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从告别开始
2023-03-23
编前语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办杂志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多倾听大众的心声。为了加强与读者朋友的联系,回应粉丝们的热情,我们特别开设“编读往来”栏目,期待你的来信。联系邮箱:2985908392@qq.com。
问:编辑你好!我是《少男少女》的一名普通的读者。
读中学时,我就久仰贵刊大名,也曾在学校图书馆拜读过几期杂志,感觉很有青春气息,很有吸引力。后来,学业繁忙,我就再也没有翻阅贵刊了。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想看一些青春杂志。可能是我刚大学毕业,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很怀念美好的校园生活吧。
朋友推荐说,可以看一看《少男少女》。我第一反应是:对哦,之前怎么没想到!
下班后,我立马在“博看书苑”APP检索出贵刊进行阅读。看到杂志封面的那一刻,我所有美好的记忆都被唤醒了。
《少男少女》上半月刊还是有些变化的。抛开栏目、排版设计不谈,感觉贵刊的部分小说有点偏低龄,不够青春。不知道编辑怎么看?
广东 黄美琪
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看来我们读者的眼光还是比较雪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也能隐约察觉到,其实这也是部分作者比较容易踩坑的地方——本来想写“青春”,但落笔却不自觉地带着明显的“儿童”痕迹。读者读起来,自然会觉得有些低龄,感到有些不妥。
这里就涉及到几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义青春?凭什么说带着“儿童”痕迹的青春小说偏低龄,不够青春?怎样写才青春?
在第三届“小作家杯”全国校园文学创作大赛的综述中,我尝试着做出解释,认为青春不只是一个朦胧的年龄范畴,更应是新锐、时尚、清新的代名词。
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总结得不够完整,只是蜻蜓点水,浅浅触及了表面。又或者说,我不过是简单概述了一下理想中符合《少男少女》上半月刊调性的作品风格罢了。
带着困惑,我又跟一些熟悉的读者、作者进行了深入探讨。聊着聊着,答案逐渐浮出水面,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我们一致认为,青春小说想要摆脱低龄,至少要做到三个“告别”:一是少年角色在年龄上,要告别童年,步入青春期;二是少年角色在心智上,要告别童稚,摆脱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三是在语言风格上,要告别童真,拥抱个性,贴近花季潮流。
部分作者创作的青春小说之所以会被读者贴上低龄的标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作品只做到了第一个“告别”,而在少年角色的心理刻画或语言风格的选用上,并未完全脱离儿童文学的创作惯性。写青春,却只是披了青春的皮,没有青春的血与肉。
不过,《少男少女》上半月刊的用稿变化,也不完全是部分作者写法上的不成熟所导致的,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们杂志转型探索的结果。平时有关注我们杂志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少男少女》的确有在尝试拓展读者的年龄层。我们的下半月刊就开设了一些儿童文学栏目,这多少影响到了上半月刊的用稿风格。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这样的话,那《少男少女》上半月刊的“青春”岂不是不纯粹了?但其实,从“儿童”到“青春”多少是有个过渡地带的。我们呼唤为这个过渡地带而创作的优秀作家,我们也需要一批反映这个过渡地带的优秀作品。我们希望这类作品高于“儿童”,又浅触“青春”。它在“青春”层面是青涩的、略带稚气的,但在写法层面是要成熟的、自然流淌的。可能从目前读者的反馈来看,我们的编辑工作尚待加强,还需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无比期待这类佳作的光临。
当然,《少男少女》上半月刊主要面向的群体还是中学生。我们需要“过渡地带”,更需要“正值青春”。青春洋溢的稿件依旧是我们编辑的心头之好,这是一种初心的坚守,也是一种对“青春”的守护。
最后,感謝你的提问,给了我们一次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少男少女》文字编辑 钟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