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概念、特征与国有企业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3-03-24刘沐洋

创新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原创性原创国有企业

王 军,陈 劲,刘沐洋

(1.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3.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0 引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要指示,是对国有企业发挥科技创新“领头羊”作用的再部署、再加压、再推进,为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已有研究对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定义和实现路径的探究相对较少,对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概念未形成统一认识,对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现路径缺乏整体性思考。因此,本文聚焦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问题并进行拓展深化研究:第一,系统梳理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相关概念与特征,明确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概念内涵;第二,分析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必要性与优势;第三,探究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难点和要点;第四,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为国有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理论、实践与政策参考。

1 原创技术策源地:内涵理解与核心特征

“技术”一词来源于希腊文tekhnologia,意为经验、技能、技艺和技巧。相关学者对技术的定义如下。马克思和恩格斯[1]认为,“工艺学(这里指技术)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们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海德格尔[2]认为,“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世上万物的一种解蔽(Demasking,全面认识事物)方式,只不过古代技术的解蔽方式不同于现代技术的解蔽方式”。布莱恩·阿瑟[3]认为,技术有3 个层次的定义:第一层次,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第二层次,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第三层次,技术是可以运用在某种文化中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

1.1 原创技术的内涵

对于原创技术(Original Technology)的内涵,已有研究从语义学、技术创造过程、知识创造、价值创造等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释。

语义学的视角认为,原创技术就是“最初创造的技术”“首次得到应用的技术”[4]。技术创造过程的视角认为,原创技术也可以指独立完成的技术,并非最新颖、独一无二的技术[5]。原创技术就是企业依靠自身能力,而非抄袭,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并首次实现商品化的技术。知识创造的视角认为,原创技术是关于“原型”的系统知识[5]。其中,原型在OECD(2000 年)颁布的《研究与试验发展调查的推荐标准与规范》,即“Frascati Manual”中,已被明确定义:是指具有全新产品与全新工艺所有技术特征与技术性能的原始模型。价值创造的视角认为,原创技术是一系列颠覆核心理念、核心概念与模块的不连续技术。原创技术能大幅提高产业的投入—产出比[6],创造全新产品概念和部件连接方式,从而颠覆现有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现有和潜在顾客的需求[7]。原创技术建立在不同的工程和科学原理之上,短期内可能不符合主流市场需要,因而会给企业短期经济绩效带来巨大压力;但随着顾客对新技术重视程度的提高,产品便成功进入市场,并带动行业重新洗牌[8]。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原创技术主要包括首创性与独创性两层含义,但是以首创性为第一特征。原创技术主要是指“首次被创造的技术”“原始创新的技术”,是“从0 到1”的发现或发明,从而产出创新成果。在一些情况下,如国际竞争环境下,原创技术也可以指独立完成的、自主创新的技术。

1.2 原创技术的主要特征

已有研究从过程视角、结果视角、竞争性视角等探讨了原创技术的主要特征。过程视角认为,原创技术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技术发明。而技术发明是指相对于现有技术人工物而言,在原材料、功能、结构、工艺等方面产生的新方法或新构思[5,9]。结果视角认为,原创技术是研发活动的产物,是基于既有知识、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试验发展等3 类[5,8]。竞争性视角认为,原创技术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得到法律保护,从而有助于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在竞争中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与话语权。在企业层面,当某一企业掌握产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创技术时,其将具有极大的垄断优势,进而获得垄断利润。在国家层面,当某一国家掌握不可替代的原创技术时,该国家将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他国家的发展[4-5]。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原创技术具有以下4 种主要特征,即战略性、新颖性、自主性与独特性。第一,原创技术的战略性,一方面体现为对国家或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带动产业升级,甚至催生新兴产业,从而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对民生的显著改善,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4]。第二,原创技术的新颖性是指首创的或独一无二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或新方法等的特性。依据《专利法》,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抵触申请。原创技术的新颖性是对已有技术的推陈出新。第三,原创技术的自主性体现在自主研发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原创技术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培育出的能够自主掌握的技术[9]。由于原创技术对于企业、产业、区域甚至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这类技术往往都是发达国家或地区限制出口或转让的技术,通过技术购买、公司兼并等传统方式很难获得[4]。换言之,原创技术必须依靠国家或区域内部的研发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加以突破,并辅助运用国际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加快进程。第四,原创技术的独特性是指在技术积累中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以实现技术创造。原创性新知识是在知识整合中产生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集成与再建构而形成的新的知识体系[10]。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知识整合绝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者只有在发现已有知识间的新的内在联系对创新工作有价值时,才会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组合。尽管体现在创新产品或工艺中的知识未必是全新的,但却不可否认其原创性。原创性知识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与独特性。原创技术的独特性使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拥有原创技术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独占优势。

