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2023-03-24王秋琴章雨桐徐语晨柏亚妹陈华姜荣荣严姝霞王庆徐桂华谢颖乔春杨娟

中国全科医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刮痧西药运动

王秋琴,章雨桐,徐语晨,柏亚妹,陈华,姜荣荣,严姝霞,王庆,徐桂华*,谢颖,乔春,杨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死亡率逐年上升[1-2]。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异常运动以及睡眠障碍、情绪障碍、便秘、疼痛等非运动症状,导致渐进性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3-4],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阶段以对症治疗为主,作为首选和主要手段的西药治疗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且长期使用疗效降低[5];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靶点的选择复杂,近期疗效有限,远期疗效差异大[6];有氧和阻力训练等运动治疗作为补充治疗手段,受到患者病情分期、依从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7],上述瓶颈问题使得PD成为全球医疗难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PD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以肝肾亏虚,髓海失充,风、痰、热、瘀互结,筋脉失和为基本病机,治疗宜补肾填精,柔肝舒筋,祛风止颤[8]。近年来,中医药在PD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用刮痧器具在体表进行相应手法刮拭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通为补,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应用广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之一,特别在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9]。本团队基于长期刮痧实践与研究,采用刮痧法治疗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观察了刮痧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3—9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PD门诊诊治的16例原发性PD患者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n-Yahr分期相匹配的原则,选择16例原发性P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刮痧联合西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本研究已通过南京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KY2021082),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亲自或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制订的原发性PD诊断标准[10]和《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11],确诊为原发性PD;(2)Hoehn-Yahr分期(H-Y分期)[12]≤2.5期(H-Y分期标准将1.0~1.5期患者判定为早期,2.0~2.5期患者为中期,3.0~5.0期患者为晚期);(3)年龄50~85岁;(4)病程≥1年;(5)单纯PD西药治疗,剂量稳定时间≥30 d;(6)依从性好,配合随访。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传染性皮肤病、过饥、过饱、过于消瘦、过度疲劳等刮痧禁忌证;(2)已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3)合并严重脑、心、肝、肾、肺、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4)正在参加或此前30 d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

1.1.2 PD中医辨证标准 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发布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3]中将P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阴阳两虚证。本研究由2名中医医师参照上述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共分为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肝肾不足证、阴阳两虚证四种证型,并根据辨证结果选经取穴进行刮痧。

1.1.3 样本量估算 以2019年预试验结果作为估算参数,以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 Ⅲ)[14]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观察组为(12.4±6.3)分,对照组为(6.5±2.1)分,两组均值差δ=5.9,标准差σ=4.719,按照观察组和对照组1∶1的比例纳入,设置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检验效能1-β=0.9,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样本量估算,计算公式为,估算结果为每组14例,考虑失访率为10%,则每组N1=N2≈16,获得总样本量共3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单纯西药治疗 根据病情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每位患者口服药物≤3种,药物包括多巴丝肼片(美多芭,规格为250 mg/片,每日最大剂量为750 mg)、盐酸普拉克索片(森福罗,规格为0.25 mg/片,每日最大剂量为1.5 mg)、盐酸司来吉兰片(咪多吡,规格为5 mg/片,每日最大剂量为10 mg)、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安齐来,规格为1 mg/片,每日最大剂量为1 mg)、盐酸金刚烷胺片(规格为0.1 g/片,每日最大剂量为400 mg)。治疗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最后1个疗程作为随访。

1.2.2 刮痧治疗 根据病情及中医辨证结果,给予观察组患者刮痧联合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要求同对照组,刮痧治疗方案如下。

