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融合的问题及策略

2023-03-22孔榕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华中职传统

□孔榕/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价值。而在中职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助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思维和文化认同感。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特别是在中职学生中的影响逐渐减弱。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此,本文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融合作用,对当前中职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多元化的解决策略,包括开发和共享数字化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推行互动式和实践融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跨文化交流机会。本文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融合作用

1.1 文化传承:激发学习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当中职教育融入这些文化元素时,它们能够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语言的美妙,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在绘画、书法、戏剧等传统艺术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关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艺术家们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此外,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庆祝活动也是一个极佳的融入点,它们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与现代知识的好奇心。通过这种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传承中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增强他们对自身文化根脉的认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1.2 技能培养:强化实践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为中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通过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技能和技术。例如,传统手工艺如雕刻、织造、陶瓷制作等不仅是技术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递。在学习这些技能时,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还能理解这些工艺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这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样,传统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也是技能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参与这些艺术活动,学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到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等重要技能。

1.3 价值观塑造:培育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包含深刻的道德哲学和生活智慧,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资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孝顺、尊老爱幼、诚信、仁爱等,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内化这些传统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这些原则。此外,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庆祝活动也为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例如,通过参与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到家庭和睦、邻里友好等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学作品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这些经典著作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融合的问题

2.1 资源匮乏与利用不足

资源匮乏主要体现在中职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不足,这包括专业教师的缺乏、教材的不足或过时,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设施和材料的不充分。例如,教授传统艺术或手工艺所需的专业老师可能难以招募,因为这些领域的专家往往集中在高等教育或专业机构中。利用不足则指的是现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使一些学校拥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也可能因为课程设置或者学生兴趣的不匹配而未能充分利用。例如,传统文化课程可能被设计得过于理论化,缺乏吸引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中职教育的重点往往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而传统文化教育可能被视为非主流或辅助性的内容,这导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分配上,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被边缘化。

2.2 课程内容与方式陈旧

部分中职教育机构在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可能仍然沿用着较为传统和陈旧的教材和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例如,对古代文学或艺术的学习可能过于偏重于理论分析,缺乏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相关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在中职教育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方法在传达传统文化知识时可能显得枯燥无味。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往往被忽视。中职教育强调技能和实践的培养,但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很少有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体验。在现代教育中,新技术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文化的教学往往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新技术,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显得陈旧。课程内容与方式的陈旧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制约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2.3 文化理解与认同缺失

文化理解与认同缺失问题的核心在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发自内心的认同。部分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这可能是由于教育内容的浅显或教学方法的不足造成的。例如,学生可能知道某些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基本习俗,但对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知之甚少。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一些学生可能为追赶潮流,盲目认同西方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迷失自己。这种文化身份的缺失可能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产生误解和偏见。传统文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实际的体现,这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文化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时,学生就很难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可能存在冲突,这使得一些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时产生疑惑和抵触。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融合的创新策略

3.1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可以从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出发。教育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支持性政策,鼓励和资助中职学校开发和利用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平台,供各中职学校共享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和互动教学软件等[1]。课程设置层面:将数字化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相关课程中,如历史、文学、艺术等课程。利用数字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如虚拟现实(VR)体验传统文化、互动式电子书籍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师资培养层面: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提升他们运用数字技术教授传统文化的能力。通过远程教学等方式,使非常驻的传统文化专家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技术应用层面:利用游戏化学习、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互动性强的教学应用,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数字资源使用的反馈,及时优化和更新资源。效果评估:定期对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质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2 互动式教学与实践融合

互动式教学与实践融合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实践项目的开展:在学校内设立文化工坊或实验室,如书法工坊、传统手工艺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技艺[2]。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民俗体验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创新: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化故事,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在课堂上实施角色扮演和模拟演练,如模拟古代文人雅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利用多媒体、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互动式教学内容,如历史场景再现、文化遗产虚拟游览等。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实践活动,形成互补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的提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或研究任务。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传统文化主题的展览、演讲比赛等。与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渠道。

3.3 跨文化交流与体验学习

跨文化交流与体验学习旨在通过实际的体验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适应能力[3]。与海外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定期邀请外国学者和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或研讨,为学生提供不同文化视角下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传统工艺坊等,让学生在实地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和展览活动,展示不同文化的特色,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鼓励学生在多文化团队中合作,完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提升团队合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设计包含多元文化视角的课程,如比较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探讨文化全球化等。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外语课程时,同时学习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搭建虚拟交流平台,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开设在线文化课程,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接触和学习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

4 结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道德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和决策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灵活运用创新教育策略。同时,还需强化校企合作,确保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确保中职学生在校园中也能深刻体验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中职教育向更高质量和更深层次发展。■

引用

[1] 王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三观教育途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46-48.

[2] 王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184-185.

[3] 郑泽金,曾智,张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85-86.

猜你喜欢

中华中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