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盐碱水养殖 向盐碱水土要食物

2023-03-24李明爽

中国水产 2023年11期
关键词:盐碱水产品水产

◎ 文/李明爽

发展盐碱水养殖是拓展养殖空间、保障水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盐碱水域面积6.9亿亩,广泛分布于全国19个省(区、市),但目前还处于开发利用的初步阶段。如何加强盐碱水资源开发利用,作者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分析了开展盐碱水养殖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制约盐碱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顶层设计、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和人才培训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在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如何合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宜渔则渔,科学有度地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当前水产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重点解决的问题。盐碱水土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22个省(区、市)都有分布,由于其自身特性,目前还处于开发利用的初步阶段。在国际冲突加剧、局部战争不断的背景下,加快盐碱水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盐碱水养殖,对于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人民提供量足、质优的水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一、盐碱水养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盐碱水属于非海洋性咸水资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畜无法饮用,也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在国家渔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下,水产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盐碱水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发展模式多样,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用凸显。

(一)有利于修复盐碱化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和面积

我国现有盐碱化耕地1.14亿亩,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2600万亩,增幅近30%,且有继续增长态势。耕地盐碱化,严重影响“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为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水产科技人员开发“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等盐碱水养殖技术能显著降低新造抬田盐碱度,加快土壤修复,实现变害为宝、变废为宝。在农业农村部支持下,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应用该技术在几个乡镇进行试验示范,发展盐碱水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抬田造地1200亩,改良治理盐碱耕地2万余亩。抬田种植的大麦、葡萄、甘蓝、芹菜等长势良好,栽植苗木成活率在85%以上,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荒芜盐碱区重现生机。

(二)有利于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增加水产品有效供给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政策收紧,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养殖面积连续多年下滑。2022年,全国水产养殖总面积为710.75万ha,与2015年(846.50万ha)相比,减少了16%。2022年,在重庆市召开的全国畜牧渔业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专门指出这个问题。海洋捕捞实施总量控制、长江施行十年禁渔、大水面渔业发展还存在很多掣肘,水产养殖保供压力空前。如何稳定并拓展水产养殖面积,需要加快研究解决。我国现有盐碱水域4600万ha,目前,仅有少量得到开发利用,若10%得到开发利用,亦能增加460万ha养殖面积,渔业稳产保供能力将大幅提升。

(三)有利于增加优质水产品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人民群众食物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对优质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相对于畜禽肉类,居民应优先选择水产品。与淡水水质相比,盐碱水具有高pH值、高碳酸盐碱度、高离子系数等特点,其养殖的水产品也与淡水产品有明显区别。学者通过对盐碱水和淡水养殖模式下尼罗罗非鱼肌肉品质比较研究发现,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显著高于淡水养殖,且鲜味和异味等感官特征明显优于淡水养殖。

二、制约盐碱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盐碱水养殖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挖塘降盐、以渔治碱”模式、河北省沧州市“稻田-沟渠-池塘”模式、山东省东营市“上粮下渔”模式、上海市大丰农场“原位复耕”模式等已成为盐碱水养殖成功样板,但制约盐碱水养殖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缺乏顶层设计

国家层面一直未将盐碱水养殖纳入渔业发展总体规划,亦未出台盐碱水养殖发展专项规划,对盐碱水养殖的支持处于半“随缘”状态。地方在开展盐碱水养殖时,要么将其划为海水养殖(天津市等地),要么将其划为淡水养殖(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未将其作为海淡水养殖以外的第三种养殖水域加以谋划推动。在财政投入上,缺乏稳定资金支持,项目不仅少、小,且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盐碱水养殖一直处于零零散散试验示范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二)基础研究薄弱

盐碱水水质复杂、类型多样,当前相关单位尚未组织开展过全面系统的盐碱水域水质及资源环境调查,缺少水化学特性、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等第一手资料,不利于制定盐碱水渔业开发利用长期发展规划,也不能为渔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目前,盐碱水养殖研究工作集中在耐盐碱良种筛选、技术模式构建上,对耐盐碱新品种培育、养殖物种耐盐碱深层次机理、水质对养殖物种生化影响、盐碱水养殖水产品与淡水养殖品质有何差异等基础研究还不深不透。

(三)集成创新不足

我国疆域面积广,东西南北跨度大,不同区域盐碱水补给源、补给量、蒸发量均有不同,再加上土壤条件差异,各地盐碱水域都有各自的特点,适宜养殖的水产品种、可采用养殖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由于资金缺乏、重视程度不够等,在水改良与调控、适宜养殖对象筛选和驯养、基于区域条件和水质类型的养殖模式构建等方面集成创新还不够。目前,尚未形成水质调控高效、适养品种丰富、技术模式类型多样的盐碱水养殖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三、加快推进盐碱水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盐碱水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2020年,科学技术部将“内陆盐碱水域绿洲渔业模式示范”项目列入“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总预算643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1870.00万元,单位自筹4560.00万元),在华东、华北、西北等地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农业农村部亦将盐碱水资源利用纳入工作重点,盐碱水养殖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为充分发挥盐碱水养殖在“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中的作用,助力渔业稳产保供,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支持力度

编制国家层面盐碱水养殖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盐碱水资源大省编制地方盐碱水养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盐碱水养殖发展基本原则,提出推进盐碱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技术体系和发展重点。将盐碱水养殖业列入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渔业油价补贴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支持范围,加大对盐碱水养殖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应用方面的投入。将“以渔治碱”项目纳入国家高标准农田改造补助范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企业逐渐成为投资主体。平衡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盐碱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基础研究,摸清产业本底

牢牢把握“水”和“种”两个关键要素。“水”方面,制定科学详细的调查研究方案,对各地盐碱水主要分布区开展水质、土质、底质和水生生物等资源基础调查,并进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盐碱水资源动态变化、水资源量及盐碱特性,建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估与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种”方面,大力挖掘我国现有耐盐碱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加强对土著鱼类耐盐碱机理的研究和耐盐碱鱼类良种培育研究。同时,对已引进的耐盐碱鱼虾蟹物种,在试养成功的基础上加快安全性研究、规模化推广和应用进程,使之形成产业规模。

(三)加强科技攻关,推动集成创新

依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推广体系,建立盐碱水养殖技术联合攻关体系,加快水质综合改良和精准调控、耐盐碱物种筛选、水土复合生态工程构建、综合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盐碱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典型示范,加强经验总结与问题分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技术示范案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盐碱水养殖全面发展。结合盐碱水养殖产品特色,创建品牌,拓展市场,打造集养殖、加工、休闲垂钓、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加强技术培训,培育专业人才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将盐碱水养殖技术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等国家培训工程,优先将有开展盐碱水养殖意愿的农民纳入培训计划。借助“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实施,合理安排培训计划,定期邀请科研机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相关专家开展技术人员专题培训。组建盐碱水养殖专家队伍,不定期赴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指导,通过现场互动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产业一线人员盐碱水养殖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盐碱水产品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加油!水产人!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