1.2.2.1 刮痧工具 铜砭刮痧板,刮痧油(全息绿洲润肤油,80 ml/瓶)。

1.2.2.2 刮拭部位 (1)全头部,重点刮拭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穴、舞蹈震颤控制区;(2)颈部,督脉从风府至大椎穴,两侧夹脊穴,外侧风池穴至肩峰,重点刮拭大椎、肩井穴;(3)督脉背部循行线(从大椎穴至腰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背部循行线(从大杼穴至下髎穴,附分穴至秩边穴),重点刮拭肾俞、肝俞、夹脊穴;(4)辨证刮拭:痰热动风证加刮脾经、胃经、肝经小腿部循行线,重点刮拭太冲、内庭、丰隆穴;血瘀动风证加刮脾经、肝经小腿部循行线,点刮太冲、血海穴;肝肾不足证,加刮肝经、肾经小腿部循行线,点刮太冲、三阴交、太溪穴;阴阳两虚证,加刮肾经、肝经、脾经小腿部循行线,点刮太溪、太冲、太白、三阴交、命门穴。

1.2.2.3 操作方法 (1)体位与准备:取坐位,刮拭头部、颈部和小腿部;取俯卧位,刮拭背部;除头部外,其余部位均需涂抹刮痧油;嘱患者排空小便。(2)刮拭角度:刮痧板与皮肤呈45°。(3)刮拭手法:以均匀、柔和、渗透为原则,头部、督脉背部循行线采用平补平泻法(即力度与速度中等)刮拭,痰热动风证、血瘀动风证采用泻法刮拭(即力度重,速度快),肝肾不足证、阴阳两虚证采用补法刮拭(即力度轻,速度慢);特别不能耐受疼痛者以补法刮拭。(4)刮拭方向:头部从前向后,颈部、背部、小腿部均是从上向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阳经后阴经,小腿部刮至脚趾末端。(5)刮拭长度:每次移动长度约5 cm。(6)刮拭程度:头部刮拭以患者自觉头皮有微热感为度,补法刮拭以皮肤潮红为度,泻法刮拭以刮透为度(即局部皮肤出现痧斑、痧点且不再出新痧)。(7)刮拭时间与疗程:每次刮痧均在患者服药后的“开”期进行(患者服药后,从药物起效、药效维持的时间内,患者状态较好,则为“开”期,本研究是在患者服药后的4 h内完成刮痧)。1次/周,1.0~1.5 h/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止刮痧,单纯西药继续治疗1个疗程作为随访。

1.2.2.4 注意事项 (1)保持环境温度28 ℃,保护隐私,备好食物和水,防止刮痧过程中饥渴;(2)刮痧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做好沟通交流,适时调整刮痧角度、力度和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防止晕刮;(3)刮痧结束让患者饮一杯温红糖水,休息20 min再离开操作室;(4)刮痧后注意避风,3 h内勿洗头、沐浴、食生冷制品。

1.3 观察指标

1.3.1 MDS-UPDRS Ⅲ[14]评分 MDS-UPDRS Ⅲ用于评估PD患者的运动功能,18大项(33项小项),采用5级评分(0级=正常,1级=轻微,2级=轻度,3级=中度,4级=重度),总计132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进行评分,每次测评均在患者服药后的“开”期进行(观察组患者刮痧结束即刻测评)。

1.3.2 非运动症状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15]评分 NMSS用于评估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频率,该量表共9个维度,30个条目,每项得分按照严重程度(0~3分)乘以频率(1~4分),各项得分之和为总得分。评价标准为:0分为无非运动症状;1~20分为轻度;21~40分为中度;41~70分为重度;≥71分为极重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进行评分。评估时间同MDS-UPDRSⅢ评分。

