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数字 渔业 关键词
2023-03-24
海 洋
珠港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中心成立
10月30日,珠港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预警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举行。
据介绍,预警研究中心由南方海洋实验室牵头建设,聚焦大湾区海洋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风险,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减轻海洋灾害提供科技支撑和产品服务。未来,预警研究中心将构建大湾区海洋风险“海-陆-空-天”实时立体观测网,开展多灾种、精细化、全链条的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海洋防减灾领域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广东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
11月1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举行《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地质资料陆海一体共建合作工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海洋资源环境调查、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典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等工作,同时在地质资料、海洋生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等基础信息采集、科学保存、智慧管理、智能储运、岩心数字化、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广东省3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2023年10月18日,财政部公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广东省湛江、深圳、茂名3个项目突围而出,其中湛江、茂名分别获得中央资金支持3亿元,深圳获得中央资金支持4亿元,是广东首次实现单年度三个项目通过中央竞争性评审。
2020年以来,广东省已连续4年共9个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约22亿元,为筑牢海上新防线,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有许多制度创新和务实管用的举措,明确将陆海统筹作为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的原则,规定国家实施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规划、标准、监测等监督管理制度的衔接协调,许多制度安排都体现了陆海统筹、区域联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提供越来越多国际海洋公共产品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日益深入,提供的国际海洋公共产品越来越多。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我国在深海采矿、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规则制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例如《“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取得丰硕成果,《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得到周边国家积极响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我国与葡萄牙、欧盟、塞舌尔等就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签署政府间文件,举办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并发布《平潭宣言》等等,我国正在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越来越多的国际海洋公共产品。
(新华社)
中印开展海洋生态联合调查
近日,应印度尼西亚合作方萨姆拉图兰吉大学邀请,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8人研究团队,赴位于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核心地带的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海域开展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连通性”联合调查与研究航次。中印双方科学家组成20余人的多学科联合调查队,在美娜多湾、沃瑞、利库庞和凯马等代表性海域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查研究,采集了红树、海草、珊瑚、浮游生物、微生物、水体、沉积物、微塑料等样品1376份,圆满完成了本次联合调查任务。
(中国自然资源报)
中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0月30日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奖项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蓝色循环”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迄今已收集超过1万吨海洋废弃物,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项目,获颁“地球卫士奖”中的“商界卓识奖”。
(新华社)
福建落实今年50个省重大项目用地用海保障
从福建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今年50个省重大项目,已全部落实用地用海保障;国家基金已投放的105个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200个重中之重项目,已保障156个。
(福建日报)
数 字
21 个
10月16日,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第二届培训班在青岛正式开班。来自巴西等21个发展中国家的25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1.5 万海里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余海里。
236 吨
《202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工程规模2357048吨/日。
5 个月
11月1日,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本次南极考察将历时5个多月,考察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雪龙”和“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主要承担新科考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
渔 业
《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专著正式出版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陈胜军、赵永强、岑剑伟主编的专著《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专著是南海所创新团队多年的科研成果及经验总结,其内容涵盖了生食水产品预制菜、蒸煮类水产品预制菜、油炸水产品预制菜、熏烤水产品预制菜、腌制水产品预制菜等主流水产品预制菜品种的制作工艺技术。全书共分五章,包括水产品预制菜原料特征及加工适应性等水产品预制菜发展的主题内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数字渔业科普轻骑兵成立
