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2023-03-23李俊峰
李俊峰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球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宣布三年多以来,世界各国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从国际来看,近三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量逐步减少,为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奠定了基础。目前,宣布“双碳”目标的国家的GDP总量已超过全球GDP总量的90%,低排放发展转型成为全球的政治共识。中美双方达成了《中美关于落实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宣言》等10项合作协议,不仅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成功举办和取得的积极效果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团结全面履行《巴黎协定》增强了信心。基础四国、金砖国家和G7的领导人们重申了全面合作,提振实施低排放发展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从国内来看,中央从宏观政策方面进行了紧锣密鼓的部署。首先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按照“双碳”目标,调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部分指标;2021年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全面阐述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目的意义、目标路径和任务要求,出台了“1+N”的各项政策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动“双碳”工作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各地、各行业都进行了积极实践,能源转型领域成绩斐然。预计到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可望达到20%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亿千瓦,发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提前2年实现《纲要》的目标。具体到风光发电,发电量在全社会发电量的占比从2020年的不到10%,预计今年提高到18%左右。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时以上的目标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这些提升为实现新增电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满足的战略部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年来虽然全球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对实现“双碳”目标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尤其是能源转型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过早减少化石能源开发的投入,造成了化石能源供应的韧性不足。在应对疫情期间经济反弹造成的能源需求增加和俄乌冲突造成能源供给短缺,特别是天然气供应紧张方面,导致全球能源系统缺乏弹性和韧性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贸易问题逐渐出现政治化的倾向,“脱钩断链”的风险仍在扩大,非市场化的贸易决策无疑加大了全球发展转型的成本,迟缓了全球实现“双碳”目标的步伐。三是经济低迷与减排压力加大的矛盾并存,这一问题在国内更加突出。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只有3%,而煤炭消费和电力消费的增速分别是经济增速的1.5和2.5倍。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受地缘政治、经济下行等影响,主要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同的决策行为有可能形成合成谬误,比如欧盟明年开始实施的“碳边境调节税”机制等,对全球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影响尚需验证。二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从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能源转型来看,全球目标和路径高度一致,都是用低碳能源取代高碳能源,但是许多技术的成熟度还不足以支撑高比例非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我国提出了“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智能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方针,如何落实也需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我们要深刻地去认识,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并坚定不移地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