1.3.3 血清白介素 1β(interleukin 1-beta,IL-1β)与核转录因子 kappa 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 治疗前、治疗3个月(观察组第12次刮痧后即刻),分别采集患者1 ml空腹静脉血液,室温下静置 30 min 后,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离心半径为18.5 cm),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NF-κB水平。试剂盒厂家为上海赛默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4 治疗前后疗效评定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6]以及《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13],以MDS-UPDRS Ⅲ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拟定如下:(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70%为临床控制(即运动症状基本消失);50%~69%为显效(即运动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生活);25%~49%为有效(即运动症状略有好转);<25%为无效(即运动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质量控制 (1)参照《经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21》[17]中的穴位定位标准进行取穴。(2)2名具有中医护理教育背景且具有10年刮痧工作经验者经PD刮痧方案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专门负责刮痧。(3)每次刮痧均在中医护理门诊操作室完成,刮痧时间选择 8:00~11:30或14:00~16:30,避免空腹或接近用餐时间。(4)操作室负责人全程监督,定期抽查操作规范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的组内、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H-Y分期、服药情况、中医证候、就诊医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of two groups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比较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观察组差值95%CI分别为(-18.7,-10.8)、(-51.7,-28.1),P<0.001,对照组差值95%CI分别为(-8.1,-4.6)、(-11.1,-6.2),P<0.001〕;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观察组差值95%CI分别为(-18.4,-10.2)、(-50.5,-25.5),P<0.001, 对照组差值95%CI分别为(-10.4,-6.0)、(-10.1,-4.5),P<0.001〕;随访1个月对照组患者MDS-UPDRS 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3个月〔差值95%CI(-2.7,-1.1),P<0.001〕;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NMSS评分高于组内治疗3个月〔差值95%CI(0.7,3.1),P=0.002〕,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MDS-UPDRS Ⅲ、N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MDS-UPDRS Ⅲ、NM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DS-UPDRS Ⅲ,NM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DS-UPDRS Ⅲ,NM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01,b表示与本组治疗3个月比较P<0.001

组别 例数 MDS-UPDRS Ⅲ评分 NMSS评分治疗前 治疗3个月 随访1个月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随访1个月对照组 16 23.1±9.3 16.8±6.0a 14.9±5.1ab 39.1±25.1 30.5±21.2a 31.8±20.7a观察组 16 25.8±11.1 11.1±4.1a 11.5±3.8a 46.8±27.3 6.9±3.6a 8.8±2.1ab差值的95%CI (-4.1,9.6) (-9.1,-2.2) (-6.4,-0.4) (-10.0,25.2) (-33.8,-13.4) (-32.9,-13.2)P值 0.433 0.001 0.029 0.396 <0.001 <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NF-κB水平比较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1β、NF-κB水平低于组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NF-κ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NF-κB水平比较Table 3 Serum IL-1β,NF-κB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4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及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1 month of follow-up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非药物疗法广泛用于PD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刮痧作为常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之一,博采针灸、拔罐、按摩等之所长。研究报道运用刮痧联合西药、按摩、针刺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疼痛[18-19],但缺乏在服药基础上单一使用刮痧治疗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刮痧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早、中期PD,初步探索了刮痧对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非运动症状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旨在验证刮痧治疗PD安全、有效。

中医学认为,PD属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髓海失充为本,风、痰、热、瘀为标。因此,本研究针对PD病机,以补肾填精,柔肝舒筋,祛风止颤为原则,制订刮痧方案。“头为诸阳之会”,刮拭头部可温经通络,助阳生发,升阳止颤。百会穴位于巅顶,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处,刮之可刺激督脉,推动阳气上达于脑;四神聪穴亦位于头顶,《太平圣惠方》指出其治“头风目眩,狂乱风痫”,故刮之可填精益髓,祛风止颤;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风府穴位于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舞蹈震颤控制区可直达病所,三者可平肝潜阳,熄风解痉[20]。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通行督脉,补刮可振奋全身阳气,促进气血运行,进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泻刮则可清泻诸阳经邪热,通督解痉[21]。肩井穴为手足少阳经、足阳明经和阳维脉交会穴,刮之可共调诸经,行气活血,祛风通络,缓解肩部疼痛。督脉为“阳脉之海”,统率诸阳经,又是十四经脉中唯一直接与脑相连的经脉,历代医家素有“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故刮拭督脉,可调畅全身气血,温阳止颤。“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研究表明,运用推拿手法刺激膀胱经循行部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2]。背俞穴是脏腑之气于腰背部输注之处,研究表明,背俞穴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基本一致,针刺背俞穴可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经中枢,从而调节内脏功能,而肝俞、肾俞穴下分布着交感神经的交通支,刺激二者可调节自主神经和肝肾功能[23-24]。夹脊穴为督脉与膀胱经之会,刮之可益气升阳,研究发现,电针夹脊穴可加强神经体液调节,促进血液循环[25]。《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也,当取十二原”,原穴是相应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之处。本研究中,针对肝肾不足和阴阳两虚证患者,选择肾经、肝经、脾经小腿部循行线及其原穴(太溪、太冲、太白穴)进行刮拭,可激发脏腑原气,扶正固本。《妇人大全良方》曰“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脏腑气血调和,则能舒筋止颤。由于阴经的原穴也是五输穴中的输穴,《灵枢·九针十二原》又曰“所注为输”,输穴的脉气十分强盛,故刮之可增强补益脏腑、息风止痉之效。三阴交穴为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经的交会穴,可滋补肝、脾、肾。内庭为荥穴,“荥主身热”,故可通腑泄热;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可化痰祛湿;血海穴可化瘀通络,三穴共用,可改善PD患者的运动迟缓症状。