1.3 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内涵

《汉语词典》中关于“策源地”的定义是策划与发源之地。“策源地”是一个新兴概念,关于其内涵与外延尚未达成共识。余江等[11]认为,原创技术策源地就是原创技术策划与发源的地方,可以分为国家或地域层面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与企业层面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两类。而企业层面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指关键企业或组织牵引形成的有助于原创技术供给、转化、规模化应用的地方。申海燕①认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等各类创新主体,通过策划、组织或实施将科学原理、科学发现转化为新的技术原理,并制作出样机、模型或提出原创性的发明方案,最后转化为市场所需的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场域。原创技术策源地系统性地形成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阳镇[12]认为,技术策源地是指面向技术开发的关键主体、平台等集聚的场域,这一场域是某一类技术的知识创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来源地。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策”包括策划、谋划、驱动等含义,且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改善民生等的重大战略任务产出原创技术,尽可能降低或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二是超前布局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通过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布局与激励,实现隐性知识科学化,以促进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原创技术的产出与开发。三是统筹部署原创技术资源。对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全链条进行整体统筹,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要素资源进行系统匹配。

“源”包括源头、源泉等含义,体现在原创技术的源头供给上。一方面,包括原创性知识创造,将科学发现技术化,实现“人无我有”的技术;另一方面,包括自主创新、独立自主,实现“人有我优”的技术。

“地”是指各类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与高效耦合的场域。一方面,体现在围绕原创技术形成不断集聚的创新要素、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等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高效的创新资源配置、不断深化的创新协同配合机制、快速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以推进原创技术和技术发明产品化、科技产品工程化、工程运营产业化。此场域为原创技术的产生与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而原创技术的突破又会大大扩展场域边界,带来创新场域量的积累和质的跃升。

综上,本文认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通过策划、组织与实施原创技术而形成的项目、人才、资金、数据、实验室平台、政策、创新联合体等关键创新资源与创新主体集聚并高效配置的具有持续性原创性活力的场域。

1.4 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主要特征

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主要特征包括原创性、战略性、集聚性、涌现性。

第一,原创性特征表现为产出原创技术。原创性体现为创造出的技术是独特的、以前从未出现过的,并产生了技术范式转移。其中,“0”代表没有提出新技术范式,“1”代表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同时,原创性还体现为在现有技术范式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颠覆性创新或开辟式创新,其价值通过首创性与被不断运用而体现出来。

第二,战略性特征表现为服务国家战略。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打造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成电路、关键仪器设备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不断加强原创技术供给,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第三,集聚性特征表现为汇聚创新要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指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推动项目、人才、资金、数据、实验室平台、政策、创新联合体等关键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进而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原创高地。

第四,涌现性特征表现为形成具有原创潜力的场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是进行创新资源、要素交易的有活力的场域或空间。原创技术的不可预知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征,使得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打造具有非计划性。因此,原创技术策源地是一个具有原创潜力、活力的场域,能够不断优化原创生态,全方位协同创新要素,营造原创氛围,进而推动原创技术发展。

2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加快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核心力量、积极主动履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要求。

2.1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对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注重与强化。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有力支撑。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环境变幻莫测,地区冲突导致科技创新地缘壁垒高筑,全球产业内向化趋势加剧。虽然我国部分技术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但从整体来看,一方面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产业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主要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原创能力薄弱问题凸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已成为强国博弈的主战场。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打造是密切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夯实科技强国建设基础、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可持续性高端前沿科技供给、满足创新发展需要的有力支撑。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的体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拉动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为构建产业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富强提供深厚的科技支撑的体现。原创技术策源地谋划部署科技重大战略,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努力破解国家发展的战略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寻求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战略支撑。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符合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需求,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体现。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让人的生活更美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科技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科技工作中的现实要求。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

综上,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国有企业应对新时代大国博弈、抢占科技制高点、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战略选择。

2.2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优势基础

国有企业具有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层次原因是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因此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国有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切实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有企业才能够保持长期战略和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

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特征体现国家意志。国有企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国家队,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制度起点上就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因此,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能够遵循国家使命和政治目标,承担重要的、非常规的战略任务,在原创性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发展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国有企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国有企业是我国科研投入、创新产出、研发平台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整合和协同上下游、关联各创新主体的能力,可以带动、引领和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破解“卡脖子”技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主导力量,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有力组织带动者。

