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倌”蹚出致富路
2023-03-22肖明华
文_肖明华
许群群在养殖场
在湖北省第五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上,鹤峰县洪富农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富农牧业)的“集约养牛绿色循环经济项目”斩获创业组十佳。
尽管干的是牛倌的活儿,可只要不去养殖场,洪富农牧业创办人许群群就会穿上高跟鞋,涂上指甲油,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她说,新农民就该有新形象,新农业才会拥有大未来。洪富农牧业按照“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打造出了一条生态高效无废循环产业链,带领着32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过了选牛关,再破养牛难
2013年,许群群接到了母亲从老家恩施鹤峰城郊打来的电话。“我从山东买回了50头牛,一个人拿不下,你快回来帮忙,还要用你的身份证注册公司、办证照,不然这牛就养不成了。”彼时,许群群在新加坡做签约歌手,母亲的突然袭击,让她措手不及。她只好跟公司请假,回到了阔别5年的家乡。
看到50头牛挤在舅舅家的3个猪圈里,个个无精打采,许群群一阵心酸。一周后,她和妈妈在20多公里外的燕子镇朝阳村鸡谷岭上承包了一片荒山,把牛赶进了山洞,在洞口乱石堆上搭了两个棚子,一个做饭,一个睡觉。
许妈妈不懂选牛,也不善养牛,买回来全是山东的“土牛”,个头小、体质弱。长途运输加上水土不服,很多牛出现肺部感染,一个月死了18头。许群群知道,新加坡回不去了,必须当好这个“小牛倌”。于是,她和妈妈开始通电引水、修路整地、建场建房。同时,四处了解牛市行情,学习养牛技术。
2013年8月,许群群远赴新疆参加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次年初,新建1200多平方米的牛舍,花了近百万元从吉林买回87头母牛、3头公牛。2015年,又建起40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牛舍,安装了机械化上料、清粪、除臭设备,花300万元买回220头母牛、80头公牛。
过了选牛关,再破养牛难。她以每月2万元的高薪从吉林请来兽医,但兽医每月只在鹤峰待12天。2016年底的一天晚上,一头母牛难产,牛犊一只前腿卡住出不来。兽医不在,弟弟只好打电话向他求助,才把牛犊拉了出来。这次经历让许群群明白了一个道理,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她和弟弟更加努力地钻研养牛技术,有空就钻进牛舍,细心观察每一头牛,为它们做防疫、配料、人工授精等。熟能生巧,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模式。同时,还培养出了几名专业技术员。自此,养殖场年出栏肉牛600多头,年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可新问题又来了,牛卖得多了,利润却没增加多少。
“牛养多了,就得从外面高价买饲料,肉价却没涨,利润变薄。”许群群意识到,要想多赚钱,就得降本增效。自种牧草和玉米,减少饲料采购;拓展销售网,线上线下齐发力。同时,与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合作,起草恩施富硒肉牛养殖操作规程及标准,生产富有机硒标准牛肉。
如今,洪富农牧业将产、加、销、科、教、游紧密结合,着力打造现代循环农业示范企业。
创新一个模式,实现产业扶贫
许群群常说,没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没有合作农户的参与,就没有她的今天。为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帮助他们硬化了通往基地的水泥路,还建立了技术服务支持;农科院把基地作为富硒肉牛养殖开发研究与成果运用的重要平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2015年,洪富农牧业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之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无偿发放种子、肥料,帮助油坪、清湖、湖坪、乔云、咸盈、大岩等6个村412个农户种植饲料玉米4000亩,并回收其产品,每年带动农民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农户养牛1000多头,均高于市场价回收;流转160多户农户的3000多亩土地种饲草,每年支付流转金90多万元;安置180多位农民在公司务工,每人每年收入2至4万元;每年开展助学活动,为680名中小学生提供学习用品;收购周边千余户农家的秸秆,变废为宝,守住了一片绿水青山。
如何实现产业扶贫,许群群有自己的打算——做好“五个一”工程,即组织一股力量,规范一个技术标准,筹措一笔建设资金,建好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批人脱贫,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共赢。洪富农牧业通过提供种牛、农资、垦地入股、签订收购订单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发展经验,带动了周边11个村6500名贫困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许群群说,未来她想把种养殖环节交给农户做,自己专心做大做优二三产业,深耕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带着更多人在产业链的大舞台上再创佳绩。