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锚定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生动讲述绿色崛起的“中国故事”

2023-03-23梁建强

中国记者 2023年2期
关键词:江豚中国故事新华社

□ 梁建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国家通讯社记者,我与报道团队一同,把提高政治站位与深入一线践行“四力”相结合,以深度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呈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生动讲述绿色崛起的“中国故事”作为着力方向,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留下更多“新闻注脚”。

一、提高站位,全面解读转型发展“中国答卷”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幅达34.8%,优良天数比率增加到8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

一组数据,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在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

经过不懈努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在新华社领导和总编室领导的指挥和评论部的统筹下,我承担了《新华社评论员: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写作工作。写作过程中,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答卷”所彰显的生态文明思想。

这一评论报道,开宗明义提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扎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 新华社“见证长江江豚‘添丁’”科普公益行动报道团队合影

▲ 2022年11月5日,创意海报《苍穹巨灵·湿地篇》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展出(新华社记者 连漪/摄)

这一评论报道,同样致力准确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报道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报道推出后,《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登,稿件先后被609家媒体采用。其中,中央及中字头媒体23家,媒体头版8家,多达155家媒体客户端转载,取得了镇版刷屏之效。

二、技术赋能,创新呈现生态保护“中国作为”

全媒体时代,生态环境报道也要更多思考报道呈现方式的创新,不断探索技术赋能的新路径。

2022年11月5日至13日,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办。这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国举办的首批主场外交活动,大会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探索技术赋能,新华社湖北分社全力推进融合创新,以践行“四力”发掘的新闻点为依托,推出独具匠心的系列报道。大会报道全网置顶稿件达11条,多为融合报道。

其中,湖北分社联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创意海报《苍穹巨灵·湿地篇》20分钟内浏览量即突破10万,登陆武汉三镇50余块户外大屏,并在日内瓦会场作为“COP14大会”官方宣传海报进行线下展览,引发现象级传播,为大会营造浓郁氛围。另外,联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卫星新闻实验室,我们报道团队推出卫星新闻《近五分之一面积都是湿地,这座“国际湿地之城”藏着哪些奥秘?》,从太空画面开始,直至将清澈见底的“水下森林”展示在观众面前,创新实现由太空一镜到底的空、天、地视角有机结合。

《创意手绘长图|来一场武汉湿地漫游之旅》在全网置顶推送,客户端阅读量超226万。创意科普视频《新华全媒+|当我们在保护湿地时,我们在保护什么?》被126家媒体采用,B站播放量超过40万,客户端阅读量超289万。“读秒”系列创意视频《50秒环游江城武汉湿地风光》,全网置顶传播。

凭借新技术的应用,推出多组创意融合报道的同时,传播环节也强化了精心部署。微博话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答案#,大会开幕之际进入新浪微博热搜榜,并获持续置顶推荐;国家林草局将此话题列为大会微博传播主话题,并在官微持续推荐,话题#武汉湿地占城区面积近五分之一#,进入微博同城榜前三位。系列话题总阅读量近6000万。配发视频还进入微博“视频飙升榜”,居旅游出行类第4名。

报道获得好评与高传播度、高影响力的背后,源于新华社湖北分社不断探索强化技术赋能的新路径,着力打造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融合创新报道。这也为下一阶段继续开展好生态环境报道,着力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有机统一,以技术赋能创新呈现生态保护“中国作为”提供了重要启示。

三、挖掘特色,生动讲述和谐共生“中国路径”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态环境报道还要着力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更多生动鲜活的故事,讲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路径”。

湖北拥有1061公里长江干线,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的省份。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生态环境部长江局等长江流域管理机构办公地点均设在湖北。聚焦长江大保护工作、整合优势报道资源,新华社湖北分社创新成立了“长江报道工作室”,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治江方略,讲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故事。

以聚焦我国特色珍稀物种——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为例,“长江报道工作室”联合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发起全球首次“见证长江江豚‘添丁’”科普公益行动。

新华社湖北分社在5G传播创新实验室内开设直播间,在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媒体中心、对内全媒报道平台以及新华每日电讯等的支持下,连续三天通过新华社微博、微信、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和媒体矩阵,面向全球独家首播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推出直播报道《见证长江江豚“福久”产崽》、融合报道《“F9C22”你好,热烈欢迎!》、长篇通讯《“围观”江豚产仔,更要趁热打铁实现“豚丁兴旺”》等,全面系统介绍长江江豚保护和人工繁养工作取得的新的重要突破等。相关报道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等300余家媒体转载、跟进报道,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系列直播活动累计点击、观看、互动人次超过1.8亿。

这一独家报道,引发媒体的大量跟进、二次传播,许多媒体得知江豚“添丁”的消息,都是源于新华社的直播行动,发出的稿件,也是以新华社的直播作为新闻由头。

类似的探索,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生态环保相关报道提供了有益经验。以具体可感的鲜活故事切入,让“大主题”下的阐释更具贴近性、感染力。

近期,我和报道团队正在全面推进生态环保报道的“三景三宝”品牌化融合传播的打造工作。“三景”,聚焦的是具有湖北突出特色、生态优美且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长江三峡、十堰武当山、神农架林区;“三宝”,聚焦的是在湖北有着较多分布、适合新媒体呈现的珍稀保护动物江豚、金丝猴、麋鹿。当前,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开启上线交易,武汉是全国注册登记结算中心。新华社湖北分社报道团队,也在聚焦“低碳故事”,持续推出报道。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记者,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和报道团队将继续并肩奋斗、携手努力,持续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力争以更多生动讲述绿色崛起的“中国故事”,交出新闻工作者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使命的“新闻答卷”。

猜你喜欢

江豚中国故事新华社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再创新高
江豚“归来”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