国有企业具有创新资源与能力优势。资源基础雄厚是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物质保证。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企业规模与发展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有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具有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物质基础。2021 年度《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43 家企业上榜,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49家,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33家。

3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担负着助力国家科技发展和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重大使命,是我国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主力军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头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政策分析、案例研究、专家研讨等方法,本文围绕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一议题,系统性地总结提炼出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的原创性不足、突破原创技术的信心与战略定力不足、原创性需求分析与牵引力不足、原创技术的投入力度与持续性不足、原创技术的产业化衔接与资源集聚不足、原创型人才与激励机制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的重要作用。

3.1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的原创性不足

关键核心技术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相对成熟的、复杂的、独特的技术体系。虽然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但其所蕴含知识的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性较强,隐性知识占比高,不易被模仿与传播,在一些情况下存在“卡脖子”风险。因此,需要运用原创性、创造性的方法,获得或挖掘隐性知识,突破已有的技术路径,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效率。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还不能适应这一需求。

此外,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在运用原创性方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比较保守。一些国有企业可能更愿意沿用已知的、现有的方法来降低风险,而不愿尝试新的原创性方法,导致一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实施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落地应用方面过于保守。一些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被研发出来之后,没有对其进行快速的试验、试错、迭代更新等,使得一些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被“束之高阁”。

3.2 突破原创技术的信心与战略定力不足

原创技术更加强调“从0 到1”的突破,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通过原创技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能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产业优势,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虽然在科学前沿探索中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成果,展现了强劲的实力,但是,在原创技术突破方面的信心与战略定力还有待增强。

纵观中国的技术、产品、产业发展史,其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但是,随着我国现有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国企业的技术发展临近“天花板”,甚至面临“无人区”的挑战。由于一直以来沿袭“他人”策略,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跟随、模仿等惯性思维,在进行原创性、开拓性技术创新时显得信心不足或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国有企业要做好表率,坚定信念,在实现原创技术攻关方面由相信“他人”,转变为相信“自己”。

此外,原创技术具有高风险性,需要极强的战略定力,以进行长期攻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并就此作过许多重要论述。战略定力体现在战略信念、战略心态、战略思维、战略谋划、战略目标和实施能力上。目前,国有企业在战略定力方面存在不足。在领导体系方面,国有企业多部门协调的科技决策和管理模式,未形成对原创技术决策与领导体系的强力支撑和引导。在科技创新战略方面,国有企业缺乏对原创技术的科学化分析手段与情报分析能力,未实现对外部环境加剧变化下技术方向的精准分析、动态研判、科学引导、整体布局等,导致技术跟风,甚至受到技术陷阱的误导等,对新兴技术的培育与持续性支持力度不足。因此,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有企业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开发原创技术。这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

3.3 原创性需求分析与牵引力不足

应用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不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更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为技术发明及其升级换代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和试验田。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在需求提出方面的创造性、引领性不足,并未充分挖掘需求的带动能力。

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战略任务与社会责任,因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这种多元化的目标定位,导致国有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识别、拆解不足,对领先用户、场景创新需求等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也不足。相比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对保守与传统,人员队伍稳定性较高,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不足,导致原创性、开拓性、跳跃性等需求提出的能力较弱。此外,国有企业往往具有较为庞大和复杂的组织架构,这使得信息传递不畅和决策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原创性需求提出的时效性。

3.4 原创技术的投入力度与持续性不足

纵观世界一流企业,其都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研发投入占每年营业收入的比例稳定且持续增大,同时注重在基础、共性、前瞻性技术领域的布局。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1 年行业研发投入排名》显示,在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50 的企业中,中国仅有3家企业入榜,美国入榜企业接近总数的一半。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对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日益重视,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其研发投入的比重与国际同类领先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且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产品与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上,对于基础、共性、前瞻性技术的投入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既要承担引领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艰巨任务,又要兼顾自身的生存发展。国有企业在保值增值的压力下,难以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因此往往更倾向于研发具有短期收益的技术,而对于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强的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其持续性投入与研发力度不足。

3.5 原创技术的产业化衔接与资源集聚不足

原创技术,一方面具有隐性知识、核心专利等“软”原创属性,另一方面在“硬”原创属性维度,需要为其提供试验、中试、配套技术、落地场景等支持。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打造,不仅需要原创技术的源头供给,还要形成支持原创技术产业化的“场域”效应,加快创新资源集聚,为原创技术的价值实现提供资金、人才、场景等支持。但是,对于创新资源的集聚,目前国有企业还未形成快速、有效的引导与衔接机制。