PD患者的运动症状包括步行功能异常、平衡能力下降、动作迟缓等,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因此而极大降低。本研究采用刮痧法联合西药治疗PD,以刮拭头颈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为主。治疗3个月和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3个月相比,随访1个月对照组患者MDS-UPDRS Ⅲ评分降低,观察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可见刮痧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且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说明刮痧具有增效作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较多,涉及认知、精神、睡眠、感觉等多方面,可出现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本研究中,32例患者入组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疲劳等非运动症状者共24例,占患者总数的75%,其中观察组11例,对照组13例。治疗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均明显减轻,且刮痧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优。与治疗3个月相比,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NMSS评分上升,但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MSS评分无明显变化,提示单纯西药治疗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效果一般,刮痧联合西药治疗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团队据此分析,可能由于干预时间较短,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尚弱,也可能是刮痧作为一种中医非药物疗法,其疗效本身受时间因素影响,犹如药物具有t1/2一样,因此,如何保证刮痧持续的“外治内效”作用,有待后期大样本研究、多中心合作项目进一步探索。

神经炎症反应是P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切入点。中医学认为,刮痧法具有通经行血、开泻腠理、袪散邪毒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刮痧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6],认为刮痧出“痧”的过程是由血管扩张,演变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进而皮肤局部形成瘀斑、瘀点的现象,血凝块(出“痧”)一方面可自行溃散溶解,自体溶血,另一方面可作为一种新的抗原,加强局部新陈代谢,抑制炎症反应,而具有抗炎作用。YUEN等[27]认为,与其他干预措施相比,刮痧的抗炎作用更持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刮痧联合西药治疗PD患者,在抑制炎症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因此推断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刮痧治疗PD的作用机制之一。鉴于本研究中采集的是外周血液,而刮痧是否能够切实抑制PD的神经炎症反应,这有待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及随访1个月(即治疗4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刮痧治疗具有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这为后期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提供了依据。本研究过程中患者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刮痧操作规范、认真、细致,与患者充分交流,密切关注其感受,通过微信群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刮痧效果;研究中未出现晕刮,或生命体征异常,或摔倒、坠床等不良事件。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且由于PD治疗本身的限制,未能做到盲法和随机对照。因此,单纯刮痧治疗PD的疗效以及刮痧联合药物治疗PD的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PD安全可行,且能够改善PD患者的部分运动功能障碍,减轻非运动症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作者贡献:徐桂华提出选题方向;王秋琴、徐桂华进行研究方案设计与项目管理;王秋琴、章雨桐、徐语晨负责研究方案实施;柏亚妹、严姝霞参与研究方案讨论和方法学评估;陈华、姜荣荣、王庆负责收集和录入数据;谢颖、乔春、杨娟负责临床干预质量控制;王秋琴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初稿;徐桂华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所有作者确认了论文的最终稿。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刮痧西药运动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