10月17日,从2023年度广东数字渔业科普建设交流活动获悉,为更好服务数字渔业发展,促进广东省水产养殖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广东数字渔业科普轻骑兵应运而生,全省农技服务再添新力量。
目前数字化技术已深入广东省水产养殖行业,广泛应用于珠海、阳江、佛山、肇庆等水产特色养殖区域,为当地海鲈、对虾、加州鲈鱼和罗氏沼虾等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赋能,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速。
(本刊记者 曾凡美)
广东水产企业“创新达人”诞生
10月20日,2023 年广东省企业“创新达人”评选及宣讲活动在广东科技馆举行。来自全省各大行业的100名企业科技工作者被评选为2023年广东省企业“创新达人”,其中有15名“创新达人”成为宣讲代表。
据了解,有4位来自广东省涉水产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荣膺“创新达人”称号,其中包括一名宣讲代表。他们分别是佘文海(广州禄仕食品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高级工程师)、陈国良(海茂种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级海水养殖工程师)、林李泉(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启成(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高级工程师)。
(本刊记者 曾凡美)
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运维养殖综合平台”开工
近日,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运维养殖综合平台“华电泓胜一号”在广东阳江开工建设。
“华电泓胜一号”平台是一种新型抗风浪、由清洁能源驱动的智能化深远海养殖、风电运维综合装备,采用海工平台半潜式结构设计,四角锚泊定位,具有良好的抗台风能力。搭载小型风机、光伏发电、储能模块实现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电系统,可长期稳定地为平台养殖生产、风电场运维管理、开展休闲渔业等提供能源支撑,实现低碳排放。平台还搭载40人的居住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办公室以及海上综合智慧中心,实现海上风电运维与海洋牧场运维深度融合的产业模式。
(阳江新闻)
广东打击涉渔 “三无” 船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广东省渔船规范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10月25日,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总队”)在珠海市召开广东省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百日攻坚专项执法行动推进会。
会议指出,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各内陆地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强化渔业执法监管,持续开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百日攻坚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以来,广东省共查获涉渔“三无”船舶3338艘,初步实现涉渔“三无”船舶存量有效清除、增量有效遏制目标。惠州、珠海、茂名、佛山等地在专项打击行动中表现突出。
(中国渔政)
肇庆罗氏沼虾“数智化”平台上线
广东肇庆高要区莲塘镇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率先在波西、荔枝村开展“高要区罗氏沼虾全产业链数智化平台”试点建设工作。该项目包含罗氏沼虾全产业链数智化平台系统、高要罗氏沼虾“12221”市场体系、罗氏沼虾产业互联网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等子项目。
据悉,该平台主要以“智能监控、固定式水质监测、智能变频增氧、水下视频、气泵监测、集装箱尾水处理、水产品溯源、数字虾场智慧养殖、虾场大数据分析”等十大内容为重点的5G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水产种业养殖损耗,降低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精准对接电商平台,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优化养殖智能技术普及率,强化政府统筹管理。
(肇庆发布)
《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24日发布《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理念、原则立场、政策主张和履约成效,分享中国远洋渔业管理经验,促进远洋渔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中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全面履行船旗国义务、严格实施远洋渔业监管、强化远洋渔业科技支撑、加强远洋渔业安全保障、深化国际渔业合作。
(新华社)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渔业经济平稳发展
2023年以来,全国渔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为“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保持平稳,休闲渔业快速复苏。但同时水产品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据对全国20个月报省份生产情况统计,前三季度国内水产品总产量4733.62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630.97万吨,同比增长4.74%;海水养殖产量1717.77万吨,同比增长5.29%;淡水捕捞产量66.8万吨,同比增长0.32%;淡水养殖产量2318.09万吨,同比增长4.68%。展望全年,预计水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市场供给有保障,水产品出口持续走弱,进口保持增长,贸易逆差同比扩大。
(渔业经济形势分析专家组)
关键词
|奖|补|
近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海南省水产养殖项目直接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实施奖补进一步推动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该细则所称海南省水产养殖项目奖补资金是指若干措施所列水产养殖项目一次性直接奖补资金。
|认|证|
近日,佛山渔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融科技”)鳜鱼(桂花鱼)养殖基地通过了审核与技术评估,获得了全球水产联盟BAP认证(即全球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位于南海区内的佛山市合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渔融科技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严格按照BAP认证的标准开展桂花鱼养殖。
|保|障|中|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网站(www.yzbzzx.agri.cn)正式上线。网站设有中心概况、新闻动态、通知公告、法律法规、业务工作、支撑平台、党建文化等栏目,主要展示中心服务保障渔政事业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和最新动态,发布渔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行业发展最新资讯,为广大渔民和渔业相关人员提供服务。
|查|获|
近日,广州海关在广州白云机场空港口岸货运渠道查获一批违规进口的外来生物“恶魔蟹”,共计5380只。目前,已作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