当前,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链上的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种资源要素的汇聚融合机制还不完善,未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成果“孤岛化”、研发活动“空心化”、创新资源“碎片化”和政策落实“悬空化”等现象。二是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验证评价、工程应用等各环节的协同衔接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通,转化孵化服务能力薄弱,导致原创技术成果不能够及时地转化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或服务。

国有企业拥有更为丰富的创新资源,应在原创技术攻关方面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打通产学研合作障碍,带动各创新主体加入“策源地”建设中,差异化满足各类创新主体的诉求;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助力各种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打造能够高效实现原创技术产业化的场域,使源源不断的原创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

3.6 原创型人才与激励机制不足

原创型人才是国有企业突破原创技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原创型人才的匮乏既对国有企业提升原创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也对国有企业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方面,随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传统的人才招聘机制和薪酬制度使其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原创型人才、领军人才缺口较大,致使创新缺乏前瞻性、引领性和颠覆性。与部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仍处于平均水平,难以通过高薪吸引原创型人才。国有企业面临着创新人才匮乏与人才流失的困局。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原创型研发与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未充分重视研发与技术人员的原创性贡献。因此,未能有效释放研发与技术人员的原创热情。

4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运用原创性方法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原创技术分析与预测机制、提高需求分析与拆解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注重基础研究、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以汇聚创新资源、建立原创技术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4.1 运用原创性方法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国有企业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如载人航天、国产大飞机、深海探测、高性能超级计算机、三代核电等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完成的。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宝贵经验。国有企业应加快总结已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经验、模式等,运用联想、整合等思维,创造性提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路径,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缩短攻关时间。

充分整合国有企业自身和外部的技术、资金、人才、设施设备等创新资源,在党的领导下和政府支持下发挥组织引领作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和全社会攻关力量,联合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在生成攻关需求、谋划重点方向、制定技术策略、论证拟制规划计划等方面,获取原创性方法、技术路线等指引,开拓新思路,推动长周期、高强度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发挥国有企业经营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开放关键核心技术的试验、应用落地场景,实行国产化容错机制管理办法,持续扩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覆盖范围,积极推进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的价值实现。

4.2 构建原创技术分析与预测机制

坚定理想信念,敢于进行原创性实践。2021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原创技术属于根本性、颠覆性的技术,是“从0到1”的突破,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开创性的研究及反复实验与探索,不是一般中小企业所能承担的[13]。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组织者、协调者的优势,建立跨领域、跨学科、大协作的交流机制。搭建院士、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的交流平台,运用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更多科学、技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的院士、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进行思想碰撞,将大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发更多的原创性想法。

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与要素,具有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良好条件。国有企业应加快打造技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检索能力。通过搜集世界一流科学家、高校、科研院所等最新的研究动态,抓取具有生产应用与商业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信息,为原创技术开发提供充分的信息资讯推介及技术和科技人才匹配服务,使平台在攻关原创性技术过程中发挥战略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同时,国有企业还应提高对预测未来工具的运用能力,开展原创性技术分析。目前已有很多成熟的未来导向技术分析研究方法,如头脑风暴、前景讨论、技术检测、环境扫描、情景管理、情景模拟等。西门子的“未来之窗”就是以面向未来的回溯法和面向现在的外推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完善与突破研发工作,通过知识产权管理预见商业机遇与开发趋势的典范。

国有企业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国有企业应加大战略执行力度,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在明确长期战略目标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设定可量化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必要的步骤等。在战略执行中,加强沟通与反馈,确保每位成员都清楚地理解战略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定期追踪并评估战略计划的实施进展。若不如预期,则须勇于做出调整。此外,要在整个战略执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和决心。

4.3 提高需求分析与拆解能力

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需求的重要出题者,应发挥市场规模优势,更多地参与对关键问题的凝练、定义,从发现有价值的未解之谜出发,前瞻性布局科技创新。

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独特场景资源,加快建立需求交互平台,搜集、整理与分析创新需求。通过搜集民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用户、竞争对手等的需求,建立优先级,筛选出最关键、最能带来价值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与需求提出者进行深入交流,挖掘其真实需求,明确需求边界,确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服务。将整理后的需求按照功能模块、业务过程等进行分组并逐一拆解。在拆解过程中,要全面思考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数据、业务等),尽量使每项需求条理清晰。对所拆解出的每项需求进行潜在问题和概念辨析,从技术、数据、用户等多维度对需求进行分析和优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与需求方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进行反馈,确保技术创新与需求保持一致。

此外,还应充分挖掘领先用户的作用,跨领域进行思想碰撞。领先用户通常具有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且非常关注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因此,他们具备对当前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力,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出哪些变革有影响未来市场和需求的潜力。

