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自己
2023-03-23游宇明
游宇明
去外地出差,刚下高铁,便被出站通道墙上一幅技工学校的广告深深吸引,广告上没有太多的介绍,只有一句短短的话:“虽然人人都会做饭,但厨师依然是个行当。”
从下附的招生专业看,招生学校根本没有烹饪专业,这显然只是个比喻。
我特别喜欢这个广告:一是浅白,哪怕只读了小学也看得懂;二是接地气,厨师这个行当城乡都有,大家都了解;三是有趣地表达了培养本事的重要性。的确,每个家庭都会做饭,可一般人做的饭菜只是符合最基本的要求,佐料齐全、干净、煮熟。而厨师显然不同:第一,同一种原料,他可以做出多种花样;第二,同一种花样,因为刀工、火工、配料等等方面下的功夫,他做的远比一般人做的好吃。
生活中類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我们从小学习母语,到了初中,识字量已满足日常所需,但中学、大学里依然有母语方面的老师,原因很简单:语文老师比一般人钻研得更深,他懂得句子成分,晓得分析逻辑、修辞,能指出某篇文学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我们也学习法律,一般的法律术语都明白,但真要打官司,首先想到的是请个好律师,因为我们了解到的法律知识,只是了解个皮毛,而律师往往对某个领域的法律有精深研究,更能抓住那些有利于你的条文,最大限度地保护你的利益。
人生需要做“精”的绝不只是才能。
我们的人性需要做“精”。人活在世上,有物质上的追求无可厚非,毕竟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穿衣住房用车,到处需要花钱。但我们追求物质功利,只能索取与自己贡献相当的那一份,超了,就是自私,就是无耻。儒雅君子与自私自利之徒的区别不在于他放弃饮食男女,而在于他分得清利益的边界,该要的才要,不该要的分毫不取。人性纯净、精致了,你的美誉度就会高起来,朋友也会如春江之水源源不断。
我们的情绪需要做“精”。外在的世界有无数种情态,且常常发生变化,我们在应对过程中难免产生思想、情感上的波动。在情绪方面粗放经营的人,往往有点成绩就顾盼自雄,自以为天下第一,谁在他面前都是一棵可以任意踩踏的狗尾巴草;遭遇点挫折,便觉得到了世界末日,河会倒流、山会崩塌、海会干涸。而懂得将情绪做“精”的人不一样,事业、人生达到某个高度,他会谦逊,能看到山外之山、人外之人;生活暂时出现坎坷,他可以达观,左边走不通他往右边,陆地走不通他横渡大海,一时哪个地方都找不到通道,他会毫不犹豫地坐下来静守,谁见过老天永远下雨呢?
我们所处的环境需要做“精”。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要两面看,如果是对方的权力、财富、名声比你弱,你不屑于与之为友,肯定是不对的。但假若对方的操守、价值观有问题,你最好首先善意地劝说,改了,与之一路同行;顽固不化,就坚决远离。不将自己的软环境做“精”,每走一步,都有小人给你挖坑,哪怕使尽每一个细胞的力气,大概也走不到想去的地方。
做“精”自己,不关乎背景,也未必与所受教育有多少联系,它最需要的只有与众不同的眼界。
(源自《肥东晨刊》,王世全荐稿)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