。“廉”指的就是个人在利益面前必须保持定力,“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成为古代先贤实现坚守“有欲而不贪”的理想价值标杆。同时,在节制欲望需求方面,古代先贤则强调“俭以养德”。于国家而言,勤俭关系国家兴衰存亡和长治久安;于家庭而言,勤俭关系着家族兴旺和家风传承;于个人而言,勤俭关系着节制欲望和修身养德。对物质欲望的节制以及满足物质欲望的正义手段,则构成了“廉”的生活基础,这有助于抑制个人的贪欲和腐败的滋生,有助于培养个人廉洁品格。

3.贪廉荣辱观

形成廉荣贪耻的荣辱观是个体构筑“廉”的心理防线的重要机制。管仲把“廉耻”并提,作为国家的四维道德支柱。“耻”是对恶言恶行的羞辱之感,源于个人因为自身行为带来的心理感受形成的价值判断,是个体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评价基点。小至规范个体的内心和行为,大至维护国之存亡,都具有重要意义。《论语·为政》中强调了“耻辱心”的重要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只有道德教化才能使民众将有关道德伦理规范内化,形成个体的耻辱心,民众不仅仅为了避免犯罪引起的刑罚,而是遵从其内心的廉耻标准,真正做到端正言行,慎独自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廉鄙腐的追求不仅是个体修身的价值标准,也是知识分子基本政治素养和官德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塑造了古代社会群体廉荣贪鄙的社会风尚。

4.礼法制度观

礼法结合是预防腐败标本兼治的重要制度。《荀子·成相》强调:“治之经,礼与刑。”修身以廉洁、以民生思想观、以义利价值观及贪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廉洁文化以“礼”的形式呈现,贯穿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炼的始终,形成了对廉洁社会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增强了个体“向廉崇廉”的自发性和自觉性。但“礼”的自律性质决定了它只能起到“软约束”作用,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采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强制惩戒,便起到道德教化无法具备的震慑作用。“徒法不能自行”,好的制度或法令不会自动产生效力,惩治腐败的法令需要内化为个体的“守法”观念。“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守法”是“知法”的目标。“礼治”和“法治”成为古代社会促进个体“廉德”品格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以百年党风廉政建设经验淬炼廉洁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也是一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文化史。百年党风廉政文化是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形成了以清正廉洁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廉政文化。

1.人民至上,廉洁奉公

毛泽东在1944 年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初心,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去创造一个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社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 1931 年 11 月 7 日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打造一个与腐旧社会截然不同的清廉政府,通过抓宣传、办教育、立制度、树典型等一系列有组织、有系统的具体措施,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历程。[9]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广大党员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中华优秀廉德的文化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构建清廉政府和清朗社会的逻辑起点。

2.艰苦奋斗,以俭克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以“两个务必”向全党提出了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要防骄戒奢、居安思危,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生活奢靡容易引发丧失理想信念贪图享乐,滋生道德风险,甚至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运动,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勤奋节俭的社会风尚,不仅实现了经济目标,还显示出以俭克腐的功效。[10]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倡导党员干部参加一线体力生产劳动,学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着劳动实践拒腐防变的重要作用。[1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中坚决整治“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的消极因素,凝聚起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廉洁自律,家风润德

廉洁自律是守住个体思想防线的关键。家庭是联接社会和个体的重要场域,同时也是拒腐防变的坚强阵地。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了严以律己的清廉家风典范。革命先驱李大钊在牺牲时只留下一块大洋,工资大部分用来发展党的事业和接济穷苦大众,而不花费在个人的物质享受上。毛泽东在亲情面前定下三条原则守住纪律: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以公济私。焦裕禄为了教育儿子不搞特殊“看白戏”,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焦裕禄更是以身作则,从不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受李大钊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优良家风影响,其孙辈李宏塔在安徽民政系统工作时生活俭朴,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时时刻刻记着人民群众,传承清正廉洁的优良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廉洁好家风才能形成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好风气。

(三)以新时代反腐倡廉斗争经验深化廉洁文化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将反腐倡廉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顺利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1.坚定“不想腐”的廉洁思想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运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念,强调标本兼治进行反腐败斗争。在“三不”一体理念中,“不敢腐”效果取决于惩治腐败的力度,“不能腐”效果取决于反腐制度的完善,都属于一种他律。而“不想腐”的效果是基于个体对于廉洁的思想认知认可认同而产生的行动自觉。“不想腐”充分发挥廉洁思想教育的优势,通过系统教育让个体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掌握反腐败的各种监督方式,降低个体的腐败动机,清除容忍腐败的土壤,减少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不想腐”是廉洁文化建设的最高价值目标,只有在个体思想源头上清除贪腐念头,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解决好理想信念的问题,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金钱观,才能真正具备廉洁的行动自觉,才能在任何诱惑环境中不被贪腐的歪风邪气入侵,将廉洁的追求融于个体自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中。

