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2023-03-23郭广银
郭广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新中國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
近代中国现代化早期探索的失败呼唤中国共产党。鸦片战争失败后,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仁人志士不懈探索,试图模仿学习西方模式、复制西式经验,没有从根本上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问题在于,以往的系列探索一方面是直接照搬照抄西式现代化方案,另一方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现代化的前提问题——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经过历史与现实的反复比较,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根本性扭转,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中国以依附方式展开现代化探索的内在弊病,真正开启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全新起点。历史与现实已经深刻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以依附他国方式、照搬他人经验完成现代化,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是推进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从根本上扫清了中国现代化的政治障碍,为开展现代化建设探索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探索。我们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以资本逻辑为核心、通过纯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推进的现代化。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相对有限,中国共产党初期主要是以“全盘学苏”的方式展开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一开始我们经常强调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他强调,要善于向我们的先进者苏联学习。但中国共产党很快察觉到,照搬照抄苏联工业化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开始独立自主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方案。
社会主义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推进现代化的关键引擎,是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都必须经历的必然环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独立自主探索经济建设的实践,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学习苏联工业化的先进成果,另一方面科学总结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深刻教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显著进展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将关于现代化的理解,由原先“工业化+农业近代化”拓展到包含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极大丰富和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为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准备。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敏锐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充分总结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方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深刻分析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上述战略构想是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得出的。这一时期,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引入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二是坚持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破了以往单纯基于社会主义范围内相对封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壁垒,积极学习和吸收西方国家发达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
生产力水平的历史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实现“小康之家”,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在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即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不懈努力,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的“三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党的十七大在“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新增了“和谐”的内容,构成了“四位一体”的战略规划。在科学的、全面的现代化观念的指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論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指引下,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更加整体、更加系统、更加全面,从“四位一体”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五位一体”总体性目标转变。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进行了战略性提升,由原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有基于本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在实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现代化整体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不仅具有符合本国实际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价值,而且也具有彰显普遍性的世界历史性价值与意义,因为它不仅对于后发民族国家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克服西式现代化内在弊病、摆脱西方社会现代化困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新时代十年,党中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教授、东南大学党委原书记)
责任编辑:薛 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