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筑类高职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实施策略的探究
2023-03-23苏达
苏 达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文件推进“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2019 年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为职业院校编写教材提出了规范要求,2020 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实施“三教”改革提供了方向引领。学院对标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以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为目标、以开发课程思政特色教材为抓手全面推进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组织编写了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十四五”规划“互联网+”创新系列教材。
一、开发建筑类高职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元素分量不多
编写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类“十三五”规划教材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培养基本技能和核心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但是教材中一般多见专业技能而难见职业精神,思政教育内容在教材中篇幅不多,仅在部分章节的能力目标引导处略有体现,重点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精神。而大部分需要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适时添加德育内容,这对于大多数没有思政教育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来说确实容易引发能力恐慌和畏难情绪,课程思政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缺乏系统梳理归类
“整体—部分—整体”是人们认知的最基本的规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主要分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念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等四个方面,思政元素呈碎片化分布在各门课程和知识点中,缺乏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归类。碎片化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专业课教师必须与思政教师协同配合,挖掘并提炼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按其教育功能分类整合,形成系统、显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做到同类课程统一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和教学基本范式,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可选择的行动方案。
(三)企业行业参与不够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不仅包含职业技能,还应体现职业素养。职业院校专业教材内容应来源于真实工作情境,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然而从现实教材编写流程来看,部分职业院校片面追求自编率,仅仅把眼光放在学校内部,低端重复建设较多,没有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编入新教材,没有将企业文化制度和员工职业素养要求融入相应的技能点,教材质量难以保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因此,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组织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开发出教学理念先进、对接岗位紧密、有效渗透思政元素的新教材。
二、开发建筑类高职课程思政特色教材的原则
(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专业课教师要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和辉煌的建筑成就,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要重视专业课程对培育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利用好中华建筑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天人合一理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二)知识传授与育德功能相统一
要强化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将高职建筑类专业与课程学习要遵循的职业标准、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从业准则等融入课程教材,同时找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适时、恰当、适量运用于课程教学,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弘扬以鲁班精神为代表的大国工匠风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就业观。
(三)思政特色和其他特色相统一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将工程建设的工匠精神、鲁班精神、职业道德、诚信守法等植入课程教材,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价值取向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特色。同时注重融入其他特色,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如反映“三教”改革成果、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等。
三、开发建筑类高职课程思政特色教材的策略
(一)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职业院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发建筑类高职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立德树人,在教材中有机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自信、爱国主义、法治意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坚持问题导向教学法,以积极的态度给学生传播正能量,利用专业课程教学讲好中国建筑故事(见附表1)。
(二)体现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新要求
教法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实现途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因此,教材编写应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或任务,编写项目任务式教材,将课堂搬进施工现场,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2]。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要求,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来编写。
(三)反映建筑行业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
教材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不断更新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求重新定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为了确保现行教材同步跟进建筑产业升级,及时反映建筑行业近年来的诸多变化,与企业岗位群实现零距离对接,教材编写应按最新国家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将建筑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知识纳入教材[3],体现现代建筑企业对员工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等方面的新要求和新规范(见附表2)。同时开发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便及时调整和更新学习内容,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四)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
要坚持以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观,将企业需求作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依据。一是学校深入用人单位开展工作岗位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由此确定培养对象需要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二是校企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参与,要聘请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编写队伍,将真实的项目经验、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直接融入教材;三是借助企业实践这个平台,青年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岗位需求的新教材等。实现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教材案例选择符合真实的工程实际,确保学习内容够用、实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推进“1+X”证书内容进教材
实施“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实施“1+X”证书制度的主体,要进一步发挥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促进培养院校人才、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4]。编写建筑类高职院校特色教材要有机融入“1+X”证书内容,以社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融入建筑企业(八大员)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着力提升未来建筑大军的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和提升工程质量,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六)实现教材体系立体化和动态化
立体教材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材的一种新形态,通过运用AR、VR、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材设计动态化、教材内容可视化、教材表现立体化、教材模式体系化,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国家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历史、典型的工程案例等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概念,而且还可以提高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通过教学资源支持服务平台提供多种教学资源,能有效满足教师教学和不同学生求知的需要。如我院新编《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材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为表现形式,有任务背景、任务清单、实践指导等;呈现形式有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教学指导、案例素材等[5];采用“互联网+”的形式出版,学生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阅读丰富的工程图片、演示动画、操作视频等。
四、结语
开发建筑类课程思政特色教材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建筑类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打造融合有道的课程思政特色教材体系,将建筑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推向更加高远的层次。
附表
表1 建筑类部分专业课程思政特色教材融入的主要思政元素
表2 建筑工程部分规范新旧版本对比(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