4.4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注重基础研究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设立国有企业中央研究院,并主要从事基础性、前沿性、长期性、尖端性技术研究,立足于国家、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未来的技术储备。在预算安排中,分配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活动,加大对前沿性、引领性与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时,发挥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独特优势,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寻求政府补贴、科研基金和行业资助等,引导社会资本以捐赠、基金等方式参与投资,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根本保障[14]。国有企业应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深化与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与交叉学习,了解前沿学术与技术动态,学习先进的科技理念,提升思想的原创性、技术研判能力与研发水平。国有企业要加大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力度,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在原创技术引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5 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以汇聚创新资源

2022 年4 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国有企业具备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实力与牵引力[15],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提供新技术迭代与应用环境等方面有基础优势,是原创技术创新的有力组织带动者。国有企业对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与高层次人才的定向支持,能够促进优势资源聚集进而开展原创技术研发,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用深入合作。

担任产业链“链长”的国有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带动民营企业等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与进步。国有企业应以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为契机,集聚创新资源,吸引优质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引导天使投资基金投资原创型科研团队,建设一批高标准、公共性中试平台及工程化平台,强化原创技术成果转化承载功能;牵头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开展知识产权挖掘与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技术运营转化和产业孵化等服务,储备一批硬核型、原创型、高价值型必要专利等,成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

国有企业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职能,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走开放型的道路。国有企业应充分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揭榜挂帅具有需求明确、导向清晰、参与面广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破解难题的机制,可以加快原创技术的研发。揭榜挂帅营造了“英雄不问出处”的氛围,让有创新实力的民营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社会大众等不受限于身份,都能参与到重大科研攻关、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实现原创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转化[16-17]。此外,国有企业还要联合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积极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通过技术并购、合资、参股、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充分运用国外智力资源,进行战略布局与再创新,提高原创能力。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并购可以获取市场上难以交易的技术资源,是企业快速获取异质性知识的有效策略[18]。研究发现,与内部研发相比,技术并购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提高企业未来创新成果的新颖性方面。企业能够获取新知识,进而对企业颠覆式创新具有促进作用[19]。

4.6 建立原创技术评价与激励机制

发挥国有企业拥有高素质科学家等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势,开发原创技术价值评估体系。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高科技投资的现有估值方法存在明显缺陷,缺乏被广泛接受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产权估值工具②。新技术估值不仅是技术交易的前提条件,而且是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至今国际上少有关于技术定价的理论。因此,仍须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发与完善技术估值体系,以判定原创技术;也可以根据成熟的技术成熟度评价等级,逆向分析并判别原创技术的新颖性,即“成熟度越低,原创性越高”。

此外,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原创技术特有的容错与激励机制。在容错机制方面,原创技术研发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原创技术的取得都伴随着试错纠错的过程。在免责方面,由于原创技术具有高风险性,因此需要集体决策与免责机制来激发科研人员的探索性与创新热情。在过程方面,面向“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产生全过程进行容错式管理,以支持实干、鼓励创新为原则,保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错误能够得到合理对待。首先,确定容错类型、范围及尺度。如前瞻性基础研究允许失败,对科研成果转化不予考核。其次,确认可容错认定的权力归属。如原创技术如果未取得预期效果,但经专家评审和业务部门认定应继续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追加研究经费。最后,强化容错反馈机制。如为容错主体消除污名,并提供科研常态化支持等。在文化方面,营造宽容甚至不怕失败的氛围。事实上,失败是排除一个不可行的技术路线的探索,也是有意义的。

在激励机制方面,从薪酬激励的角度,由于原创技术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可以对原创技术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进行具有竞争力与长周期回报的设计,根据原创技术的估值情况,设计高额的物质奖励或长期收益机制;从荣誉激励的角度,对于产出原创性成果的人员,帮助其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或学术声誉,如国家人才、全国劳模、首席科学家等称号;从工作激励的角度,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提供与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直接相关的支持,如提高经费支配权、给予技术路线决策权、打通工作转换通道、延长退休时间等;从人才支持的角度,创新招聘方式,吸引具有首创精神、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研发人才,提高团队原创性活力[20]。

5 结语

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新时代大国博弈、抢占科技革命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战略选择。国有企业具有制度优势、体制优势、资源优势,是原创技术需求的有力提出者、原创技术的有力供给者、原创资源的有力组织者以及原创技术成果的有力应用者。通过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国有企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注释:

①https://www.ciecc.com.cn/art/2022/5/2/art_2218_79574.html.

②https://opinion.caixin.com/2022-09-07/101936934.html.

猜你喜欢

原创性原创国有企业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