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元宵节的高科技

2023-03-24刘永加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炮仗花灯烟火

刘永加

元宵节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自隋唐以来,大多数帝王都重视这个节日,会在元宵节组织大型灯展、猜谜、歌舞、放烟花等活动。在这个万人空巷的节日里,不仅有富庶繁华生活的写真,更有高科技的大比拼。

唐代就有巨大的“摩天轮”

唐代都城长安实行宵禁制度,但是元宵节前后几日却特许弛禁,放三夜花灯,称为“放夜”。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家门,观赏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

大唐的千家万户乃至皇帝一起出来观灯,看的是热闹,更是新奇。新奇何来?靠的是高科技。在手工业已经很发达的唐代,各类工艺制作水平大幅提升,为元宵节观灯提供最新的科技产品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唐张(zhuó)的《朝野佥载》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713年,即玄宗开元元年)正月十五、十六,在安福门外立了一个巨型灯轮,高达二十丈,上边缠绕着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并用黄金、白银装饰。灯轮上悬挂花灯五万盏,如同五彩缤纷、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试想,二十丈就是六十多米,灯光璀璨、美轮美奂的灯轮在空中旋转,整个儿一个“摩天轮”呀!就是在今天,人们也会惊叹其制作的精巧别致。

唐玄宗时,还出现了“灯楼”“灯树”等别致的科技产品。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时,南方工匠毛顺善于巧思,曾以缯采结为灯楼。这座灯楼广达三十间,高达一百五十尺,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微风吹来,金玉铮铮作响。灯上绘龙凤虎豹,呈腾跃之状,栩栩如生。整个灯楼的设计、构造可谓巧夺天工。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独出心裁,请匠人制作了“百枝灯树”,高达八十尺,将其“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民间花灯也是花样层出不穷,长安城中彻夜辉煌如昼。

唐代文学家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序中写道:“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以纪其事。”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唐代元宵节的盛况描述得淋漓尽致。在元宵节风俗的影响下,唐代的日常照明灯具也革新不断,花样翻新。

宋代发明了最早的人工喷泉

唐代元宵节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宋代又增加了正月十七、十八两日,而且花灯的制作水平比唐代更为先进。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都城东京(开封)的元宵节盛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元宵节期间,开封府在中心街搭起彩棚,张灯结彩,叠成山林形状,称之为“灯山”。灯山点燃之后,万灯齐明,“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灯山上还彩绘着神仙的故事。皇宫内的灯山更是奇妙多姿:以彩带结成文殊菩萨跨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的形象,令人惊奇的是,菩萨的手臂活动自如,五个手指就是五条水道。工匠们用辘轳绞水,送到灯山上的木制大水柜中,按时放水,水就从佛像的手臂间绕出,飞流直下,喷珠溅玉,状如瀑布。可以说,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人工瀑布和喷泉。

南宋预赏元宵的时间比前朝更长。宋周密的《乾淳岁时记》记载:南宋时,从九月赏菊灯之后,就开始试灯,做“预赏元宵”;一入新年正月,“灯火日盛”。宫廷诸司官吏对元宵灯火“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民间花灯也是式样翻新,一个比一个先進。苏州进奉的花灯的灯圈片用五色玻璃制成,大者直径达三四尺,上面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等。福州进奉的灯用白玉制成,“显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洛阳新安县进奉的一种花灯巨大的灯圈全部用玻璃制成,内燃灯烛后明亮无比,被称作“无骨灯”。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二记载了这种花灯的制作细节:“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又为大屏,灌水转机,百物活动……”

明代烟火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

元宵节燃放烟火是从唐、宋开始兴起的。宋代不仅有炮仗,而且制作烟火。《乾淳岁时记》记载:“宫漏既深,始宜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不但宫中放烟火,民间也放。

到了明代,烟火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元宵节燃放烟火成为主流。《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豪家拦门玩烟火,贵客高楼醉赏灯》中描写的西门庆一家所放的烟火,就显示出明代烟火的高水平。“都说西门大官府在此放烟火,谁人不来观看?果然扎得停当,好烟火!但见:一丈五高花桩,四围下山棚热闹。最高处一只仙鹤,口里衔着一封丹书,乃是一枝起火,起去萃律律;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然后正当中一个西瓜炮迸开,四下里人物皆着,觱剥剥万个轰雷皆燎彻。彩连舫,赛月明,一个赶一个,犹如金灯冲散碧天星;紫葡萄,万架千株,好似骊珠倒挂水晶帘箔……”

《金瓶梅词话》描写的炮仗及烟火名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不仅说明了西门庆的生活奢华,也展现出明代烟火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清代烟火继承了宋、明的“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的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天地灯等诸多种类的炮仗和烟火名称,足见当时此类技术的发展迅速。清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也记载:当时炮仗有双响震天雷、升高三级浪等;还有响而不起、于地上盘旋的地老鼠,可在水中盘旋的水老鼠。此外还有霸王鞭、竹节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真是“种类纷繁,难以悉举”。

在清代元宵节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其技术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北京当时有能工巧匠制作冰灯,“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其中,既有雄伟壮观的大型建筑群,又有玲珑别致的小冰灯,古今传奇人物栩栩如生,冰制花卉千姿百态,动物造型也是惟妙惟肖。

历朝历代的工匠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扮靓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自《风流一代·青春》,张秋伟荐)

猜你喜欢

炮仗花灯烟火
看花灯
Fun in Spring Festival
挂花灯
烟火镇的盛典
《炮仗花》
烟火镇的盛典
做花灯
闹花灯
炮仗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