2.促进廉洁文化理念全员全社会全覆盖

从“廉政文化”到“廉洁文化”,一字之变的表述揭示了新时代廉洁文化覆盖面更加全面和广泛。清除腐败的文化土壤需要促进廉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覆盖全社会全行业全体成员,以党政机关、行业职场、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和家庭家风为基本节点,协同共建廉洁文化生态环境系统,发挥不同节点主体间的廉洁教育资源优势和共生效应,实现廉洁文化的浸润效果。党政机关肩负着反腐败任务以及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的主体责任,应积极主动清除生态环境系统中具有传染性的腐败“肿瘤”。行业职场要将廉洁从业要求落实到业务建设中形成职业道德要求,为生态环境系统注入廉洁文化的行业规矩意识。社会舆论要占领宣传阵地倡导廉洁修身,为生态环境系统构建终身廉洁的社会氛围。学校教育要以大中小学廉洁教育一体化的理念推进廉洁修身教育,为廉洁文化生态环境系统筑牢个体思想的防线。家庭要涵养以俭兴家、以德立家的好家风,为生态环境系统筑牢家庭廉洁防火墙。

3.增强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的主体意识

党领导人民不断走向成功的关键在于党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一边,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拥护和支持是其作为民主监督主体的权利行使。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式广泛的人民群众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2022 年1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重新修订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拓展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2021 年全国共有人民监督员2.3 万余人,监督检查机关办案活动11 万余人次。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使得全民监督表达有了畅通渠道,具备实时监督的时效性,宣示“全民监督政府”时代的到来。数据政务平台破除了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屏障”,人民群众不仅可以就国家公共政策实施或者重大立法事项表达建议,还可以反映身边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或者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线索。以北京12345 市民服务热线为例,从2019 年至2021 年间,三年内受理群众诉求3134 万件,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市场管理、住房、城乡建设、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秩序、卫生健康、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三、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设计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团员青年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要切实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高校思政课要将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课堂,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贴近学习生活实际,回应学生成长成才困惑,讲好新时代廉洁故事,为青年学子将来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筑牢廉洁的思想防线。

(一)遵循政治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原则

在高校思政课堂讲好新时代廉洁故事,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以“刮骨疗伤”的勇气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腐败的政治本质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背弃,是对人民至上立场的背离。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就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如磐初心,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光明前景,讲好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勇毅前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的核心力量,就要以反腐倡廉的自我革命方式将自己锻造成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勇立潮头成为时代先锋,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二)采用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方法

高校思政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空间,它还承担着政治认同和价值引导等多重功能。知识和理论是逻辑性为主导的理性元素,价值和认同属于态度情感为主导的非理性因素。理论的阐释需要师生间情感的共情共鸣,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日常化的教育情境,增进其对理论的认知和认同。新时代廉洁故事要讲清楚宏大叙事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和实践焦点,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目的;要讲清楚宏大叙事意义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和实践成果,这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新时代廉洁故事同样也要关注个体生活世界的微观叙事意义,要注重分析年轻群体贪腐现象的社会心态,要直面个体在修身立德时的欲望冲突,要剖析贪腐思想侵蚀个体的行为轨迹,要挖掘社会工作环境中的“微腐败”现象,增强学生在廉洁教育中的代入感。只有在宏大叙事的主题下定格个体微观叙事的内容,才能使得廉洁教育的情理交融找到合适的渠道,才能创新新时代廉洁故事的叙事方式,形成情理交融的叙事合力。

(三)协同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发展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精湛的职业技能是青年学子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能力基础,是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书写青春人生的画笔。职业道德中的廉洁修身导向不仅是要青年学生了解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同时需要引导大学生对职业形成较为稳定的敬业和奉献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核心并不能过度忽视学生个体自我意识和个性化追求,要同时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面对就业市场中部分职业低收入、低成就感的现状,职业道德要以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培养大学生崇尚劳动的正确态度和积极的劳动心理,推动学生在辛勤劳动中提升职业技能,形成对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而为提高个体工作和生活质量奠定技能基础。大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诚实劳动艰苦奋斗,才能彰显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也是廉洁从业的内在要求。

(四)基于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养成

大学生廉洁修身的关键,在于赋予个体能够自行抵御物质欲望诱惑坚守清廉品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能力,为“不想腐”奠定道德思想基础,为“不能腐”和“不敢腐”奠定法治规矩意识。高校思政课要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内涵融入课程建设之中,引导大学生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过程中践行廉洁价值观。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将廉洁文化的内容进行显性和隐性融入。在“反对错误的人生观”的教学内容中,可分析西方消费主义对于大学生错误人生观形成负面影响等进行隐性融入。在“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学内容中,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德故事、廉吏人物进行显性融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教学内容中,将国家监察体系、党内廉政法规体系以及公民的监督权等内容显性融入。

总之,新时代廉洁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基因,汲取了中华优秀廉德文化的精华,在百年党风廉政建设中淬炼成型,不断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廉洁文化建设之问。廉洁文化教育虽然不能覆盖所有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但是行为规范性教育宗旨是一致的。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就是遵循政治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原则,采用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以协同大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其廉洁意识和廉洁能力。

猜你喜欢

时代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